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性瘫痪儿童中医体质调查及证型分布的研究王晓震1刘振寰21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州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佛山528200摘要:目的:对200例脑性瘫痪儿童的体质和证型进行分析,揭示该病发病的体质基础,探讨患儿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健康儿童进行体质辨识,证实小儿存在有肝亢质;对20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体质辨识,分析其体质特点。结果: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P0.05;各体质之间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课题提示在儿童体质分型中有必要设置肝亢质;脑性瘫痪儿童无平和质,以脾肾质及肝亢质为主;肝亢质患儿易出现肝肾亏虚型及肝强脾弱型,提示该体质类型的患儿以虚为本,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关键词:脑性瘫痪;体质;肝亢质;证型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检索到相关小儿体质的现代文献51篇,出现频数5见表1,以苏树蓉及王琦的体质分型得到较多采用。文献中小儿体质中医体质名称合计43种,出现频数220次,出现频数10的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诸多医家均认识到阴虚为小儿体质的主要特点之一。结合表1、表2发现,苏树蓉的体质分型标准虽得到较多认可,但未体现出小儿阴虚及心肝常有余的特点。表1小儿中医体质分型情况序号专家分型被引用频数构成比(%)1苏树蓉1均衡质2不均衡:肺脾质;脾肾质9182王琦1正常质2气虚质3阴虚质4阳虚质5痰湿质6湿热质7瘀血质8气郁质9特禀质7143朱锦善1正常型2痰湿型3气虚3内热4气阴两虚6124温振英1平和2气虚3阴虚4气阴两虚5滞热6122表251篇文献中小儿中医体质排序序号代表名称出现频数构成比(%)1阴虚3013.62痰湿2611.83气虚156.84阳虚135.9肝与运动密切相关。《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气旺反克脾土,脾土功能更弱而致气血生化乏源,加重肝藏血的功能异常。肝肾同源,肾精不足,无余化血,可引起肝阴血不足,阴不制阳,出现手足抽动、项强肢颤,行走不稳;此外,筋脉失去精血濡润,筋脉痉挛,出现肢体屈伸不利,肢体强直,足不履步或呈剪刀状步态。1对象和方法:1.1病例来源200例脑性瘫痪儿童均来自2011年12月-2013年03月在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或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进行比较,X2=1.00,p=0.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两组儿童年龄比较,X2=0.32,p=0.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1表3两组性别比较类别男(例)女(例)合计(例)脑瘫组12674200健康组5743100表4两组年龄比较组别年龄段(岁)1-33+-55+-7脑瘫组846650健康组393625脑性瘫痪的入选标准采用2006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学术会议的表述: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对照组的纳入标准:①年龄在7岁以下;②门诊健康体检儿童。根据《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小儿脑性瘫痪辨证分型,分为肝肾亏虚型、脾肾两亏型、肝强脾弱型及痰瘀阻络型;参照苏树蓉[2]、崔霞[3]的体质分型标准,咨询专家并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制定。3(1)平和质:出生体重3Kg或出生时评分为10分,现身高体重达标,无病或少病,姿势活泼、智力正常。(2)肺脾质:出生体重3Kg,现在身高达标,体重不达标,汗多,大便或溏或秘,易感冒(包括乳蛾、咳嗽等)。(3)脾肾质:出生体重3Kg,现在身高、体重均不达标,容易生病。(4)肝亢质:小儿形体及生长发育一般情况尚可,多面色微红或鼻周发青,唇红,表现为多动少静,性情急躁,心烦,多汗,睡眠较少,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大便干燥,手足心热。1.2统计学处理SPSS13.0软件及SAS8.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非等级资料用卡方检验。2结果与分析2.1脑瘫组患儿的体质特点:脑性瘫痪与健康体检组各体质所占比例进行比较,X2=83.41,p=0.00,P0.05,存在差异。见表5。表5脑性瘫痪组与健康儿童组体质特点比较组别平和质肺脾质脾肾质肝亢质脑瘫组0388280健康组303218202.2脑性瘫痪各体质与证型之间的关系比较:各体质之间的证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8.09,p=0.01,P0.05;肺脾质与脾肾质儿童证型分布无差异,X2=3.14,p=0.36,P0.05;肺脾质与肝亢质儿童证型分布存在差异,X2=9.13,p=0.03,P0.05;脾肾质与肝亢质证型分布存在差异,X2=14.31,p=0.00,P0.05。见表7。表7脑瘫儿童体质与证型分布比较体质类型肝肾亏虚型脾肾两亏型肝强脾弱型痰瘀阻络型肝亢质3282911脾肾质24281911肺脾质8101193.讨论:该课题100例正常儿童中,肝亢质占20%,提示在小儿的体质分型中有必要设立肝亢质。脑瘫儿童中与健康儿童比较,体质分布存在差异。脑瘫儿童没有平和质,以肝亢质和脾肾质居多,考虑脑瘫患儿多有高危因素,且多为先天不足所致,体质分布体现了“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43.1肝亢质肝亢质脑性瘫痪主要特征为运动障碍,患儿存在肢体四肢六关节拘急不利,或不自主运动增多等症状,导致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发育落后。若肝有病变,则筋脉拘急,出现运动功能受损,四肢六关节活动不灵,肢体屈伸不利,手足震颤等表现。本研究数据表明:肝亢质的患儿易出现肝强脾弱型及肝肾亏虚型。肝强脾弱发病的关键不在肝而在脾,即所谓“土衰则木横,木横则土益衰,土虚相生,内风动跃。”肝肾阴液不足,水不涵木,肝阳无制,亢逆浮越所致肝亢。程杏轩在《杏轩医案》中指出“下虚上实,为厥巅疾,究由水虚不能涵木,怒木生风,勃勃欲动”。综上所述,肝亢质脑瘫患儿体质以虚为本,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如临床治疗痰瘀阻络型患儿,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应兼顾补益肝肾。3.2脾肾质脾肾质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又后天调护不当所致,多见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童,而此两者正是脑瘫形成的主要高危因素。故此体质类型在脑瘫患儿中占较大比例。3.3肺脾质肺脾质因后天调护失宜及疾病、药物等因素影响所致。脑瘫患儿住院时间长、长期处于医院相对易感染的环境下,易反复罹患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且康复治疗消耗大量体力、营养的供给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疾病本身及后天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体质,形成了肺脾质。参考文献[1]王琦,盛增秀.中医体质学说.科技导报.1994.5[2]苏树蓉,钟柏松,黎欣.1061例小儿体质调查及体质分类的研究,中医杂志,1996,37(10):613-616[3]崔霞: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体质特点暨泻肝法抗抽风作用研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王晓震现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wang_xiao_zhen@126.com通讯作者:刘振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小儿神经康复。Email:lzh19584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