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交行几年工作的体会宏观破题中观思考微观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谈谈在交行几年工作的体会(宏观破题,中观思考,微观实践)一态度与精神世界观还记得09年入行时,我们被编在第三培训班,近60名新行员被编排为8个组,作为其中一个组的小组长,从参加入行培训开始,我就在想,这个入行培训不仅仅承载了业务教学的使命,其实更重要的是把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园,稚气未脱的青年学生们,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向金融职业从业者的快速转换。“没有进入金融行业之前,常常觉得它有种神秘感,虽然其实自小到大一直享受和体验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我不曾想到有一天自己站在厚厚的玻璃墙里,看着不远处的卷帘门在九点整缓缓升起,温暖的阳光照耀在营业大厅的东侧,开始迎接第一批客人。服务注重统一,服务追求卓越。基础性业务的处理流程在给我们安排的师傅面前如同每天喝水一样简单平凡,我明白自己看到的每一个操作细节对他们来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修炼,但正是这些细节的消化吸收,让我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建立职业心态,而不再像以前在学校里那样安然享受着美好的校园生活。人的一生何其短暂,想要实现理想必须恪守原则,持之以恒。离开学校后,常常想起在母校的点滴往事,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大团队里可以看到诸多校友学长们低调踏实的言语和明亮柔和的眼神,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我不要忘记母校带给我们的关于人生的每一份珍贵礼物。我们都会珍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几十个部门、上百家经营单位的数万名员工共同努力,构建全方位的金融管理与服务系统。刚上班的我们或许只是这台庞大机器中的一颗颗螺丝钉,一把把手钳;然而有朝一日,当我们能够以成熟沉稳的心态走上时代的大舞台,我们应该,也能够承担起金融产业复兴发展的重大责任,成为卓越的设计师和优秀的领导者,披荆斩棘,走向未来。”俺在刚刚上班时的主人翁心态十足,不过几年工作下来,倒也在不断的沉淀过程中心态平和了许多。几年下来,我做了一个有意思的调查,我们这个近60人的第三培训班,有8名同事从A层级提职为B层级,还有近半数同事,已成为各个支行的营销骨干力量,甚至在非管培的同事中,明年就会涌现出第一批网点营销副职;与此同时,也有近半数同事至今仍然踏实而疲惫地工作在A4柜员岗位上,或者中途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交行。仅仅四年多的时间,大家的成长路径为何分野如此之大?抛开关系因素不谈,至少我身边,就有很多鲜活的,没有任何关系,靠实力快速成长的案例。原因何在?我的答案是:搭建积极的世界观框架。那么,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银行工作并非外人想象那样外表光鲜,高度分工、重复操作、服务优先的特征本就对从业者在韧性上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你希望轻松的工作,大把的挣钱,可能银行并不是你的第一选择。事实上,除了极少数垄断性行业龙头企业的总部机关之外,已没有多少应届生们能够期待的轻松高薪的选择了。落差越来越大,怎么办?入行以后倘若缺少目标、得过且过、敌视环境、逃避责任,路就会越走越窄,初出学校时的豪气和信心荡然无存,职业发展将一片混沌迷茫……怎么办?每一个年轻的金融从业者(其实我也是年轻从业者)的努力方向都应该与前面提到的这个“倘若”的情形相对,即:明确目标,踏实进取,注重协作,承担责任。树立职业金融从业者的精神与态度是立身之本。举几个例子,我们那个第三培训班的学员里,有专升本的同学,心态积极的,入行之后踏踏实实学业务,最大限度降低业务差错发生机率,下班之后留在单位苦练点钞技能,在操作岗位上积累经验的同时,也通过力所能及的交叉销售,协助所在网点提升业绩,不足半年,已是网点主任和会计主管在争论到底应该把他留在哪个业务条线更适合他的发展了。但与此同时,也存在211,985毕业的研究生无法正视学校专业背景与柜员操作的“巨大落差”,以相对敌视的态度面对外部微观环境,导致数年无法转岗,眼神日渐幽怨。伴随大学的进一步扩招,学历已在逐年“缩水”,近几年交行北分招聘来的同事,研究生比例逐年增高,新来的研究生都会问:是不是半年之内转岗营销或转岗管理?