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房山分校行政管理本科市政规划与管理复习题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市政规划期末复习题全真模拟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在我国的市政决策领导体系中,(中共市委)在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2.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营销导向)的地方发展战略观。3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4.(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总体战略部署。5.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之后,城市税收分别由国税局和地税局管理。6.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7.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8.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9.经济学家们常用(市场失灵)指代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10.我国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制)。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能得分)1.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A弱调控模式B多元调控模式C一元调控模式D强调控模式2.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ABD)。A市人大B中共市委C市政协D市政府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4.(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A稳定型B衰退型C波动型D增长型5.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D),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稳阶段。A60%B65%C75%D70%6.中共市委对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体现在(ABD)。A思想领导B组织领导C文化领导D政治领导7.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A政府的低效率B政府赤字问题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D政府的行为动机8.城市环境管理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A环境监测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许可证制度D“三同时”制度9.(D)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A保障系统B执行系统C信息系统D决策系统10.严格来讲,城不同于城市,且城的出现早于城市,因为古代时期的城,缺少(D)职能。A军事B社会C政治D经济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2.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中国传统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和单一的经营方式;2)在经济决策结构方面,经济活动的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企业没有多少经营自主权;3)在经济调节结构方面,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管理,市场机制的作用微小;4)在经济利益结构方面,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劳动者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5)在经济组织结构方面,按行政系统和行政区划来组织经济活动。2.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答:(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3.如何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答: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结合实际,论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重点。答: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数字城市即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遥测、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数字城市具备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2)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3)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的涵义是: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这种发展战略观对于我国现状资源和能源短缺十分突出的大多数城市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2.结合实际,论述中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答: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该原则有三层涵义,一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二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三是全面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以上三层涵义中第一、第二层涵义强调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当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统筹安排,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三者协调发展,第三层涵义强调环境保护管理本身的规划需要全面综合考虑。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指全面和充分地利用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充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又减少环境污染。这是治理污染、节约资源、发展生产、保护环境而必须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理,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因为废弃物中大多含有未被充分利用的有用资源,对其回收利用对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是一举两得。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市环境一旦污染便很难恢复,因此保护环境应以预防为主,但预防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对已经存在的污染必须治理,因此要防治结合。4)“三同时”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这一原则我国早在1973年便正式做出规定,这是我国在环境管理中防止污染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防止污染的重要制度之一。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体社会组织和市民的职责。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仅靠政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全社会成员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才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6)污染者负担原则,指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所承担。这一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污染者负担原则在法律上一般表现为三种方式:征收排污费或多种形式的污染税,赔偿损失,罚款。其中被广泛采用的是“排污收费制度”。我国参照这一原则,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具体原则,以明确污染者的责任。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一、填空题1、从城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商品交换)功能的人类定居点。2、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经济活动)的集聚。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大城市逐渐增多,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甚至使城市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对城市功能的需要,出现了所谓(城市病)的问题。4、(工业化)导致的城市化发展,使市政的概念逐渐突出并独立出来。5、古代城市的市政与“乡政”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一种(城乡合治)的体制。6、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7、(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城市政权的领导者。8、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9、城市(政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素,也是市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10、将个人利益表达纳入(规范化)渠道,避免非正式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创新市民利益表达方式的重要方面。11、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段内部)的关系。12、西方国家城市权力的中心,既不在城市的议会、政府或法院,也不在城市的政党组织,而在城市的(商会)。13、(副省级市)是20世纪90年代在原有建制市的行政等级中新增加的一个层次,虽然在宪法第30条规定的中国行政区划中并没有这一层次,但在我国市级行政区划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14、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15、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16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17、就是因为城市(基本职能)的存在和强化,导致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迅速生长,这是城市存在和成长的根本动力。18、(供给型)的城市发展战略观主要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初叶至20世纪中叶的阶段,强调不断提升城市的生产能力,包括工业产品、有形服务等多方面,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营销导向)的地方发展战略观20、(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21、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社会公正)。2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