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研究[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而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生产的效率和分配的公平两方面的协调,发展小额信贷可以同时达到这两个目的。农村小额信贷自1993年推出后在农民融资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小额信贷发展阶段存在问题对策(英文摘要)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isintransition,thesuccessorfailureoftheruraleconomicdevelopmentrelatedtothesuccessorfailureofthereform,andthecoreoftheruraldevelopmentproblemisthattheefficiencyoftheproductionanddistributionofthetwoaspectsofthefair,thecoordinationofthedevelopingsmallcreditcanachieveatthesametimethesetwopurposes.Ruralmicrocreditsince1993afterthelaunchinfarmersinfinancinghasplayedanimportantrole,butthereisalsosomerestrictingfactors.Basedonanalysisoftheruralmicrocreditbasedonthedevelopmentoftheruralmicrocredit,andfindouttheproblemsexistinginthedevelopmentofand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KeyWord:microfinanceStageofdevelopmentProblemsofExistencecountermeasures一、小额信贷的介绍小额信用贷款(Microfinance)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额信用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基本宗旨的小规模金融服务方式。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其特征就是债务人无需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并以借款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的。由于这种贷款方式风险较大,一般要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以降低风险。农村小额信贷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农村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二、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1.非政府形式小额信贷扶贫阶段1993年中国社科院农发所成立“扶贫社”。以探索小额信贷在提高我国扶贫信贷资金使用效率和解决农户贷款难中的可行性。在该阶段。小额信贷以非政府形式为主,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引入小额信贷的中的小组联保、分期还款等核心机制。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小额信贷模式。它的资金来源则主要依靠国际捐助和软贷款,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不考虑持续性问题。2.政策性小额信贷扶贫阶段1996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导的“政策性小萄信贷扶贫项目”开始绂最起来,在我国的政府扶贫贷款中引入了小额信贷方式。在该阶段,小额信贷主要采取小组联保机制,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但它的基本目标是为政府扶贫服务,没有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措施。3.农村合作金融服务阶段在“三农”建设背景下,为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2001年。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央行支农再贷款的支持下,开始办理小额信用信贷和联保贷款.之后规摸逐步扩大,从“扶贫”领域扩展到。为一般农户以及微小企业服务”的广阔空间。4.商业性小额信贷阶段随着开展小额信贷的经验和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在2005年实现了质的飞跃。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开始办理“只贷不存”的商业性小额信贷,先是在…西、四川、内蒙古、贵州、陕西5个省份试点,之后向其它省份延伸。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在运作机制上小额贷款公司完成实行市场化运作。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原则,坚持商业可持续经营。三、中国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1.信贷风险防范能力亟需加强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相对仍然较高。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及不良贷款余额双下降,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从2005年的5%左右下降为2008年的3%左右,但不良贷款余额从2006年至2008年仍维持在150亿元左右的水平上,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8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显示,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3.4%。其中,农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不良贷款率为30.3%;农业发展银行县域分支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7.8%;县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2.7%。以上机构的不良贷款比率较2004年、2005年、2006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和其它机构相比仍然相对较高。农村小额信贷同其他信贷业务一样除了要面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外,最明显的特点是还要面对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风险,贷款对象主要是贫困、低收入农户和一些中小企业的特殊风险以及贷款方式是无需抵押担保的信用风险。这些特征都加大了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艰巨性。2.利率的制定陷入两难困境,且缺乏贷款科学定价的基础目前人民银行仍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实行上下限管理,在人民银行统一公布的各期限档次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可上浮2.3倍,下浮0.9倍。据人民银行在2005年及2008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的城乡金融机构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4年起城乡金融机构91%以上的贷款都是上浮利率水平,且在上浮利率水平中,上浮1.5至2倍的占40%左右,利率上浮的贷款明显高于四大商业银行及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是人力密集型行业,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业务成本较高,较高的利率水平能覆盖资金成本及风险成本,但也使许多渴望获得小额信贷的农民望而却步,小额信贷帮助贫困人群摆脱贫困的初衷无法兑现,同时也可能增大借款人逆向选择和银行本身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过低的利率定价除无法覆盖资金成本及风险成本外,还无法实现赢利性原则,难以持续经营下去;且过低的利率容易导致ì寻租î现象的产生。