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王泽想(山西药科职业学院)-中医药要大众化摘要: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相结合,是很多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目标,这同样是十三五中医药发展的主攻方向,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就是这一发展方向最好体现。要保持中医药创新优势,不仅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更要建设好药材合格基地,把握好新方法、新科技,普及推广、运用于临床,服务于大众;同时不要忘记要继承好传统中医药的精华。关键词:中医药创新十三五发展大众化智能化2015年版药典还有不到半年就要出版发行了!就像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正在焐热的汉字“踬仆”一样,新版药典正在慢慢焐热中,而大多数的中药企业却为因此会“踬仆”而担忧:一旦新版药典执行,按照目前中药材种植现状来讲,有合格的药材满足供应吗?一旦新版药典执行,是否会阶段性出现一方面药农和药材市场货物积压,另一方面饮片加工企业、中药生产企业四处寻找合格药材和饮片、而医院药房和零售药店无合格饮片可用的局面?据国家食药监局解读和媒体的报道,新版药典对药材方面的要求提高主要两个方面:第一,增加了监测指标。第二、检测指标的设定向国际看齐。新版药典收载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液相串联质谱法,也就是说用更先进更科学可靠的新方法已经用来检测。与原来收载的气相色谱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检测出229种农药残留;和欧洲药典(8.4版),美国药典(38版)对植物药建立的农药残留的限度标准相比,它们仅仅有70个限量要求,涉及到106种农药。这可以说中国药典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要求,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以往药材原料监测可能是走个过场,但是现在已经玩真的了,2014年以来市场整顿一直不停,饮片质量检查监督越来越严,药厂进货要求建立溯源登记,市场销量与功能在逐步削弱。近期几十个制药、几十家饮片厂被整顿、撤照取缔,因此现在市场比较谨慎冷清、生意淡;大户讲质量,含量不够、农残超标药材一律退货,小户现在很迷茫,手里不达标的货快成了废品,价低都没人要,倒了又可惜,重新购买新货没胆量也没力量。尤其是2015年飞检力度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快,使市场经营户无所适从,所以态度冷淡不敢冒险吃货,一定会慎之又慎。鉴于目前药材商正频频遭遇退货,无硫药材正成为市场紧俏产品,大家都在找无硫货。无硫药材价格水涨船高就是印证,无硫药材肯定会拉开和含硫药材的价格差距,没有GAP基地的中小药企会面临巨大的价格成本压力,要不然涨价,要不然停产,要不然铤而走险生产假药、劣药;原料来自药食同源中药的保健品企业同样如此,而且会受到更严重的市场挤压。十三五中药发展的头一年就会面临这样的窘境,该如何面对?我们的药监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药企业做好准备了吗?这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根子还在于药材合格基地建设,在于人、财、物的投入。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产地初加工厂将成为药厂原料净化的重要途径。拿连翘来举例,现在振东中药材、千金药业、福森药业等都在建连翘GAP基地,香雪、以岭、振东、太龙都在产地建连翘初加工厂,香雪、以岭、振东药业仅加工设备都是几百万的投入,还有吉盛、荣盛、圣祥等产地加工大户,也在投入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来打造无硫青翘。据最新报道,振东中药材公司依托科研院所研制的日产能力达30吨的青翘加工设备一体化机,已开始试车使用,目前杀青设备试车成功!而这条生产线集杀青、一次烘干、二次烘干、成品于一体,能有效规避熏烤硫晒等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污染,极大提升青翘生产效率,改善连翘的质量。还有,去年我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的某一期节目,看到采摘枸杞的小型机械自动采摘机,携带方便、采摘速度快、采摘净、效果好,确实解决了枸杞一年采摘四次,采摘期限十五天到二十天的问题!这些探索发明很重要,这是十二五打下的基础,十三五中药材生产顺势而为,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是必然选择!一个问题的引出,人们就此还会想到这样生产中药还合算吗?中药涨价后老百姓还能消费得起吗?这个问题提的好啊!实际上,这和一门新兴的学科还有极大的关系,中药药物经济学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他把人纳入到评价体系里面来,与西药在相同适应症和相同疗效的前提下,用经济学指标考量孰优孰劣。这套适合中药评价的科学模式,一定能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证明中药的价值和优势,推进中药的发展。为节约医疗成本,中医药在深化医疗改革中的优势和作用更加得到明确;各大中医药院校、高职院校是不是也有开设此课程的必要!进而还要研究中药的量效关系,《药典》用量只是推荐用量,并非是最高限量。如何用到起效剂量,才是关键。中药的量效关系,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抓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大好机遇,怎样顺应互联网传播趋势,怎样积极运用信息新技术传播中医药,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如何迎接移动互联网挑战,如何改进传播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医药、信任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中国中医药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搭建的。中国中医药微信号虽然在先上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中医药行业门户网站“中国中医药网”()7月22日也在京正式上线。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经典品牌、且不仅仅是中医药人员的网上家园、而且是广大网友的健康使者,更是中医药走向大众化搭建的互动平台。这是十二五期间完成的、值得祝贺的一件大事、好事!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相结合,是很多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目标,这同样是十三五中医药发展的主攻方向,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就是这一发展方向最好体现。“把握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始终坚持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医药的重大需求,明确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瞄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前沿和重点,集成生物医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研究方法,指导中医药的各类科学实践,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既要善于从古代经典医籍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科学技术;健全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机制和平台,加强科技规划,打破壁垒,充分发挥科学家集体协作的能动作用;”天津大学精仪学院中医工程实验室的师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今年刚刚研发成功的最新版系统真正实现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该最新版系统包括中医脉象诊断系统、中医望闻问诊系统、体质辨识系统、养生调理系统以及医用经典处方系统五大模块,其中脉象诊断系统通过模拟中医医师按压手法实时采集脉象信息,并可依据各项特征参数对28类脉象进行自动分析判断;望闻问诊系统通过中医舌面象仪、精密传感器、电子问卷等收集客观数字化的诊断信息;体质辨识系统综合运用四诊信息,辨别患者的体质类型、体质特征、发病倾向、环境适应力等;中医养生调理系统再结合以上信息给出个性化的养生调理方案。最后通过医用经典处方系统,由专家数据库自动开出“建议处方”供医生参考。智能中医综合诊断系统采集的患者信息可在医院内联网共享,中西医之间亦可互相参照,从而更好地为诊断病情服务。同时,他们还设计了手机端APP应用,通过手机摄像头、麦克风、线上问答以及配套的“脉象腕带”,使个人在家中就可便捷地实现初步的“望闻问切”四诊,相关信息上传至云端进行专家库自动分析处理并把结果实时反馈给客户端,为个人提供健康预警和个性化的养生攻略。更重要的是,通过手机端信息采集形成的个人健康数据库,将为进行治疗的患者提供关键信息。这般详细介绍中医药数据库、数字化诊断系统,就在于中医药要大众化,就要简易化,如何简易?中医药智能化,计算机程序化,传播网络化,这个大课题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中医药发展必须要这么走,十三五期间争取普及应用到中医临床。姓名:王泽想简介:农工民主党党员1986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中药系中药专业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药的研究开发、教学工作;现在山西药科职业学院任教执业中药师。邮编:030031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民航南路16号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实训中心王泽想收联系电话:13453103458电子信箱:13453103458@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