其实这个问题挺悲哀的。我有一个师弟,在最牛的某家支行做柜员,“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并不是业务做得顶呱呱,而是沟通存在巨大障碍,心理失衡。这个事有客观原因,但恐怕还是主观原因占主导地位,症结就出在从业者的态度与精神上。要知道态度决定定位,精神影响选择。二规划与方法方法论培训时的子命题分为两个:目标与规划,实践与方法,下面分开来说。关于目标与规划。世界观确定的是“我是否要积极努力”的问题答案,但到底积极努力要“奔向哪儿”?这就是目标确立要解决的问题了。以我的观察和体会,宏观层面来说,职场的人们的从业目标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领导者,一类是建设者,当然这两者有交叉,而且都是相对而言,比如说网点主任,在网点就是“领导者”,但是在分行、支行层面上看,他们也是“建设者”中的中坚力量。是否能成为领导者,取决于你的雄心与实力,也看外部环境带给你的种种机遇和风险。微观层面来说,职场的人们的从业目标大体上分为三类:一类是管理专家,一类是业务专家,第三类则是前两类“兼修”。如何选择,则需要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审视,微调你在自我评价体系中的坐标。解决了“你想要什么”,还需要了解“你现在有什么”,根据专业背景、性格特征等因素,应该能够大致了解清楚。然后两个点做减法,就是“差距是什么”——寻找实现目标的路径就是“规划”。我的体会是:长期(5年以上)的规划可能都是比较模糊的,但不可以没有;中期(1至5年)的规划需要清楚,至少要“看得清轮廓”,比如说会计专业的同学,你要不要拿下CPA呢?短期(1年及1年之内)的规划则要更加清晰具体,工作量与工作效率,能够量化的部分,要量化,这样才有“完成率”和更好的过程管理。关于实践与方法。规划设计并不难,难在执行,特别是坚持执行。规划的刚性过强,可能“三分钟热度”过去之后,就迅速陷入无法完成计划的苦闷之中,继而产生放弃的念头。怎么办?我的体会是:计划的执行需要在严格性与弹性之间作充分权衡,简而言之,是要“宏观上严格,微观上灵活”。人的成长过程是阶梯式的,你觉得爬坡最累的时候,恰恰可能就是你成长最快的时候,要珍视这些让你“疲劳”的每一天。与此同时,在持续实践的基础上,别忘了做好阶段性总结,这样才会产生周期性的“阶跃效应”。再具体些呢?实践方法有三个,每一个都很重要:学业务,学管理,学做人。学业务学什么?很多新行员培训结束后到支行上班第一天,觉得对公柜员中午能休息一个半小时,就毫不犹豫“一屁股”坐对公柜台了,这个选择当真合适么?其实不一定。学会计,也要在储蓄和对公之间,找到某种权衡。学了一段时间会计,就有了更多的念想,有没有通道尽快转营销呢?有,但是营销业绩压力大,我又没资源,怎么办呢?又需要权衡!作为电子银行部的员工,其实我还有一个角度要说,那就是产品与渠道之间的权衡,比如理财产品,是说客户经理一股脑把客户叫到网点来面对面销售就是最好的选择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客户没有经过我们的影响,直接“触网”了之后,资金流向完全不受控制了又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强化体验,持续积累,及时思考,逐步形成更加靠谱的答案,向着受市场环境影响而不断变化的“真理”,充分逼近。学管理学什么?网点是个微环境。观察人:你的领导如何评价你的同事,如何安排工作,如何处理纠纷;观察事:每日的营销和业务琐事积累之余,随着你工作的逐步深入,在更多情况下,你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须更加积极、及时而又谨慎(这个措词很微妙,但是是实情)地作出评价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验证。学做人学什么?坦诚待人是必须的,哪怕个别网点的微环境可能不很“安宁祥和”,你是新来的,付出的多一些,收获的回报尽管会有时延,但是终究会来的,如果你给自己留的时间窗口很短,并因为没能坚持到“鲜花开放的那一天”而选择了离开,那么这可能会是件很遗憾的事情。正视缺点,特别是因为前面提到的“落差”而让你的同事可能对你形成的一些“刻板印象”,这是必须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的,哪怕是暂时委屈你了,恐怕也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学会协调和拒绝,必要的操作风险防范意识,一定要有。个别网点倘若老客户经理让你代替客户签字,能同意么?当然不能。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责任意识。