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认识生命并为之服务的工具摘要:慢性病全球爆发、抗生素滥用引起超级细菌的出现、新传染病的发生,这些都为医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但经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上述现象都是基于生命而产生,无论是人体还是微生物。因此,如何科学认识疾病,就必须弄清生命的本质及其规律奥秘。生命不是物质,是物质的特殊表现形式,而且生命的物质载体是具有完整细胞膜形态及功能的个体或集合体。在这一认识前提下,生命的物质载体与基于物质载体的功能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呈现,才能从本质上弄清心理也是生理范畴,是功能生理展现。所以,弄清了物质的组织生理与非物质的功能生理现象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探索生命本质规律奥秘指明了方向,也为科学认识疾病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医学作为工具必须充分尊重生命的规律,做到以生命为本,从生命整体上考虑疾病的本质,才能找到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医学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并有效担负起保障人类健康的重任。关键词:生命本质、功能生理、自组织能力、以生命为本正文:在如今这个崇尚科学的时代,科学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医药科技领域,似乎扮演着上帝之手的角色,让人们产生一种目前科学已无所不能的错觉。医学随着科技的进步,疾病研究已进入细胞分子水平,针对性更强的新药品、新疗法琳琅满目,似乎让人们看到了疾病即将逐渐被消灭、人类健康将得到有效保障的希望。但事实却相反,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慢性病却呈全球性爆发并且发病人群年轻化,不仅如此,新老疫情(如SARS、猪流感、禽流感、埃博拉等)轮番上演,诸多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如抗生素耐药感染、药源性肝损伤等)也集中出现,疾病种类似乎不减反增,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另外,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已经进入基因、细胞因子等分子病理层面,研究成果一大堆,很多成果还发表在业内引以为豪的国际性主流期刊上,但这些成果只能被用于不同种类癌症的分子诊断应用甚至癌症的风险评估方面,癌症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仍停留在让人诟病的放疗、化疗阶段,致使患者身体越治越虚弱。医学发展到今天,还出现上述这种尴尬局面,需要我们这些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认真反思。一、医学应了解生命的本质特征众所周知,医学的主旨是为人类健康服务,这就决定了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而人体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祂不只是一具由细胞、组织、器官组成的有机结构体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这个有机结构体展现出了诸如思维、记忆、认知、情感、感官知觉、语言、肢体行为等生命功能,而后者是生命活动的精彩部分。所以,医学在能够有效保障人类健康之前,就必须清楚认识人体生命是什么,它本质内涵以及规律奥秘是什么。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够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因为疾病表征都无一例外地表现为生命功能的紊乱和障碍。生命不是物质,是物质的特殊表现形式,生命的物质载体是“具有完整细胞膜形态及功能的个体或集合体”,这是目前最完整、最科学的生命定义。很明显,生命活动不仅体现在生命物质载体本身的物质生理现象,比如DNA复制、细胞分裂、激素分泌、糖原合成、神经元放电等,更重要的体现在基于生命载体组织结构生理的非物质功能现象,比如听觉、味觉、嗅觉、视觉、触觉等人体五感官功能、思维活动及其相关的情绪表现,而后者中与意识相关的功能部分则被现代心理学定义为“心理活动”。然而,如何弄清“心理”的真实内涵,科学认识精神心理疾病,也需要以理解生命本质为前提。任何认知、感觉、思维、记忆、情绪等现代心理学所定义的“心理活动”是生命功能展现,均离不开生命载体这个物质基础,这些所谓的“心理活动”均不是来源于生命载体之外,而恰恰起源于生命载体。“心理活动”是生命活动的精彩部分,而现代心理学将这些“心理活动”从生理现象中抽离出来,定义为“心理现象”,有误导之嫌。另外,现代心理学认为其所研究的“心理活动”都是大脑的机能,这也是片面的,不可否认“心理活动”离不开大脑这个物质结构,但是大脑并不是“心理活动”形成的充分条件,“心理活动”是建立在生命载体基础上的一个整体功能展现。《1+X医学》则从生命本质的角度将“心理活动”定义为“功能生理”,使“心理”回归了生理内涵。“心理学”的出现,其根本因素也是由于人们对生命本质认识不足。现代主流医学的发展依赖于医药科技的进步,由于其线性思维局限,科技手段也主要应用于生命载体的组织生理研究,这就决定了现代主流医学不可能过多涉及功能生理的研究,更别说研究组织生理与功能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正是由于对生命本质认识不足,才导致本应属于功能生理层面的某部分现象被独立出去进行研究,形成了现在的所谓“心理学”体系。同样,站在“生命本质”的角度,也就不难理解心灵学、神秘学等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和生命的功能生理现象进行互动,但是它们并不清楚其研究对象其实就产生于生命载体,而将某些功能生理现象“神化”。再者,特异功能、气功、经络、脉轮、丹田等这些功能生理现象,至今无法得到主流科学的认可,是由于目前没有手段探测或用现有科学知识无法找到合理性解释。“功能生理”概念的提出,则能为这些现象找到物质基础,也为以后医药科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功能生理”是生命本质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应该是以后医学研究的重点,更应成为自然科学研究的重点,它有很多未知有待人类去发现。