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荣学术思想渊源严春玲(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妇科,四川成都610031)摘要:王成荣研究员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对妇科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文章从王老之学习、工作经历,对“中西医结合”的认知与践行,以及对“中医经典的学习、领悟”三方面探析,总结出王老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源于经典,悟于经典,衷中参西,继承创新而自成特色。关键词:名医经验;学术渊源;王成荣StudyonAcademicThoughtOriginsofWangCheng-rongYanChunling(DepartmentofGynecology,Second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fSichuanProvinceChengdu,Sichuan610031,China)Abstract:WangCheng-rongisamedicalexpertof“thefirst-sessiontenfamousdoctorsofTCM”inSichuanProvince,andalsoaninheritedinstructorofTCM.Hehasuniqueinsightsandunderstandingindiagnosisandtreatmentofgynecologicaldiseases.Thepaperanalyzeshisacademicthoughtandclinicexperiencefromthreeparts:Wang’sstudyandworkexperience,theawarenessandpracticeof“IntegrativeMedicine”,andhislearningandunderstandingofTCMclassics;thensummarizeshisacademicthoughtsandclinicalexperiencesareoriginatedandinspiredfromtheTCMclassics,insistedonpracticingintegrated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nheritedandinnovatedfromTCMclassics,andfinallyhecreateshisownclinicalcharacteristics.Keywords:clinicalexperienceoffamousdoctor;academicorigin;WangCheng-rong王成荣研究员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首届名中医,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建设项目”的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建设项目;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作者简介:严春玲(1970-),女,汉族,四川泸县人,主任中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妇科临床。名老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王老从医60余年,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崇尚医德,在同道和患者中素有声望。至今虽87岁高龄,仍思维敏捷,坚持每周4个半天的门诊工作。现从以下几方面简单探讨王老的学术思想渊源。1规范院校学习、工作王老于1948年被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录取。当时的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师资实力雄厚、对学生要求严格,王老也因之养成了善于读书、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和不断总结的良好习惯,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家奠定了坚实的西医理论基础。1954年毕业留校,在附属医院妇产科工作。当时的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在西南地区设备、技术一流,工作繁忙而紧张。王老在妇产科日复一日的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得到不断强化,临床处理问题和应变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在老师、上级医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和自己勤奋努力下,业务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同时培养了王老敬业乐群的工作作风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了10年,让王老收获颇多,即有经验,也有教训,对他日后事业发展影响很大。1956年7月王老作为第一批西学中学员参加由卫生部委托成都中医学院举办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三年间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理论,以及内、外、妇、儿、针灸等临床学科知识,认真研读《内经知要》、《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医宗金鉴》、《温热经纬》、《素问玄机原病式》、《医学源流》等中医经典著作。时至今日,王老讲课时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朗朗上口,使我们后学感慨佩服。西学中学习期间,王老以优异成绩两次获卫生部颁发的奖状,并荣获一枚“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章。除课堂教学外,王老还接触到了一些医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前辈。如妇科卓雨农、眼科陈达夫、内科吴棹仙等名老,他们的经验和医德深深地感染和影响了王老。1964年9月王老服从组织安排调到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此王老开始了在中医医疗系统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对“中西医结合”的认知与践行王老是一位西学中医务工作者,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和探索。他有西医学功底和中医学理论知识及多年的临床经验,不仅熟悉中医妇科发展历史,了解古籍经典,同时也关注西医妇科学发展动态。王老认为,尽管倡导“中西医结合”已有50余年,然迄今尚无能为医学界普遍认同之科学的权威界定。但中西医学相互渗透和优势互补兼用于临床诊疗、康复与保健的学风医风,在一些西学中和中医同仁间业已客观存在。王老对合理的中西医学临床联合运用有自己的见解,即坚持传统中医临症倡导的“简、便、验、廉”医德医风客观指标,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思考理念,恪守以较小成本和较短时间获取较大疗效为原则,合理应用中西医学理论和检测手段以及有效经验诊治妇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充分体现在临症思维和诊疗模式之中。衷中参西诊疗理念:①强调西医辨病:在中医诊治流程中博采西医学诊断、辅检方法和比较分析思维方式,增加鉴别诊断环节,以判别同证之异病,了解不同性质疾病发展规律和转归,强调以辨病先于辨证是指导临床选定治疗方案与方法的重要步骤。