比如说午饭补位,比如说假期排班,又比如说单据漏客户签字需要到客户家里履行补签字手续等等,都是很鲜活的例子。你的选择会怎样?希望大家看到这里,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将这些无意识的、感性的“正面”行为逐渐形成习惯,融入血液,这样做的结果,将是:业绩提升、友谊深入、协作密切、领导赞赏,最终及时实现岗位、甚至人生的跨越转型。三注重细节追求卓越银行的岗位是高度细分的,同一条线的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较为同质化,在大多数员工能够完成基本工作业绩的基础上,如何脱颖而出?需要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努力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极”的境界。还是举我们那个第三培训班的例子。分配到支行之后,我们组和某个组小聚了一次,吃饭时大家闲聊起在网点的工作,当时我就注意到这样四个细节:组员A形象好,性格外向,去了就被分配去站大堂了,她觉得柜面业务的基础打得还不牢,所以早晨柜员开晨会时,她主动要求参加营运条线的业务学习。很有意思,没有人逼她这样做,对吗?但是她的选择是明智的。大堂万一站的不好,也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柜面业务尽量没耽误。组员B形象也好,但性格内向,去了之后网点征求意见,问是先学对公业务还是对私业务,她比较犹豫,但反应却不慢,迅速笑笑说“服从领导安排~”,领导觉得她看起来挺细心稳重的,于是安排去了对公柜台。组员C形象不太好,但性格很外向,标准的北京小伙子,去了之后主动“露拙”——自己在点钞技能上水平一般——但通过另外的方式,向领导展现出其营销意识和能力均佳,正好网点客户经理缺编,直接就编成“助理客户服务经理”。组员D形象一般,但很有想法,执行力也强。去网点后目标很明确,会计和营销要两手抓,工作了几周之后,会计业务量不逊于任何一名老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她还默默地给网点拿下了近一百张信用卡表,让网点主任刮目相看。后来呢?组员A、组员C、组员D都做了沃德客户经理,做得都很好,但其中,组员D成为三个人中唯一的B层级客户经理,也曾是全行最年轻的B层级客户经理。组员B虽然没有提职,但是也成为支行对公柜员中的“业务大拿”,帮助支行和客户化解了不少次的业务风险。篇幅所限,故事多少讲得有点虎头蛇尾,但是这个故事是有意义的:一是起步很重要,不要给自己太长的磨合期,要迅速进入状态;二是要培养耐性和韧性,并尝试于无声处听惊雷,组员D就是很好的例子,信用卡营销做到的是“人无我有”,随后她又做了一系列的“人有我优”、“人优我极”的事情,比如近期我们去支行轮动培训移动互联网的内容,里面选取的微信营销典型案例的原型就是她,意识超前,方法精妙,效果甚佳。除此之外,作为一个有点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在几年的从业经历过程中,我也在逐步反思这种倾向可能带来的问题。现在的看法是:完美主义精神与时间资源限制间,是需要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的。换言之,如果说业务岗位对完美主义精神还有所侧重的话,那么管理岗位则一定是更侧重关注资源限制的,因为在资源限制的条件下,如何寻求业务发展不停滞而又不越界,是需要经营管理者必须娴熟运用很高水平的技巧才能达成的目标。四平衡工作享受生活去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一年中银行最忙碌的几天。营运条线在准备年终决算,营销条线则在为年末收官工作加倍努力冲刺着。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支行行长、网点主任、客户经理、柜员们很多因为忙碌之后的疲惫在“吐槽”,但也有的同事,能用相对超然的心态面对工作的这份忙碌,他们将对忙碌和疲惫这种状态的感性体察,转化为理性、静心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很多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要适当及时做好角色转换;又有很多时候,量变积累,质变未生,其实没有别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量变积累的还不够。另外,忙碌工作之余,不妨也可以用“野蛮体肤、文明精神”的方式享受生活。野蛮体肤方面,作为金融从业者,好的身体是顺利成长的基石,长跑啦,游泳啦,或者各种球类运动,三大球,羽毛球,乒乓球,再或者练练柔韧性,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