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教学一体化方案辅导教师:郑大庆一、课程概况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是中央电大高等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2009年秋季开课,定为两学期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现代教育思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等。本课程的目的: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本课程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主体)、教育技术意义的认识,树立起信息科学、计算机文化的意识,增强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观念。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教育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图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论、方法,认真做好相关的实验,并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意识理念、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二、学习内容与学习者需求分析1.教学大纲的特点中央电大下发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从电大办学的经验和实际出发,针对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所采取的“开放教育试点”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的总体建设制定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具有本专业本学科的许多鲜明特点。归纳起来,其主要特点是:特别强调本课程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的教学,其重点是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要求具有理论性、简明性方法性和适用性等特点;把掌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方法作为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按照“开放试点”的学习方式,强调多种媒体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辅助活动均应以学员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教学要求的层次中,明确提出对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技能等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对有关程序内容、操作、运用等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为了方便学员自学,规定课程文字教材采取教科书与扩充学习材料分离方式编写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这些鲜明特点和具体要求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的总体建设提供了指导依据和具体目标。2.教学内容体系分析遵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内容着重考虑三个问题:(1)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教材的定位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难易程度,采取整体考虑,既注意当前的教学需要,又关注今后的教育发展,综合计划整合设计,适当定位。解决好“必须、够用”原则与扩展知识面,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等问题。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均为基本概念、基础规则和基本方法,包括一般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的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坚持既要照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逻辑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又要尽量避免内容的繁琐和面面俱到。(2)精细安排课程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内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1)、(2)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信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现代媒体的教学应用、学习资源和教学设计等内容。这两部分基本勾画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知识框架,构成本课程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逻辑整体,共同构筑了一个适合其学习者自学的、完整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体系。(3)强调科学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研究来提高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能力和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科学性主要体现为以科学方法论为基础,去粗取精,选择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不面面俱到的堆积所有的方式或是侧重哪一种特定的模式。同时,注意理论、方法内容联系实际案例,学以致用。3.学习者需求分析本课程的学习者或者教学对象是我国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小学教师和其他教学人员,他们大多学历层次不高,加之所处地区地理环境的偏僻和经济状况的欠发达,虽在学校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但一般缺乏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系统了解,及利用它们去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实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非常欢迎电大的“开放试点”学习方式,并且希望获得“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的有关知识方法,以便满足他们下述的实际需要:(1)系统的学习“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历层次、业务水平的需要;(2)系统的学习“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能力的需要;即从单纯的教育工作经验积累的层次上升到科学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3)掌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实现最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指导教育实践、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学习者的这些实际需要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建设的宗旨之一。4.学习者分析为了能够真正满足学习者的上述实际需要,搞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课程建设,对学习者学习本课程的主客观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作为我国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的小学教师,他们的主要优势是:学习动机普遍强烈,愿意通过理论的学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明确,渴望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着足够的学习教育工作经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较强,并具有强烈的提高学历层次的愿望。同时,他们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即: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因经济状况较差,学习资源亦相对匮乏;工作和生活担子较重,因而学习时间缺乏;因为年龄较大,记忆力相对减弱,工学矛盾突出,缺少“大块的学习时间”和好的学习氛围。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网上教学建设上,学习者的这些优势和劣势应通盘考虑,注意对不同学习者和多种学习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也要考虑到学习者的时间和经济方面的承受能力。此外,还应注意网上教学内容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方便自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研究能力。三、教学资源1、本校资源:《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电子课件、讲义、网上测试、历届试卷及分析、网上答疑等。2、电大资源:较丰富。在线案例分析、直播课堂、IP课件等。3、中央电大资源:丰富。中央电大在线的案例分析、直播课堂、IP课件等。4、其他网络资源:四、主要教学环节1、面授辅导辅导教师应根据该门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实施细则,制定出教学一体化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认真组织教学、实施好课堂辅导。面授辅导原则上不超过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辅导过程中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解决难点、疑点,帮助学生深化对教材和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同时,教师要重视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和有机结合上,要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2、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应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综合利用以上各种媒体资源,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获得相关的辅导资料。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应及时通过网络或者电话向辅导教师请教。上网学习要求学生每周最少上网一次,每次上网时间不少于1小时。3、小组活动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学习需要组织学习小组,制订小组活动计划(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学期中,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适时进行专题讨论、网上答疑、案例分析等活动。同时,成员之间要经常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互通学习信息和资料,交流自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网上学习方法,研究讨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协作完成平时作业等。学习小组活动一般由组长主持,专业辅导员和辅导教师参加指导。小组活动应做好记录以备检查及今后教学研究。4、平时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本门课程将安排4次作业,作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案例分析、小论文、辨论题、读书笔记等。同时辅导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应全批全改并进行批评,让同学们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5、课堂讨论辅导教师在面授的同时,应积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云,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6、课程实践课程实践根据课程特点,分别采取专题讨论方式、案例讨论、讲座、请学员主讲等形式。该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丰富理论掌握与理解能力。在讨论中,辅导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发现和培养学生中的学习骨干,发挥他们在讨论中的带头作用;(2)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并避免学生脱离教学目的的要求而在一些枝节问题上陷入无休止的争论;(3)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讨论,尊重并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进行总结,但不要把自己的见解当作唯一的正确结论强加给学生;(4)讨论之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的参考资料。7、期中考试这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期中考试一般是开卷,教师命题应符合开卷考试的特点。8、期末考试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终结性考核本课程的期末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和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80%)。其中,形成性考核可按照下述原则进行评定:平时书面作业占60%(其中测验占15%);其余教学活动占40%,(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课程实践活动、小组活动等部分)。五、教学进度安排本门课程是必修课,实际总学时数为学时,各教学环节所占学时数约为:面授辅约学时;学生自主学习学时;其余教学活动学时(课程实践活动一次学时、小组活动二次学时、网上答疑二次学时、期中测验学时)。具体安排见下表:附表1“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主要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建议一览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课内学时电视教学面授辅导网上教学辅导IP课程形成性作业专题案例研讨网上研讨小计1引论5124432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713计算机及其教育应用7114视窗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7315字处理软件7316电子表格7317演示创作工具7318计算机网络知识与运用7329教育技术概述72144310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10111视听媒体教学基础105112计算机教学基础104113组合媒体教学基础10114教学设计123215学校教育技术管理7116远程教育61总数1263010182843附表2: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网上教学进度实施表项目内容进度序号数量发布栏目标题实时教学活动文本类视频类第一周11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课程说明√第一周21教学大纲《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教学大纲√第一周31实施方案《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教学实施方案√第二周41教师介绍《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主编主讲、主持教师介绍√第三周51教学辅导《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第一次辅导√第四周61教学辅导《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第二次辅导√第五周71教学辅导《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第三次辅导√第六周121教学辅导《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直播课堂√第七周131教学辅《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第四次辅导√导第八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