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中医健康中国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国粹中医健康中国张群摘要: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实践领域,西方医学传入之前的几千年,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的重要保障,近代以来,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的卫生健康问题,中医也不断与时俱进,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医强调的辨证施治、天人合一使其能够亘古至今。在理论范畴,中医的整体思维至今都冠绝世界,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的巨大价值正在逐渐为人们所认知。而中药和古方也为现代制药和治疗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然而中医目前发展现状却并不乐观,中西医结合在实践上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医的推广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医的传承面对巨大挑战。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阐释。关键词:国粹唯物论辨证论治阴阳五行治未病2中医,中华民族最为耀眼的瑰宝,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并涉及到各种文化领域,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至今仍散发着它不朽的光芒,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医学,被誉为国粹。中医诞生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也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医学理论体系,它的基本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在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即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部分的影响,以预测病情的演变,如《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再有,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六合之中,自然环境之内,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故《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也”。这种相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人类不仅能主动适应自然环境,而且能改变自然环境,以有利于与人体的生存与健康。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辩证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运3用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的另一个特点: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核心,突出了个性化的中医思路,强调以人为本,以阴阳为总纲。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的过程,辩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临床的基本原则。中医不仅在治病中有其特有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而且在养生、防病、保健中也独树一帜。《黄帝内经》中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意思是好的医生常常防病于未然,能在病情发作之前得其医治。中医讲不要等到病已成时才救治,那样非常困难。有些病不得治,要在日常生活中防微杜渐,不让病成。相传魏文王曾问扁鹊“你们家三兄弟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位最好?”扁鹊答曰:“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于发病之前,由于常人不明就里,所以无法出名;中兄治病,常治于病情初起之时,常人以为他只能治这些小病,故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病于严重之时,常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以为我医术高明。”连扁鹊这样的名医也认为只有长兄医术最好,可见“上工”难求。“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4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管用的救急方法,掌握治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忽视了养生与保健,常常饮食不节、睡眠不足、烟酒无度、情志失调、缺乏锻炼等,遇到身体不适一般选择扛过去,其实这是在透支自己的身体,大部分人往往处在亚健康状态。中医养生的核心理论是“天人合一”。它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天”指大自然,“人”指身体,“合一”则是顺应的意思。从大的方面理解,天人合一是讲人和大自然、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人生存在大自然中,既要保持自身的规律,又要顺应宇宙的规律。从小的方面来说,天人合一就是指导我们生活在自然中,怎样求得平衡,怎样拥有健康。“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说起来像是大道理,其实就是人与自然在细节上的和谐,体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需要一点点去磨合。它特别提倡重视后天养护的作用,每个人的先天基因决定了身体的基础,后天则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生命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尊重先天,但不能放弃或忽略后天,应该因人、因时、因地,顺应身体规律,顺应自然规律来养生。生活中注意科学饮食,根据时节调作息,控制七情六欲。近年来,中医现状不容乐观,中医在西医的铺天盖地的挤压下逐渐衰落,有些人甚至给中医扣上“伪医学”的帽子,5大肆鼓吹中医无用论。从民国时期的禁止中医,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医萎靡不振,好多中医方面的书籍被毁,没有传下来,都说明了我们的祖国传统医学已经濒临绝境,为什么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璀璨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会落到如此地步,这是我国的国粹呀!现在有讥讽者,惋惜者,愤怒者,难道中医真的要走向灭亡?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要从中找出原因,扭转现状!分析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教育人才方面,中医自古以来都披着神秘面纱,因为不公开,一般都是家族内传承,父传子,子传孙,非常保守,一般外人很难学到中医真谛,好多自己摸索,摸索出又守留。这样中医没有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到了近代,中医开始办学,公开教授,使爱好中医之士有了学习的平台,但大多数中医院校四年所教理论知识大于实践,在课堂上所学得不到运用,只能用于考试!而一年实习期又大都到西医院各科室轮转。再有,现在中医已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医。大多中医院校开设中西医结合,试图将二者融合。中医疗效取决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根本与灵魂所在,而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实质上是现代医学以科学的名义,在理论和意识形态上堆中医实行的一场“和平演变”,它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中医的思维方式,使中医的观念日渐淡化,从而导致了最为致命的结果——中医疗效下降!最后好多中西医结合的医者都西化成西医!另外,近年来中医就业前景不佳,好多中医院校的毕6业生出来后转行,使学中医后继无人、后继乏术!成为一名好的中医不易,它不像西医,只要勤奋就能成就,中医有时只有意会不可言传,书上描述的不是你记住就会运用,而是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其次,社会上不乏一些追求利益的假中医,打着中医的旗号到处行骗,败坏中医的名声,还有一些不良商贩卖假中药,使人们吃了没有疗效,产生怀疑中医的想法。另外,中药的剂型不便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远离繁琐的家务,开始注重享受生活,患者治病总是希望治疗方法越简单越好,见效越快越好,服药越少越好,而中药味道苦涩难咽,煎煮过程繁琐,不便携带保存,难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许多人认可中医药却不愿服用,这也极大地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中医是国粹,中医不应成为绝学,中医发源于中国,它是中华民族千万年用生命和智慧铸造的旷世瑰宝,它属于全人类、全世界,不能就此毁在我们手里,振兴中医迫在眉睫,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要确立中医在中国的主流医学地位,首先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改革中医的教育模式,提高中医教学质量,注重实践,一切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宗旨,多给中医学生就业机会,也要加大对地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另外,将许多临床常用方剂及高效验方开发成中成药制剂,或浓缩颗粒,或口服液,便于服用和携带,加大力度打击制假贩假,还中医药一个纯洁的环境。再有,充分发挥中医擅治疑难杂病的优势,如中风、7糖尿病、不孕不育、风湿等中医疗效好的病种,走专科化、专业化之路,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实行特色经营及品牌扩张战略,并注重环境、疗效、价格、服务、宣传等方面的整体策划。习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祖国医学博大精深,需要国人加倍努力让祖国中医事业走向辉煌,让中国健康之路长久,让中国梦长存!作者:张群,女,农工党员,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单位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城区南山南路31号邮政编码:045000联系电话:13753316662电子邮箱:38965785@qq.com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