另外,《黄帝内经》提出的“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古老智慧表达,人不可能独立于自然环境而单独存在,祂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有了这个认识前提,我们就不难理解,探索人体生命的物质载体与生命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组织生理与功能生理的相关作用关系)以及人体生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此阐明生命的本质规律奥秘是科学认识疾病的必由之路,医学作为工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效为人类健康服务。二、医学应做到以生命为本“以生命为本”是建立在生命本质规律的基础上,在医学层面来讲,“以生命为本”的内涵是“医学活动不能违反生命规律”。它不仅仅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更重要体现在它包括了所有非人类生命体,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之所以强调“以生命为本”,是因为生命体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等自组织能力,比如抗生素对抗疗法引起的细菌变异以及替代疗法中人体组织系统功能出现的用进废退现象均是生命体自组织能力的活生生体现。生命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加工过程中,一旦由于环境变化而产生博弈,生命可以经过自组织本身的生理活动达到与环境变化相适应,表现为变异或用进废退。因此,所有从事医学活动的人群,不管是研发药物的科技人员,还是临床医务人员,都应该真正做到“以生命为本”,充分考虑生命自组织现象的存在。但是,医学要做到“以生命为本”,就必须先了解生命的整体性特征,才能深刻理解疾病的本质。所以,平常概念中所谓的“疾病”已不是一个局部组织或系统病变概念这么简单,它反映的是人体这个“自组织、非特异性”开放体系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整体结构与功能的异常改变,换句话说,人体这一特殊生命体的整体性生理活动异常改变才是“疾病”的真正内涵。现代主流医学恰恰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把人体大卸八块,仅仅研究局部因素,却未从生命本质全局考虑,所以出现了现代主流医学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线性医疗方式,这也是现代主流医学无法有效防止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生命犹如一场交响乐,由不同乐器共同演奏而成,只有“以生命为本”,才能发现生命这场交响乐的不同旋律,否则能发现的只是一堆乐器而已。如今慢性病全球大规模爆发,现代主流医学单纯性地依赖医药科技的发展似乎已无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这给全球公共卫生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X医学》提出现代主流医学无法有效防治慢病发生的最大局限在于其线性的医学思维,其实可以说的更确切一些,那就是线性思维无法指导现代主流医学从根本上阐释清楚生命的本质,因为人体生命活动不仅体现在组织生理的线性调节方式,其精彩部分更多体现在功能生理的非线性调节方式,这是由人体生命这一开放体系特征所决定的。同样,传统中医学目前也无法有效防止慢病的发生,其原因仍在于对生命本质认识不足。中医虽然站在生命整体性角度,能够理解并合理利用人体组织系统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其最大不足就是对生命物质载体的细节认识不清。从生命本质定义“生命不是物质,是物质的特殊表现形式”可以看出,必须充分认识生命载体的物质属性,一些疾病的微观表现才能得以发现,这样才能找到有效控制症状发展的方法,救人于水火,暂时维持生命不灭。另外,做到“以生命为本”,就会清楚地认识到生命体本身就是一个“制药车间”,它能够自己生产用于生命体抗损伤以及损伤修复所需的“生命药物”。医药研究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生命的这一特点,我们能做的应该是提供多种药物尤其是大分子复合物(未经人为提纯的天然药物)供生命选择使用,生命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动性,我们不能剥夺生命对药物的选择权而一味人为用药干预,因为干预结果只能是影响生命的自组织能力而引起不可预期的功能生理甚至组织结构生理的异常改变。鉴于此,我们就能够有理论依据重新审视对抗疗法和替代疗法等基于线性思维的现代疗法作为常规疗法的必要性,因为医学是为生命服务的,不能由于疗法的不成熟而让生命承担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潜在风险。值得肯定的是,传统中医药则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充分尊重生命的药物选择权。《1+X医学》“基础加特异”理论的提出,则站在一定高度上囊括了现代西医学与传统中医的理论成果,也是对传统中医学“扶正祛邪”思想的时代升华。“特异药”临时控制症状发展,保护生命的不灭;“基础药”提供生命抗损伤以及损伤修复所需的生命药物,提升生命质量。然而,如何使用好特异药和基础药需要人类的智慧,这恰恰也需要在“以生命为本”的基础上进行考量。三、结论生命的起源至今仍是个谜,生命本质的规律奥秘还需要人们不断的去探索,只有始终站在“以生命为本”的高度,才能更好地为生命服务。只有充分尊重生命的规律特点,医学作为工具也就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保障生命健康的辅助者而非主导者”,医学才能真正意义上得到健康发展。作者姓名:姚学勤简介:医学博士,从事基因工程药物和治疗性干细胞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军队重点课题1项,在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篇。邮编:100071地址:北京丰台区东大街20号军事医学科学院联系电话:15801187857电子信箱:yaoxueqin@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