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动态路由的配置方法一、实验目的:1.理解动态路由的工作原理;2.学习并掌握动态路由协议RIP的配置;3.学习并掌握动态路由协议OSPF的配置;4.进一步学习路由器的配置命令。二、实验原理:络中路由器之间互相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的过程。它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网络发生了变化,路由选择软件会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这信息通过各个网络,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启动其路由算法,并更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动态地反映网络拓扑的变化。三、实验设备:PC机两台、路由器两台、网线若干四、实验拓扑图:五、实验过程:R1配置如下:R1(config)#intf0/0R1(config-if)#ipadd10.0.0.1255.0.0.0R1(config-if)#noshrR1(config-if)#exitR1(config)#intf1/0R1(config-if)#ipadd202.106.123.1255.255.255.0R1(config-if)#noshR1(config-if)#exitR1(config)#routerripR1(config-router)#network10.0.0.0R1(config-router)#network202.106.123.0R2配置如下:R2(config)#intf0/0R2(config-if)#ipadd192.168.1.0255.255.255.0R2(config-if)#noshR2(config-if)#exitR2(config)#intf1/0R2(config-if)#ipadd202.106.123.2255.255.255.0R2(config-if)#noshR2(config-if)#exitR2(config)#routerripR2(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1.0R2(config-router)#network202.106.123.0实验结果如下:动态路由配置(RIP)pc1(10.0.0.3)和路由器(10.0.0.1)通讯pc1和pc2(192.168.1.4)通讯六、实验总结:张书金:本次实验我们做的是路由器配置方法RIP,首先在通讯层面上能否ping通在于对方能不能接收到发送方发送的消息,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就是选择路由器转发收到的消息,rip协议首先会选择认为最短的路径,而且不超过16台路由器,同时也是由于这个导致rip算法只能用于较小的网络。张影:动态路由器上的路由表项是通过相互连接的路由器之间交换彼此信息,然后按照一定的算法优化出来的,而这些路由信息是在一定时间间隙里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以随时获得最优的寻路效果。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RIP)是IP网络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AS内部路由选择协议。RIP认为一条好的路由就是所通过的路由器数目最少的路径,即“距离短”的路由。RIP要求一条路径从源路由器到目的路由器最多只能有16台路由器,可见RIP只适用中小型网络。这次实验用到两台pc机,两台路由器,于是此次实验我主要负责连接线路和查找资料。连接线路没什么困难,线路简单。查找资料不是特别顺利,动态路由协议RIP的配置实验比较容易的找到了,但是动态路由协议OSPF的配置实验花费了一些时间,由于实验时间的限制,在配置OSPF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没找到原因时,时间就到了,所以没能完成配置。RIP配置主要命令:#routerrip#networknetwork-number,network-number指此路由自己直连的网段由于时间和准备的原因,我们主要是成功的完成了动态路由协议RIP的配置,OSPF协议没有完成。得到的教训就是在实验前应该做好先准备,既然只能在课上完成实验,就应该把一些能课下完成的工作放在课下,提前准备好。张文霞: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做了动态路由的配置,总体来说rip和sopf协议的配置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协议rip主要用于较小的网络,而ospf协议则运用于较大的网络。在这次实验中我作为路由器R1配置了rip协议实现了连接在两台路由上的主机的通信,在配置rip时由于PC2主机配置ip出错导致实现结果没出来,经过检查才发现问题。而在配置ospf协议时由于已经配置了rip协议实验总显示出错,至于如何把已经配置的rip协议去掉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由于时间问题没有作出ospf的配置实验。翟继阳:这次实验,我明白了路由协议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软件进程,与其他路由器上相同路由协议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学习非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加入路由表。并且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自动调整,维护正确的路由信息。这次实验主要在于进一步了解RIP协议的原理和配置,因为RIP协议是动态路由协议,所以要设置好各个PC机的IP地址和网关以及各Router端口的IP地址,选择参与RIP路由进程的网络就可以了,比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要简单很多。所以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由于网线损坏,网络一直连不通。经过换网线后,实验便成功了。通过查看设置好后的各路由器的路由表能够对RIP协议的工作原理,也就是在学习RIP协议中学到的知识能进一步加深理解。而OSPF协议的配制方法和RIP协议的配制方法相似,也比较简单。OSPF协议的配制和RIP协议的不同之处在于RIP是按跳数来算路由的,OSPF是状态路由协议,而且两路由协议支持跳数大不一样。这次实验,我参与的是两台计算机和路由器如何配置的讨论,和对所遇到的问题的研究。马天泽:这次实验我充当的是PC2的角色,在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好RIP协议后测试网络路由的连通性,即进行ping命令,若能ping通PC1则证明实验正确,如上图,则实验成功。通过这次实验我加深了对动态路由工作原理的理解,学习并掌握了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的配置和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的配置,并且进一步熟悉了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交换机与PC机的连线以及路由器与交换机的连线以及试验过程中IP地址的设置。OSPF路由协议配置与RIP类似。保宁鑫:动态路由是网络中路由器之间互相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的过程。它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网络发生了变化,路由选择软件会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这信息通过各个网络,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启动其路由算法,并更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动态地反映网络拓扑的变化。在配置RIP协议的时候,我使用的是路由器2,配置完命令后pc机与路由器2ping不通,出现了错误,一开始检查错误是因为连线不牢固,重新连线后pc机与路由器1能ping通,和路由器2还是ping不通,后来重新配置路由器2将网关地址修改之后pc机则能与路由器2ping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