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论文教育信息化论文: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但在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正确处理好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信息化;跨越发展;助推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特别指出“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科学健康快速发展提出的英明决策。信息化的优势突出标志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带动跨越式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完全能够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农村教育来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将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助推器。1.教育信息化在农村教育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1.1教育信息化将加快农村学校信息化环境的改善。目前,农村绝大多数学校的办学条件还较为简陋,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将将会有一个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农村学校信息化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这将大大缩短农村教育发展进程,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1.2教育信息化将改变农村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建设是具有先导性和牵引作用的。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带入农村学校,让农村教师“一个课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成为历史。而计算机、多媒体、电子版、网络等信息化设备的应用将改变农村教师多年固守的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和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1.3教育信息化将带给农村孩子最新鲜的知识信息和优秀的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过去,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教育资源,加上农村孩子受环境制约,无论是在家庭或在学校,接受知识和学习的空间较狭窄,而随着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学校的现代化设施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资源匮乏的状况将迅速得到改变,让农村学校师生与城里师生一样能够通过卫星接收、网络或教学光盘获取大量的优秀教育资源,同样能够接受先进的教育,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1.4教育信息化将快速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农村学校的信息化环境、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校的网络和资源建设等都得到改善。这将打破农村教育质量几十年低迷的“僵局”,彻底颠覆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全面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2.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存在着诸多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第一、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新形势新理念与农村落后的传统教育方式不相适应的矛盾。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不仅在教学内容、教育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有较大变化,而且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都发生根本改变。而农村长期已经形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需要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这将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推进,影响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这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二、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与实际教育发展需求差距较大的矛盾。虽然农远工程实施后已经使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有了较明显改观,但大多数村小只配备了农远模式一或模式二,95%以上的村小没有电脑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农村学校从生机比、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学校网络和资源建设等方面来看与实际教学需求差距较大,无法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同时,农村学校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不健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让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薄弱窘况应及不暇,难以满足实际教育需求。许多农村教师因学校没有计算机而颇感遗憾。第三、农村教育摊子大投入巨大与现阶段经费投入难以满足的矛盾。由于我国接近80%的学校在农村,农村教育摊子大,基础较薄弱,信息化建设投入需求巨大,靠地方财政投入困难较大。多年来,一些地方重视城市学校发展,忽视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学校的信息化的投入,造成目前农村学校信息化设施薄弱的局面。而目前,改变农村这种现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国家不能像实施农远工程那样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地方财政是难以满足农村教育信息化实际发展需要的。可见,资金的短缺仍是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大困惑。第四、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整体偏低与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不相适应的矛盾近十年来,由于农村学校教师补充不及时,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较严重。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农村学校50岁以上的老师约占教师总数的一半,这其中大部分是原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长期身居乡村,教完书还要忙地里的农活,根本没有精力再去学信息技术。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是自学的或是兼职的,大多数老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整体偏低,这与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制约了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第五、农村学校教育资源严重匮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矛盾。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匮严乏,一方面是农村学校对教学资源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重硬件轻软件。即便有些学校购买或通过农远卫星下载了一些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资源的探究和科学的整合应用,缺乏二次开发,与实际教学不能有机结合。一些教师在资源整合应用上,还处于一个肤浅被动的状态。资源的缺失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第六、“农远工程”设备老化损毁与后期维护应用的矛盾农远工程实施已经3至6年,现在正是设备的故障和损毁的高发期,从在农村学校的调查来看,有接近40%的设备出现问题,而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专业技术人才,设备故障难以及时修复,影响了农远设备的正常教学使用。另外,一些学校老师技术知识弱,设备应用不当,或只知道使用,缺乏日常维护保养常识,或兼职管理员工作任务重,顾不上细管,这些都是造成设备损毁和出现故障的原因。这是目前农远工程教育教学应用的最大问题。以上这些矛盾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3.提高认识,完善措施,保障农村教育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3.1提高认识,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教育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抓紧落实《规划纲要》是一项十分重要任务。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摆上重要日程。只有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抢先发展,才有主动权。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认识到我国接近80%的学校在农村,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教育的信息化,就没有全面的教育现代化,就难以实现教育的均衡跨越发展。因此,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要以新的时代视角来认识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增强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3.2科学规划,把农村教育信息化列入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分步扎实推进。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列入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分步推进。各地要按照国家、省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和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方案,明确各时期各阶段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正确处理好困难与发展的矛盾,坚持科学发展,完善实施措施,保障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扎实稳步推进。3.3多措并举,加大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学校信息化条件。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保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各级政府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就要保证教育的基本建设和发展所需经费,尤其要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地区倾斜,要向能带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倾斜,逐年加大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基本建设的投入。每年各地财政要根据农村教育实际,年初安排专项经费预算,统筹使用。在当前农村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地方财政还难以满足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情况下,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要按照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有步骤的改善一批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条件,加快农村学校电子政务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和资源应用系统的建设。3.4强化培训,广泛开展各类教育技术活动,快速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针对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缺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较为薄弱的状况,各地要加大培训力度,把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作为重要环节来抓。要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分批分层次对校长、教师、管理员进行系统的各种能力培训。要鼓励和引导年龄偏大的老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让所有教师都能基本掌握教育技术,逐步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师资队伍。同时,要广泛开展各类教育技术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要积极开展教育技术的研究与交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整体水平。3.5典型引路,抓好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和实验区建设,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目前,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农村学校都面临着师资和资金的困难,先进县与落后县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与各地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有密切关系。靠常规的思路和办法是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须创新思路和工作方法。针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抓先进典型,积极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农村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和示范学校,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龙头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要重视解决好区域差别、强校与弱校的差别,通过重点帮扶、政策扶持、经费倾斜、项目优先等方式,努力缩小现存差距,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上台阶上水平。3.6督导考核,把农村教育信息化进展纳入教育评估,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各级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和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农村学校的督导评估,把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进行考核,加强督导检查,完善各项措施,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督促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从安徽省阜阳市近几年来开展的教育督导检查看,把推进教育信息化情况、农远工程应用管理情况列入年度督导考核内容,对于基层学校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的确确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总之,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机遇和困难,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研究新形势,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制定新举措,积极主动做好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局面。参考文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何克抗、李克东《信息技术与教育》(北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