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技发展问题与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及对策农业高技术引领农业的未来,现代农业和过去农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高技术的水平。就目前来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主要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先进装备技术和农业资源节约技术四大现代农业高技术。其中,农业生物技术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核心的、关键技术。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面对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和重视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以解决,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现状与问题我国农业科技的水平,部分领域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27%提高到现在的43%。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我国的农业科技还存在较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所取得的显著进步是不可否认的。现代农业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整体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3%;建立了生物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为代表的新品种培育体系,杂交水稻和抗虫棉等600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投放农业生产中,为粮食生产,特别是肉、蛋等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术以及种养、机械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2007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每亩350公斤,总产达到5亿吨,已经达到了丰年有余的水平;建立了畜牧水产等良种繁育、集约化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体系。目前,我国畜牧总产跃居世界首位,科技贡献率达50%,肉、蛋等产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劳动产比率偏低、生产和经营方式较落后。一方面我国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利用率编低。如:我国农业有很多地方仍采取漫灌措施,灌溉利用效率不到40%,比先进国家低1倍;肥料利用效率不到35%,低于世界一般水平15%~20%;农药利用效率也不到30%;高产稳产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5%。此外,农业生态受到很大威胁。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每年造成35%的减产,畜禽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率达10%~15%;农药、化肥和抗生索等的施用过量和残留问题等加剧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并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由于品种类型单一、产品质量偏低,粮食单产仅是发达国家的50%~70%。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世界每万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所拥有的农业科研人员为140人,我国还不到80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到4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尽合理。农业科研与农业技术推广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二者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工作多头进行,使得有限的经费“撒胡椒面”,难以达到快速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的目的。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初步估测,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总体差距达15到2O年。2、政策与措施(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科技进步创造有利条件。一是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二是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在农民遇到新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时给予一定的补偿,例如遇到农产品价格大跌时给予最低保护价等。三是提供投入市场的监督服务。这样可以减轻中间商的盘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户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重点是加强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市场管理,严肃查处利用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坑农害农的事件,并依法给不法分子以严厉处罚。(2)发挥高新技术优势,全面彻底改造传统农业。农业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一是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全面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以改善农业的行业弱势,推进农业技术的量化集成和转化推广速度,减轻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从我国实际出发,应当优先开展智能化决策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农业信息网络化技术研究和农业经济、资源、科技信息的研制与开发等。二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生物技术水平。必须集中力量加强植物遗传改良、农用动物遗传改良及生物制剂研究,微生物遗传工程研究等。三是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以高新技术实用化研究为主,对已往成熟的技术和市场需求的研究成果,加快推广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要加强其他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要加强材料科学、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重点开发航天育种、核辐射育种等。(3)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改革的关键在于面向市场强化公益性,而不是将政府所主管的推广组织市场化、企业化。首先,理顺现有推广机构的权责关系,把有效的政策落实到实处。其次,提高资金保障力度。再次,积极扶持建设市场化主体,一是加强科研单位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公平对待,不能一刀切,避免把原有的推广体系全部市场化,在市场化推广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又毁掉了行政推广这条线。最后,创新推广形式。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具有一定的特点,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结合这些特点能大大提高推广的效率。您现在的位置:北京农业信息网农业科技进展国内综合正文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袁自春杨普李毅耿其…文章来源:农业科技管理2007,26(6):15-17点击数:2533更新时间:2008-7-251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伴随着人世后我国在农产品领域的日趋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传统农业发展格局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农业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日渐增多,农业科技所肩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1科研领域农业科研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却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研究经费不足。