另农村信用社对贷款定价随意性很大,收集贷款定价相关的定性、定量资料较难,很难使用科学的定价模型,定价人才缺乏。3.信贷管理手段跟不上小额信贷的迅速发展一是管理手段落后,小额信贷从建立客户档案到信用户评定以及每笔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大多采用手工操作,工作效率明显偏低。二是信贷员工专业素质整体不高,没有系统的学过相关专业知识。三是放贷机构缺乏风险内控机制,贷前、贷中、贷后的相应工作没有完全分离,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四是农户资信度评定缺乏统一标准。农户贷款的授信额度也存在较大随意性,没有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4.农村金融缺乏多样化竞争主体和有效竞争机制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尤其是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2006年起准许低门槛的准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另2007年邮政储蓄银行成立,这些都大大的增强了农村的金融服务能力,但各机构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小额贷款主要是由农村信用社提供。而且有的地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的空白,据2008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5.在近年金融危机的情形下小额信贷资金来源短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方面会造成农民生产资金需求加大,另一方面农民工大量返乡,农民打工收入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农民储蓄存款会相对下降。而且目前小额农贷的用途领域不断的拓宽,除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手工、运输、经商等生产资金贷款外,还有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生产和流通贷款,农户建房、治病、助学等消费性贷款等。相对不断扩大的贷款需求,贷款的资金来源显得相对短缺。据银监会统计,2007年末,中国有农户约2.3亿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约有1.2亿户,其中,获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数7800万户,只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3.2%,说明农村小额信贷需求还存在较大的需求潜力。四、农村小额信贷存在问题的对策1.不断建立和完善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农村小额信贷,虽然贷款数额、用途、客户群等比较特殊,在贷款风险管方面建立像大商业银行一样的风险管理体系较难,但还得逐渐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不断的建立和完善多种贷款责任制,如不断的建立和完善审贷分离制、分级审批制、授权、授信管理制等。其次,还要逐渐的建立和完善借款人信用登记、信用评估、信用风险预警、信用风险规避等多项制度。再其次,要加强贷款风险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贷前对客户进行严格的信用分析与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及对风险进行严密的监控。2.探索建立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一是要不断的补充信用社的自有资本,防范自有资本充足率的下降,提高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充足提留贷款损失准备金,提高贷款拨备覆盖率。三是借助农业保险转嫁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小额信贷损失。四是借助一些担保机构为小额信贷提供贷款担保。3.实行有差别的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如前所述目前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普遍偏高,且利率差距不大。农村信用社应设置专门的利率管理部门和专门从事利率管理的工作人员,收集贷款定价相关的有关定性定量资料,根据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如资金成本、风险程度、期限的长短、目标收益率、贷款的供求状况、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及与银行的关系、基准利率的高低、银行业的竞争程度等来合理的、有差别的、科学的定价。4.寻求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信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以有效调节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状况。此外,农信社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建立区域性的农村信用社资金融通网络,条件成熟时可以建立全国性的资金市场,从而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政府、银行及社会各界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增加农民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为农村信用社提高信贷资金来源。五、结论目前,在解决贫困的实践上,小额信贷受到各方推崇,小额信贷已经在发展中国家成功推广,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有效方式,并且小额信贷以其独特的制度设计成为各类扶贫贷款形式中,最具有活力的一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在扶贫的道路上,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引入了小额信贷,并且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和金融创新工具,在我国的扶贫领域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我国和国外小额信贷近年的实践证明,小额信贷在缓解农村金融市场的货币供需矛盾,拓宽信用社资金运用渠道,优化农村金融结构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应,而且现实中,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生产能力,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我国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未来发展的道路坎坷,主要还存在小额信贷机构发育比较落后、产品单一、小额信贷金不能兼顾到最贫困人群、小额信贷总体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低收入人口和微型企业非常缺乏金融服务的现状形成了明显对比。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采取合理的利率政策,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而且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小额信贷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