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控基础知识第一章热工自动化概述一、概述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增加了对电力的需求量,电力工业向大电网、大机组、高参数、高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由于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发展迅速,因此对机组自动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以“4C”(计算机、控制、通信、CRT)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火电机组热工自动化技术也相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有别于其它工业过程的主要特征是:电能的“发、输、供、用”必须同时进行,并保持瞬时的平衡。与此同时,参与“发、输、供、用”的所有设备构成了部件众多、结构复杂、分布广阔的动态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发电机组处于系统的最底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不断跨上新的台阶。198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1995年3月,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这期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先后跃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到1996年居世界第2位。截至2004年5月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4亿千瓦大关,达到4006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9万亿千瓦时。与此同时,提高发电机组的容量和参数也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单机容量从建国初期的50MW,逐步发展到70、80年代的125~300MW,目前从300MW发展的600MW已经成为主流,现在继续向更大型化900MW,甚至超过1000MW发展。蒸汽参数也由8MPa/535℃提高到17MPa/540℃,并随着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的推广应用,最终可达到28MPa/580℃以上。机组的大容量和高参数带来的是过程参数测量点的大量增加,相应的控制回路数和控制的复杂程度都大为提高,生产过程对控制精度的要求更为严格。以一台600MW机组为例,其运行过程的监控点多达6000~7000个,各种控制回路有500~600个,用于控制系统组态的各种图纸就有几千张,这些艰巨而繁重的控制任务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电站自动化技术作为支撑。二、热工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热工自动化的硬件主要是由检测传感器及仪表(包括显示仪表)、调节控制装置或系统、执行器(包括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两部分)三大部分构成。检测传感器及仪表、执行器是热工自动化的基础,前者发展已经历了机械式、电子式、微处理器等层次。随着微电子、微机械、智能和集成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现和采用,目前检测传感器与仪表正向着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等方向进一步发展。如德国Endress+Hauser公司推出的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是一种无中介液的干式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可为0~60MPa,其技术性能稳定,年漂移量小于0.1%F.S,抗过载强,可达量程的数百倍。执行器接受调节控制装置或系统的控制信号,改变操纵变量,使生产过程按预定要求正常运行。随着自动化、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执行机构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执行机构已经带有通信和智能控制功能,如Emerson和Smar等公司均推出了智能阀门定位器,内装有高集成度的微处理器,采用数字平衡原理代替传统力平衡原理,将电控制信号转换成气动定位增量来实现阀位控制,具备对死区、正反作用、行程范围等的组态功能,可实现分程控制、等百分比、快开特性等修正功能,具有自校正、自诊断等智能特点。调节控制装置或系统是过程自动化的中枢,其发展从较早的基地式调节器(变送、指示、调节一体化的仪表)开始,经历了气动、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到计算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直到今日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散控制系统(DCS)和可编程控制器(PLC)。DCS经历了初创(1975~1980年)、成熟(1980~1985年)、扩展(1985年以后)几个发展时期,在系统的可靠性及可维护性、控制功能算法的丰富性及完善性、信息处理的能力及速度、组态软件的便捷性及友好性、系统联网能力和开放性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流。PLC以其结构紧凑、功能简洁、速度快、可靠性高、价格低等优点,也迅速获得广泛应用,已成为与DCS并驾齐驱的另一种主流工业控制系统。目前以PLC为基础的DCS发展很快,PLC与DCS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竞争,已成为当前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由于计算机可靠性和性能价格比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在开放性和集成性、软件与硬件的产品和技术支持率、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无以伦比的优势,近年来以个人计算机(PC)为基础的工业PC控制系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另外,后起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也以其优良的互操作性和功能分散性、更强大的系统功能(如单一仪表或设备可提供多变量I/O能力、网络化的设备管理、更宽的诊断范围、丰富的状态信息等)、安装及组态的简易性、更高的测量和控制精确度、较低的工程及运行维护成本和规模灵活性等诸多特点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生命力。近年来,国外一些大公司正在推出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全面自动化体系结构(如艾默生过程管理的PlantWeb、Honeywell的TotalPlant、Siemens的TIA),这些系统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自动化硬件和软件(系统软件、中间件及各种应用软件)的集成,还包含有各种服务,乃至从现场到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总之,控制系统正向着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分布化、信息化和开放化方向进一步发展。控制方法及策略是过程自动化的灵魂。