②强调规范问诊:问诊是各科诊断疾病重要的一环。规范问诊是避免诊疗失误的重要环节。指出《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之“未诊妇人女子病,先问经期与妊娠。不详误药非细事,疑似难明昧所因”当属妇科医生必遵之准则,也是对中医内外针灸等科医生值得重视的忠告。③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现有许多适用于临床诊断的简便、精准之理化检测方法,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相关辅助检查,查明病因,选择有针对性的最佳治疗。④适当借助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肯定现代中药研究对传统中药更合理有效的应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考虑中药方剂配伍和药物煎煮过程可能产生之化变,强调医生虽可适当借助现代中药药理知识,但临症应用仍须遵守传统的理法方药规则。因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依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浩大系统工程之故。⑤治疗不囿于纯中医或西医思维:如何选择或中或西或中西并举的治疗方法,应以是否能获取最佳疗效为目的,是否更有益于患者为标准。遵循先中后西,能中不西,衷中参西,中西联合的思路选择治疗方案。强调对适合于口服中药疗法的妇科适应症病种,首先选用传统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也应该是中医和中西医同仁必须传承的“行业底线”之一。⑥避免无条件中西医药随意并用:中西医学各有所长,临床联合须以优势互补为目的,强调合理恰当。如不视具体情况皆施以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无论病情是否需要,治疗均予中西药联合,等等,皆为不恰当的中西药并举[1]。3源于经典、悟于经典王老的学术思想源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医宗金鉴》等中医经典古籍,又能较好的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和西医药知识。其师古而不泥古,精思活用,突出中医药特色,提出自己的见解、认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现仅从《黄帝内经》对王老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略加阐述。《黄帝内经》对中医妇科影响最大的,当数《素问·上古天真论》之“女子七岁,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本段经文以年龄“七分法”概括性的阐明女性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进程。故而妇科病症的治疗应在不同年龄阶段适当有所侧重,正如《河间六书》言:“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际,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即临证时青年期偏重肾,生育期偏重肝,围绝经期以及绝经后偏重脾胃。王老认为,所谓侧重,即不一定有肾,肝或脾的见证,而是在治法中体现出治肾、治肝或治脾,即在方剂中加入肾、入肝、入脾胃的中药。不过由于肾气对月经和妊娠的重要关系,所以王老在强调上述不同年龄阶段的治法侧重的同时,对生育期和绝经后的病人也要适当运用补益肾气的治法。《素问·上古天真论》明确将“肾气”、“天癸”、“冲任”、“地道”与妇女之经潮、经绝和孕育的外在生理现象,紧密联系为一体。前四者任何一环异常,都可能表现为经、孕的异常。而《上古天真论》以八岁为度描述男性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只言“肾气”之始、盛、衰和“天癸”之至、竭,却不提冲任。可见冲任二脉的通盛,对妇科病症的辨证论治之重要性。以及《上古天真论》提出之“二七,任脉通,太冲脉盛;五七,阳明脉衰;六七,三阳脉衰”,王老认为其并非简单的衰,而是有瘀阻的表现。据此推论,男女之有别,唯女性的冲任通盛,最具内在特征,故辨治妇科病必须重视这一特征。尤其主张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经义,对荣养生殖系统的冲任脉络,以通为养或寓养于通,或以养为通或寓通于养,或通养兼顾。据此,王老提出从冲任虚瘀辨治,并自拟“滋和汤”、“滋活汤”验之于临床。《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五脏和上下各一条,而若按单一症状分别归属六气病因病机,风、寒、湿各有一条,而热有四条、火却有五条。由此可见火热致病范围最广。释其理则无论六淫外感或七情内伤,或金刃、房室等不内外因所伤,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化生火热。生理上,妇女之经、孕、产、乳均以血为本,易致机体处于血常不足,相对气常有余的状态。如《灵枢·五音五味》篇:“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而“气有余便是火”。病理上,妇女疾病以各种阴道出血症尤为多见,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子宫出血;也可见于妇科炎症性疾病所致阴道流血,以及妇女之孕产疾患所致阴道流血。王老认为妇女之阴道出血见症,因热瘀互结居多。如《济生方》:“夫血之妄行,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千金要方》:“瘀血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血证论》:“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以及“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加之瘀血久聚不去亦能化火生热。据此,王老提出从热瘀、火热瘀结辨治崩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临证辨治应“审其阴阳,以辨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同时还须“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至真要大论》在要求“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时,更强调“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经脉通畅,气血调达对于保证正常的脏腑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此缘于经络分布周身,运行气血,连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气机之升降出入协调运转。若脉络瘀滞,气血运行不畅,脏腑濡养不足,气机或滞或乱,如历久不散,最终难免发生疾病。王老非常重视“疏其血气,令其调达”宗旨,认为辨证施治时辅以活血化瘀,疏通经脉,使气血调达应是临床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尤其对于已经存在经脉瘀滞,气血运行失畅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中年期、围绝经期女性,在遵照“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的经旨辨证论治处方用药时,更应注意适当辅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保障气血调和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