通过美术课堂有效性提问发展学生创造思维风华初级中学万赟摘要美术课程在上海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加强美术课程的研究有助于加快城市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关中学美术课堂的研究有许多,其中,美术课堂提问的研究对于美术课程发展影响巨大。本文通过对高水平提问和低水平提问、有效提问的策略、提问时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答问后的处理艺术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和思考,揭示这些问题对于提高美术课堂水平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提高美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美术课程的授课水平及发展学生创造力。关键词:美术课程有效性创造力正文在我教学生涯的第二个月初冬,我已很清楚地意识到,不仅要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入耐心、爱心、关心,开拓学生眼界,更需要努力探究课堂的有效性提问方法,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美术课程本身是需要创新的,能有效地提出问题,可以加强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者已数不清,成果也很丰盛,因此,对于我,一位新进教师而言,挑战必然存在,而我认为,新教师也有其优势,便是能通过自己的热情和创新,为“课堂有效性提问”这个议题加入更多新能量、新资源。一.高水平提问和低水平提问谈到“课堂提问”,便会产生两种方式——高水平提问与低水平提问。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教育者和研究者坚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增长他们的才识,教师必须采取高水平提问。在许多研究中,用来考察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教师提问被定义为低水平提问,用以考察学生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提问则被认为是高水平提问。①而高水平的提问是否与学生的成绩直接相关,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有关研究显示,问题水平应该与学习者的目标直接相关。低水平问题的运用能有效考核学生的理解力和必需的基本技能,而高水平提问的运用能影响学生回答的复杂性和深度。②可以发现,高水平提问和低水平提问并无优劣之分,只有不同的受众群。二.有效提问的策略有效提问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们创造了许多提炼观点、完善思想的机会,能有效促进学习,帮助学生生成高质量的回答,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有效问题引导自身学习的基础。1.观察策略。感知美术魅力的首要能力便是观察力。不论是学习如何将所看对象描绘下来,还是评论和欣赏某种领域的作品,敏锐的观察力显然是最重要的,会观察才能捕捉,才会思考和创作。观察,无疑是对实物进行感知。开展观察必定是真实或具代表性的。例如,在欣赏一组雕塑作品时,需要呈现实物,才能确定其大小、形状、材制和位置等,更因为雕塑是立体的,如能通过触摸,更加强了感受力。如果只展示一张相关图片或仅仅将“sculpture(雕塑)”写于黑板,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们回忆以往接触雕塑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直接观察所得。以观察教学策略为重点,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关注到对象更多的细节。而所伴随的提问可以是:“你注意到这个雕塑有什么特点吗?”而如果提问:“你可以告诉我雕塑有什么特点吗?”这是一个失败的问题。他们会立即给出推论结果,而可能会忽略观察所得。我在“肌理与纹脉”这课中,观察策略在其中的运用频率很高,通过对所带叶片的分析,使学生提高了观察和描绘叶片脉纹特点。当然,引导和观察远不止提出核心问题这么简单,需要仔细聆听学生给出的回答,确定提问策略,改善问题方法,加强他们对自身体验与周遭环境的感知和了解。2.回忆策略。尽管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必须由教师来确认学生已经掌握了曾经在课堂中呈现过的内容,但我们必须严格区分记忆与回忆性思维操作。③记忆的最终结果是学生可以背诵、记住或回想,无须了解主题便能复述回答,而回忆的重点是认知加工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如何认识已有知识与正在学习新知识间的联系。例如,“请讲讲之前你欣赏这幅作品的感想和故事。”这时,学生可能会谈到欣赏这幅画作的感悟,也可能会讨论和它相似的同类作品,或者会回忆起欣赏这幅作品时的故事等。多用“回想、找出”等提示词引导学生回答。3.比较/对照策略。通过比较与对照,学生们可以对先前观察、回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比较要求学生们整理信息,发现同一概念下的不同例子间的相似性。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同地域的人们文化、容貌、服饰等千差万别,但彼此之间仍然存在共性。通过比较,可分析出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建立看似毫无关系的孤立事件间的相通。对照要求学生发现事物间的不同。在预备年级第一学期的一节欣赏课中,有对故宫的介绍。我设置的课程内容中,有一项是介绍故宫的屋顶,它们之间存在差别,也存在联系。通过提问“这两种屋顶从外观看非常相似,它的屋顶是这种形状,那么它与另一屋顶相比,有何不同?”通过比较和对照,学生们既分辨出了各种屋顶,同时也会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授课效果是良好的。4.分组策略。