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治疗肺炎疗效分析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南昌330003)彭红星、陈建建摘要:目的对痰热清注射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121例住院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61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30ml,并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每次300mg,每日2次。对照组(60例)入院后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2次静脉滴注,每次300mg,每日2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及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细菌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治疗CAP具有良好的疗效。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氧氟沙星;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指在医院外所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1],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对老年患者的影响[2]。CAP每年的发生率高达4%(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住院率为40%~60%。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的CAP患者比率约为10%,病死率高达50%,在所有疾病死因中居第6位,西药治疗包括抗感染与支持疗法[3-4],主要机制是提高细菌清除率,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肺的病理变化。然而,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变迁与耐药性,如肺炎链球菌是CAP最主要的病原菌,但是近几年来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5],C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不减[6-7],这就迫切需要可靠的诊断方法来指导耐药株感染的有效治疗。中医协助治疗CAP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缩短病程,防止病情恶化,从而降低病死率的优点[8-11]。现将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应用痰热清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CAP患者的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CAP患者121例,其中男78例,女43例,年龄44~85岁,平均(67.32±3.15)岁。所有病例摄胸片或胸部CT均符合2006年中华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CAP标准和治疗指南(草案)规定的CAP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怀孕患者;(2)痴呆或任何精神疾病的类型;(3)患有支气管扩张症,活动性肺结核或肺脓肿,致病微生物是一种非典型病原体,真菌,或病毒的患者;(4)有严重的疾病,如肿瘤,心脏衰竭,肝脏和肾脏疾病,或造血系统疾病;(5)先天性或后天免疫缺乏症患者;(6)对治疗药物敏感的患者。各病例治疗前均进行临床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胸部CT,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1.2方法1.21分组方法:根据研究方案,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60例),治疗组用痰热清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组(61例)。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病情轻重、年龄、性别比例、辅助检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可比性。1.2.2治疗方法:患者于入院治疗前后用无菌吸痰器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立即送检验科进行分泌物查细菌,细菌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2]中的程序进行操作。治疗组入院后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30ml,点滴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并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2次静脉滴注,每次300mg,每日2次。对照组入院后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2次静脉滴注,每次300mg,每日2次。1.2.3疗效判断及病原学评价两组治疗14d后进行疗效评价。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原则》[13],依据患者呼吸道症状和病情的缓解程度,按无效、显效、治愈3级进行评定,后两者合计为有效。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的痰培养结果,计算细菌清除率并且测定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67%,治愈19例,显效18例,无效2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9%,治愈23例,显效30例,无效8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两组细菌清除率比较:分别从对照组和治疗组中随机抽取53例患者进行治疗前痰培养,对照组中分离出病原体48株,分离率为90.6%,治疗组分离出病原体49株,分离率为92.5%,对照组中48株细菌中12株在治疗后消失,30株在治疗后转为阴性,清除率为87.5%。治疗组中49株细菌中40株在治疗后消失,8株在治疗后转为阴性,清除率为97.96%。两组的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比较组别n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合计细菌清除率对照组60治疗前60271054248—治疗后6031101687.5%☆治疗组61治疗前61291143249—治疗后6100100197.96%☆:☆P0.05,与治疗后比较;—:此项无数据2.3.两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调查:两组中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单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2.4.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产生。在对照组中,1例感点滴时血管发红,1例感腹部不适,其中1例伴有头痛、头晕,随访7d之后,结果正常。在治疗组中,2例患者轻度腹泻在治疗结束后消失,1例有皮疹和瘙痒,对症治疗后消失。其他患者在常规的测试,肝、肾功能或心电图检查中,都正常或者没有显示临床意义。在治疗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时4.92%,在对照组中为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CAP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老年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西药主要运用抗菌疗法为主治疗,从而提高细菌清除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的病理状况等。然而,由于病原微生物变迁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增加,如盐酸左氧氟沙星耐药或耐多药肺炎链球菌的传播等[5],CAP老年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在对CAP临床治疗数据分析表明,与单用西药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效。因为以前的研究结果由于方法缺陷具有局限性,导致证据不足。因此,本研究以中医药辩证评价和治疗CAP为理论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治疗CAP,为临床提供高水平的证据。从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中医辨证治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在治疗组的治愈患者数量是56例,接近对照组的两倍(28例)。另外,在细菌清除率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由于细菌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复杂,如耐盐酸左氧氟沙星菌株的产生,使盐酸左氧氟沙星等常用抗菌药物变得无能为力,加之一些产生B-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等已逐渐成为肺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是CAP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寿命越来越短,已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4-15]。痰热清注射液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按照君臣佐使配伍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等功效,对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和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后,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低的特点,说明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AP有其优越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采用。参考文献:[1]索玉洁.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4):19-20.[2]CillónizC,EwigS,PolverinoE,etal.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inoutpatients:aetiologyandoutcomes[J].EurRespirJ,2012,40(4):931-938.[3]WatkinsRR.LemonovichTL.Diagnosisandmanagementof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inadults[J].AmFamPhysician,2011,83(11):1299-1306.[4]ConfalonieriM,MeduriGU.Glucocorticoidtreatmentin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J].Lancet,2011,377(9782):1982-1984.[5]丁晶晶,张德平.江苏省南京地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快速诊断方法初步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5):59-63.[6]BordonJ,WiemkenT,PeyraniP,etal.Decreaseinlong-termsurvivalforhospitalizedpatientswith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J].Chest,2010,138(2):279-283.[7]LiapikouA,PolverinoE,EwigS,etal.Severityandoutcomesofhospitalized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inCOPDpatients[J].EurRespirJ,2012,39(4):855-861.[8]潘红斌.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9):633.[9]王艳,孙炳华,梅晓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13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9,37(2):76-77.[10]欧江琴,谌洪俊.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40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4):33-34.[11]宋远瑛,李树岗,田正鉴.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体质人群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2):35-36.[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15-920.[1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857-1862.[14]范天琼,刘君君.医院内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39-140.[15]俞森洋.重视社区获得性肺炎[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彭红星,男,67.11出生,主任医师,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南昌市八一大道90号,邮编330003,电话:1360704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