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得到了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由此人们的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起来而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最基本最快捷的传递方式就是口语交际,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了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口语交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小学阶段是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的倾向根深蒂固,口语交际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特别是在农村,由于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口语交际教学的随意性,方法方式的简单化。评价口语交际教学的的体系还没形成,很多教师对于口语交际课是持可有可无的态度,由于教师对口语交际的不够重视,导致了很多孩子出现表达不完整,说话条理不清楚,不能正确使用文明语言现象等等……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正文:一、口语交际的意义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有着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名震四方。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高效率化、高信息化、高社交化以来,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对现代人口语交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目前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列的语文能力之一,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急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需。1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生存的要求一个口不哑的人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不读不写,但却很难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说话。说话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活动,比如我们在家里,要与家人接触谈话;在课堂上,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课间,要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彼此的所见所闻所想;在社会上,要与他人沟通等等。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开会发言,汇报工作,交流经验,也离不开说话。只有说得正确、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互相交往,交流思想,相互协作,做好工作。口语交际维系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正常运转。教育心理学工作者的有关调查表明,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过程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75%的比例,显2示出了口语交际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谷生华在《听说能力自我训练》一书中谈到听说能力的重要性时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听和说维系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具有既平凡而又伟大的作用!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社会集体,而这个社会集体中的每一个正常成员(除聋哑人外)或为了沟通思想,或为了了解情况,或为了解决问题,无一不需要口语交际。而口语交际,就离不开听和说。所以,曾经有人下过这样的结论:任何一个正常人干任何一样工作,都离不开听和说;离开了听和说,他将寸步难行,一事无成!口语交际,是人们未来高效率工作和高质量生活的基本能力。2提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人类即将走进崭新的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话、因特网让处于地球两端的人变得不再遥远。“地球村”概念的出现,说明人与人交往已越来越密切,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愈,并呈发展的趋势。口语交际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人预测并告诫人们,到了21世纪,社会各行各业将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专心致志,经耳不忘的听话能力;出口成章,滔滔不绝的说话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劳动技术,交流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乃至择业竞争、开展文化活动等,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与机会,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频繁。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了每个社会成员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自信心不强,在发音之前就产生了一种害怕、焦虑的心理,不敢说,怕说错了,老师、同学会笑。这是他们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口语交际训练过程。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成为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之一。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做到这一点,前提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提口语交际,强调了口语交际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了辩正唯物主义哲学,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4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上述要求充分肯定了小学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口语交际训练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搞好口3语交际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感情的交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认识水平。同时,还能养成有礼貌、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以及尊重他人、懂得合作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口语交际是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口语交际的目标和任务,探索教学规律,对贯彻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人教版小语教材从第一册开始,把原“基础训练”中“听话•说话”的内容独立出来,修改为“口语交际”,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安排。5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口语交际,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方式。据现代脑生理学研究,人脑的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语言中枢通常是在左半球,但由于儿童大脑两半球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分工,两半球都可以进行语言学习。所以,幼儿期和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并且也是通过语言学习来开发智力的关键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会起到促进作用。6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农村学校的发展需求当城市学生在课堂上洋洋洒洒地展示着祖国语言的魅力所在,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看法时,部分农村学校的孩子在课堂上还只能用生硬的普通话“腼腆”地发言;课间,用最浓重的乡音交流。然而走出家门,他们却渴望了解这个神奇的世界。因此,大部分学生上课时就有了一个从方言向普通话转换的过程,有些学生因为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就造成了语言方面的缺陷,他们不能大胆流利地把自己的想法用普通话表达出来。因此,如何让农村的孩子随时随地都大胆地用普通话交流,走出家门又落落大方的去欣赏外面的世界,是新世纪、新形势、新课改下农村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口语交际的历史与发展(一)口语交际的历史从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至今,语文独立设科已达百年。一百年的时间,一百年的路程,一百年的探索,一百年的实践,面对语文教学的起起伏伏,其成果之丰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东西很多很多。口语交际教学是这百年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先以语文教育的发展脉络为线索,在语文教育的大背景下,追溯口语交际教学的历史。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李叔湘先生《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反响巨大,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揭开了序幕。1980年11月叶圣陶第一次提出语文教学内容必须重视教学序列的思想。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里得以确立。“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旨”成为多数4人的共识。但这时候的口语教育仍停留在说话教育上。1988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中第一次将听说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提出分项要求和分年级教学要求,听说教学第一次拥有了和阅读、写作同等的地位。1992年版《语文教学大纲》(使用)听、说、读、写四条线并行,听和说被分成两个系列。教学要求和能力训练两部分分别有听话和说话的内容。这种把听、说分开的做法,使得听、说各行其是,两者缺少有机的结合。2000年版《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根据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日益重要的认识,不再分听、说提出教学目标,而是将听和说统一称为口语交际课。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2001年,教育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课程内容整合为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其中“听说”改称“口语交际”。(二)口语交际命题的演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当时把口语交际仅仅表述为听话、说话。2000年《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首次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概念,已将“听”和“说”合成“口语交际”,在教学的总要求中提出“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难看出,“修订版”仍将“听”和“说”分开来说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由过去的“听话”、“说话”整合而来,不是“听话”、“说话”的简单相加,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首先,从教学目标看,听说教学关注的是“听”与“说”的单项能力训练。口语交际整合了以前的“听”与“说”,它的涵盖面更广,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课程标准》这一整合的提法,“体现了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性质,有利于增强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其次,从教学过程来看,听说训练是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师的提问,然后让学生有条理地回答问题,仅仅是有条理地训练。口语交际教学每一个单元都设计了专门的交际话题,更加重视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完成口语交际任务,立足社会的需要,立足于儿童生活的实际,指导他们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会交流、沟通、表达。再次,从教师的评价来看,听说评价只关注学生听得怎样,说得怎样,口语交际则更重视评价学生交5际时对语言的组织、交际时的态度、习惯、表情、动作等的表现。总之,口语交际的评价是综合的。综上所述,听说训练缺少明确的交际对象,没有明确的交际目的,远离了具体的交际环境,只能是一种静态的练习;口语交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某个话题进行的口语交际的过程,旨在交际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三)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总体目标: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以上是整个义务教学段的口语交际总目标,而学段不同,教学要求也不一样。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知识与能力★学讲普通话;★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听人说话能抓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