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占GDP比重仅约0.4%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研究经费是农业科技开展的基础,我国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靠政府财政划拨。沉重的经费负担迫使政府必须放弃或减拨对某些项目的投入,资金不足直接影响到相关课题研究的进展,局部地区就曾出现过因后续经费不能到位致使项目研究中途搁浅的情况,其结果不仅使政府或企业前期投入化为乌有,也使得一些即将研究成功的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胎死腹中”,从心理上对研究者的后续工作积极性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研究领域过于狭窄,固守陈规,未能突破传统格局。我国农业科研的重点一直局限于粮、油、棉、麻等大宗类农作物,全国从事大宗农业生产的技术人员占全部农技人员90%以上,从事其他经济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养殖和多种经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0%。在研究环节上注重产前、产中,而忽视农产品深加工、保鲜、贮运等产后环节;三是研究机制亟待改善。国内一直将科技人员的调资、晋升与其所参加的课题数目、级别等因子挂钩,较少顾及相关项目的推广成果、产品适用性等因素,导致部分科研人员盲目抢报课题,为科研任务而去“科研”,科研目标取向发生严重倾斜。在人员的薪金、利益分配上“干与不干差不多、干多干少一个样”,致使人员懒散,工作积极性不高,科研工作压力不大,科研机构总体工作氛围不浓。在课题经费上,部分地区“专款不能专用”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此外,一方面,课题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的学历和职称限制也制约了一些年轻人在科研事业上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员配置上的干部终身制、带有“走过场”性质的人员评聘制等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1.2推广领域推广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中间环节,使新型农业科技走向市场不可或缺的一步。目前,我国农技推广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推广人员和推广经费匮乏,推广力度不够。全国参与农技推广人员占农民总数的0.053%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推广度仅约25%,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总产值的0.2%,而发达国家已接近1.0%。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推广工作的发展。据统计,部分地区推广人员工资发放也较为困难,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二是推广设备陈旧,推广渠道狭窄,推广手段单一,推广群体单元化。受经费制约,各推广中心(站)设备配置陈旧,硬件设施差。报纸、杂志、黑板报、开办学习班等仍是不少地区推广农技的主要渠道,但这些推广方式的一大弊端是信息传播时间上的滞后性,而网络农技推广的准确性、即时性和方便性又尚未被充分利用。推广手段上以“示范基地+农户”为主,“公司+农户”、“科技人员+农户”、“科技人员+公司+农户”等模式仍较少存在,忽视了科技人员和公司、企业、社会经济组织等因子在推广环节中所应起的作用。各推广主体在推广过程中也未能有机融为一体,相关环节衔接度不够。三是农业科技的时效性、地域性和不稳定性及农产品的外部性特征,导致了农户既期望能无偿获得最新科学技术,又不愿自己去承担采用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形成一道“弹性屏蔽”,无形中增加了推广难度。1.3开发生产领域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是农业科技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农业发达国家在其研究、推广、生产开发各环节的投资比例一般在1:10:100左右,我国在后两环节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加大对生产领域投入,政府不仅要在科技示范园上多做文章,更要给农户资金、设备、信贷、信息等相关方面支持。二是产与学、研、推广各环节严重脱节,削弱了农技整体工作效率。一直以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技推广相互独立、各自为政是阻挠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如何突破传统模式,将三者有机融合为一体,使学、研、推广真正为生产服务,是发展我国农业所首先要攻克的一大课题。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创造出很高的农业生产率,恰恰就是做到了这一点。三是科研机构和人员对生产领域技术支持不足,重视不够。不少科技人员认为自己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生产与自身关联不大。由于科技产品在知识层面上的高水平性,导致少数农技推广人员在一些技术难题上也不甚了解,这就要求科技人员不能一味呆在实验室,而要走到田间地头进行相关技术指导,解决技术推广应用环节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促使科技产品能真正走向市场铺平道路。2应对措施2.1加大各科研生产要素投入发达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长期保持在占农业总产值的1.5%~2.0%的水平,我国多年来低于0.2%,二者相差悬殊。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经费来源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拨款,单一的国家财政支撑无疑给政府经济带来巨大压力。要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就必须扩展现有项目经费来源渠道,强化推广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公司通过资金、技术等融资合作的形式,加强与相关社会经济组织、基金会的联系,吸纳社会资金来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政府可将节余下的资金重点扶持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相关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加大推广和开发生产环节中的投资比重,力求推广为科研服务,科技成果为生产服务。要适度提高科研、推广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科技人员的工资、福利要按时按量发放,“断奶”现象应不复存在;充分发挥社会经济组织、企业、个人在农技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广渠道社会投融资体系。2.2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现有农业科研体制近年来,政府虽然在不断加快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步伐,但由于受底子薄、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业科研体制亟待进一步完善。在项目申报环节中要推行招标制,要充分考虑到项目承担单位的研究方向、人力资源、软硬件设施、既往项目运作状况等相关情况;申报环节上应适度降低“职称门槛”,鼓励、支持一部分工作业绩突出的初、中级人员主持有关中小级课题项目,使得青年科技人员学有所用,以发现、锻炼和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力量;传统的重科研轻开发、重项目轻市场而致使某些科研人员为科研经费而去“科研”的局面必须打破。改革将单一完成科研合同计划作为人员调资晋职的主要依据的做法,注重项目后期推广在农民中的实用性,以促使农科教、产学研有效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要适度调整,不能将发展重点一味局限在少数的几大农作物上,果树、花卉、畜牧水产、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贮运等领域的研究也应引起重视。与此相一致,在人才培养上,各涉农高校要增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