20世纪末以来,自动控制理论和方法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过程自动化控制方法已从传统经典控制(包括PID控制、比值控制、串级控制、前馈控制等)发展到了最优控制、自适应与自整定控制、自学习控制、非线性控制、多级递阶智能控制、专家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仿人智能控制、基于模式识别的智能控制、多模变结构智能控制、混沌控制、鲁棒控制及基于可拓逻辑的智能控制、H∞控制和μ综合等。例如,大型发电机组作为过程控制对象十分复杂,发电过程存在着大延迟、强耦合、本质非线性和大量的未知干扰,使得锅炉燃烧过程控制、磨煤机控制、大范围变工况时的过热汽温及再热汽温的控制等等,用传统控制策略难于解决,因而国内外对发电过程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许多先进控制理论和方法已逐渐开始在过程控制中应用。如ABB和SULZER公司建立了带状态观察器的SCO数学模型用于对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控制;西门子公司建立了凝结水节流的COT(controlledCondensateThrottling)数学模型、采用模糊算法的NUC(NewcoordinatedUnitControl)等,针对不同发电机组、不同运行工况研究出各种优化控制方案,业已在国内发电厂的应用中取得明显的效果。又如德国KruppHoesch钢铁公司的Westfaien钢厂应用神经网络改进数学模型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所制造的产品尺寸偏差减少12%。此外,许多自动化产品供应商也相继推出了商业化的智能控制器,如CyboSoft推出的无模型自适应(MFA)控制器Cybocon和CyboconCE,针对不同过程可采用相应的算法(标准法、反时滞算法、非线性MFA算法、鲁棒MFA算法)等,可在相当程度上改进过程控制的效果。从控制目标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方法是构成先进控制系统的有效途径。热工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是:检测控制智能化、测量信息数字化、控制管理集成化。三、大型火力发电机组主要特点1.监视点多(600MW机组I/O点多达3000~5000个,随着发电机-变压器组和厂用电源等电气部分监视纳入DCS之后,I/O点已超过7000个)。2.参数变化速度快和控制对象数量大(600W机组超过1300个)。3.各个控制对象特性时变、时滞、相互间关联耦合、环境强干扰。4.由高度计算机化的单元机组集控取代传统的机、炉、电分别人工监控。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也已从单台辅机和局部热力系统发展到整个单元机组的检测与控制。5.随着整个单元机组自动化的不断完善以及电网发展的需要,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功能必然会和调度自动化系统(automaticdispatchsystem,ADS)相协调而实现电网的自动发电控制(AGC)。6.厂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SupervisoryInformationSysteminPlantLevel,简称SIS),是集过程实时监测、优化控制及生产过程管理为一体的厂级自动化信息系统,实现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传统的炉、机、电分别监控方式,已不能适应像600MW这样大型单元机组监控的要求。如果将大机组的监视与控制操作任务仅交给运行人员去完成,不仅体力和脑力劳动强度大,而且很难做到及时调整和避免人为的操作失误,因此必须由高度计算机化的机组集控取而代之。自动化技术对于提高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是行之有效的;大型火电机组离开了高度的自动化,就不可能做到安全经济运行。四、火力发电机组实现自动化功能的意义大容量火电机组实现高度自动化,在机组启动和运行的各个阶段,对于实现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正常运行在机组正常运行过程中,自动化系统能根据机组运行要求,自动将运行参数维持在要求值,以期取得较高的效率(如热效率)和较低的消耗(如煤耗、厂用电率等)。2.异常工况在机组运行工况出现异常,如参数越限、辅机跳闸时,自动化设备除及时报警外,还能迅速、及时地按预定的规律进行处理。这样,既能保证机组设备的安全,又能保证机组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减少机组的停运次数。例如,RUNBACK(自动快速减负荷)、RUNUP(强增负荷),RUNDOWN(强减负荷)、FASTCUTBACK(FCB,负荷快速切回或称快速甩负荷)等功能。当机组从运行异常发展到可能危及设备安全或人身安全时,自动化设备能适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设备及人身的安全。如锅炉主燃料跳闸(masterfueltrip,MFT)、汽轮机监测系统(TSI)和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ETS)等。3.启停过程在机组启停过程中,自动化设备又能根据机组启动时的热状态进行相应的控制,以避免机组产生不允许的热应力而影响机组的运行寿命,即延长机组的服役期。如汽轮机的计算机应力估算和寿命管理系统,汽轮机自启停系统(turbineautomaticsystem,TAS)。4.发电控制随着电网的发展,对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generationcontrol,AGC)的要求日趋严格。AGC是现代电网控制中心的一项基本和重要的功能,是电网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也是电网商业化运营的需要。而要实现AGC,单元机组必须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必须能投入稳定运行。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参数的提高,对于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不断提高,火电厂的自动化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从传统的机、炉、电分别人工监控发展到今天的单元机组集控,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也已从单台辅机和局部热力系统发展到整个单元机组的检测与控制。而随着整个单元机组自动化的不断完善以及电网发展的需要,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功能必然会和调度自动化系统(automaticdispatchsystem,ADS)相协调而实现电网的自动发电控制(AGC)。但必须指出的是,自动化系统毕竟只能按照人们预先制定的规律进行工作,而机组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却是复杂、随机的。因此,自动化系统在一般情况下虽不需要人工干预,但在特定情况下却要求人工给以提示或协调。无人值班的火电厂或火电机组虽经尝试,却迄今未获成功,也就是说高度自动化的火电机组并非不需要人的干预,而是需要人的更高层次的干预。由此可见,自动化水平高的机组,要求运行人员也具有更高的技术和文化水平。五、热工自动化的主要内容根据应用层次和范围的不同,热工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7类。1.数据采集与管理对热力过程中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等热工参数的测量;测量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高速传输;生产过程实时/历史数据的高效存储;历史数据的快速检索;统计数据的报表打印;报警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与处理等。具有数据采集与管理功能的典型的系统主要有:数据采集系统、DCS数据库、SIS数据库、MIS数据库等。2.回路控制以模拟量控制系统为主,主要对机组的一系列参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