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置于现代社会之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置于现代社会之反思历史文化学院08级历本四班宫茜20081311002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中国传统和合思想可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朵奇葩!今天,在广大国民与青少年如水上浮萍,人云亦云,人趋亦趋,被各种外来文化思潮所左右,使中华精神日渐沦丧、日渐消亡的情况,中华民族的和合精神不得不再次被人们重新提起。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发扬光大,将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和合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合’一词起源很早。用两个字表示,称为‘和合’;用一个字表示,则称为‘和’。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许多不同的事物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谓之和,和可以说是多样性的统一;《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而合字则无见。《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合和是新事物生成的规律。2著名哲学家、中国思想史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重视研究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对天人合一思想作了深刻剖析,他指出:“合有符合、结合之义。古代所谓合一,与现代语言中所谓统一可以说是同义语。合一并不否认区别,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彼此又有密切相联不可分离的关系。”(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周易》讲阴阳和合的“保合太和”;《诗经》讲“和羹”;《国语》讲“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孟子讲“地利不如人和”;《老子》讲“冲气以为和”。这些思想成为中华多元文化中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一致”、“同归”之道,并贯穿中国礼乐文化的各个层面,如天文地理、农学医学、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政治外交,无一不以和合为指导原则。这种“和合”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中源远流长。我国思想家运用和合概念,从总体上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及其相互关系除强调团结、协作的意思外更有向心、凝聚的含义,特指事物与其所处的环境和相联系的总体结构实现融合统一,这就是中华和合文化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的整体系统思想。“和谐社会”这个概念近几年来被炒得沸沸扬扬,无疑这个概念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心中,无疑是传统和合思想的现代体现,但对于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试问我们究竟做到没有,我们究竟有没有正确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回归现实,当今人类面临着严峻的冲突和挑战,面临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的冲突;人与社会的社会危机的冲突;人与人的道德危机的冲突;人的心灵与精神危机的冲突;文明之间的文化危机的冲突。这五大冲突在东亚各国(包括中国),其严重程度并不比其他国家、地区要轻。当今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极不和谐的社会,因而也是一个极不稳定的社会。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尽3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是中国社会的不和谐现象却与日俱增。社会的不和谐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稳定。近年来,群体暴力事件频发,大规模上访事件惊人增长,一再发出了社会不稳定的强烈信号。中共中央此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可以说是适逢其时。然而,如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首先对社会不和谐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才能指明通向社会和谐之路。二、中国社会现存的不和谐因素1、国家体制结构的不和谐作为一位中国公民我已经深刻感受到中国办事机关效率的底下,明明可以一个地方完成的事情但却需要其他的分支来合作完成,这是典型的简单复杂化,冗官可以说是一个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的弊端。国家体制的不和谐也表现为宪法与法律本身的不和谐、法律文本内容与实际执行的不和谐以及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不和谐等方面。由于国家体制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体制都不可能是绝对和谐的。但是没有绝对的和谐并不能成为阻碍人们探究社会不和谐根源的理由。找寻国家体制的不和谐现象是寻找社会不和谐根源的必由之路。2、社会阶层的不和谐阶级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想要彻底消除掉是十分不现实的,我认为完全没有阶级对立的社会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已。同一个阶级因为各方面的利益相制约所以达到了所谓的一种和谐平衡,但不同阶级之间总会成为对立的阵营。当今的中国,由于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导致社会阶层利益的分化与对立,极端的两极分化已经成为世界之最,由此产生的了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模式。当前,由于官僚的特权导致官民关系的不和谐,资本的特权导致劳资关系的不和谐,暴富者的特权导致贫富关系的不和谐,精英的特权导致精英与平民关系的不和谐等等已经4成为中国社会阶层不和谐的真实写照。三、发扬中华民族和合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扬中华民族和合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经济规模和社会结构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发展动力、主体和目的应当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以民为本”与和谐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哲理与现代政治理念相糅合,用以解决当代中国的复杂社会问题。1、维护生态平衡,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近两年来地壳活动剧烈,自然灾害频发,全世界的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对于中国亦或对于世界,我们都应该关注人与自然和谐,这是我们生存发展之基础。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呈现出日益恶化的趋势。水土流失、沙漠化、物种灭绝、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和臭氧层损耗已经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此外,人口膨胀、能源枯竭、自然资源紧缺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华和合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人和谐”保护自然的思想,给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源远流长,底蕴丰厚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标准。2、利用佛学教育,强化人们的和谐意识。中国儒学的核心观念是提倡“仁”与“和”。其中“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与政治的价值核心。儒学经典之一的《尚书》就倡导“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其涵义是民众应明白事理,各国应和谐相处,达到天下太平。“和谐”观念是中国文化宝库传承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另一部儒学经典著作《礼记》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非常明确地以“讲信修睦”作为最高行为准则。这些价值和哲学理念始终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处,造就了中华民族精神,锻铸中国人的品格。“和平、和睦、和谐”三者相辅相成,需要守信,需要责任,需要宽容。希望能通过佛学教育使人们在思想达到“和平、和睦、和谐”,在5现实社会生活中达到人们之间的守信、宽容、有责任的好品格。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人与自身的和谐交际可以说是和谐社会建立的基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等。如果人人都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而不是只想到自己,那么人们之间就会加深理解,互利互让,和睦相处。如在处理内外远近的民族关系上,儒家主张慎用武力,重视教化抚绥,这样一来国家环境,国际环境都会为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这个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的建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忽略个体的力量和作用。和合文化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其道德修养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二是强调道德的自律性。三是强调“内省”。社会道德建设固然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和道德评价,但重要的是靠人们自身的道德觉悟,即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检讨、自我思想斗争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中华传统和合精神只是中华传统精神的一个方面,但是仅仅这一小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施用于各个方面,最终能达成多样性的统一,建立一个真正现实的和谐社会!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