通过给不同的对象进行分组,学生们开始了解小组中对象间的关系,也让学习者有机会发展对信息的多元化理解。常见的方法是教师给出一些对象,请学生们分组。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认识到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分组,也了解了为何将这些对象分在一组内,同时,开始知道不同的人会根据不同的理由进行分组,对待任何一件事情,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5.贴标签策略。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已有概念的关键特征的过程。④它是个归纳过程,因而需要学生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综合,然后为这一组项目、特征或观点的属性确定一个最好的名称。对学生而言,要为一句概念,一些图片“贴”上合适的标签不是件易事。比如在讲授肌理与纹脉这节课中,在开始的时候让学生们欣赏一些叶片作品,然后进行提问,猜一猜本节内容是什么,大多班级得到的回答是“叶子”,其实,他们在观察时明显感觉到了叶片中的纹脉,但却无法将这个标签顺利地“贴”出来。在实施关于贴标签的教学时,需要教师的耐心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把握好提问时机问在当问之时,问在当问之人。由于我所教的是预备年级,在提问之前需要多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面向全班,使全班同学都听清提出的问题,然后再点名回答。在刚上课时,由于经验不足,提出过一些问题后,学生还在看题问,有些紧张,毫无思想准备的样子,后来注意改进了这种状况,让一些学生能充满自信地回答了。另外,提问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针对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所提问题应该有所不同,要因人提问,有的放矢。不单纯以是否举手来选择发言对象。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表现自己,需要教师多给他们一些发言机会,使他们得到锻炼。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合宜的问题,提高回答问题能力与兴趣。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当然,除了设计一些提问策略外,教师在提问时候还有些注意示项。比如,在提问时要有明确的启发性,忌提问呆板或用注入式方法;提问难度适中,切合学生实际,其实这个度的把握有一定难度,只有了解了你的学生,才能办到。另外,在提问时注意抓住关键点,不要盲目提问。一位前辈曾经对我说:“你需要先了解你的学生,你所教的每个班级,每位孩子,才能有适合他们的课程。”这句指导之言始终记在心中,对于我来说,需要首先花时间了解我的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他们需要什么,使自己的授课内容更贴切,更丰富。而后,再加入一些提问方法和授课技巧,达到良好的效果。五.答问后的处理艺术学生回答后教师的提问及对回答的处理,同样是不可缺的,有时对学生的启发和帮助是无限的。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够全面、深刻、正确,甚至一无所知,教师应认真地进行处理。1.接通思路教师提出问题,有时学生会茫然无知,主要原因是还不太理解,找不到问题的正确答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指给思考方向,接通学生的思路。接通了学生的思路,学生按照教师指给的方向思考问题,对问题就会作出正确的答案。我认为课程开始时更需要注意这一点,一旦接通了思路,学生就有了主线,对于后面理解整堂课的内容、重点、难点都有重要意义。2.拨正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的理解偏离了问题的要求,不够正确或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学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理解,拨正他们的思路,并进行一些提示,对问题就可能作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回答思路不正确是常有的情况,作为美术课,虽然有时没有对与错之分,但是在课程中拨正思路是时刻必需的。3.深拓思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浮于表面,不够深刻时,教师就应通过这种方法加以指导。经过教师深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就会达到应有的深度。比如,现在常会欣赏抽象作品,许多学生经过多次欣赏后,对其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作品本身的把握却还不巩固,常常听到的回答是:“我看不懂。”我注意在遇到这样的回答时,引导他们:有时,一幅作品并无特定的主题,也并非想告诉你一些什么内容,只是让观者感受其中的线条、色彩等,使学生在欣赏作品时的思路更宽一些,不需要限于作品本身。另外,在作业点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评价别人作品时不要仅用好与坏来评价,可从作品的线条、构图、颜色、个人感受来分析。4.广开思路教师提出某个问题,有时学生理解得不够全面,虽答对了一部分,但不完善。教师应该广开思路予以指导,广开学生思路,学生对问题就会较为全面地理解和运用。在本文中探讨了自己对于美术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些想法和方法,今后,只有在与学生的教学对话中广泛应用有效提问,并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才能出现更好的效果。参考书目①《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MarylouDantonioP10②同上,P12③同上,P96④同上,P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