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对《黄帝内经》的影响路广林北京中医药大学摘要: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具有密切关系,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中医基础理论的代表作《黄帝内经》以讨论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为中心,同样也受到当时流行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的深刻影响,其中老子哲学对《黄帝内经》的影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老子哲学以“道论”为中心内容,本文从老子的“自然道观”“人道观”“天道观”,以及老子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5个方面论述了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老子哲学中的自然道观和辩证法思想对《黄帝内经》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老子哲学本身的不足,它也对《黄帝内经》产生过消极影响。所以我们应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老子哲学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老子哲学,更好地学习、理解《黄帝内经》。关键词:老子;黄帝内经;哲学;中医学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它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自己的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同时反过来又对各门具体科学产生影响,起倡导作用。中医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人类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古代创建的时候,曾直接地大量地利用了当时的哲学成果。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具有密切关系,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中医基础理论的代表作《黄帝内经》以讨论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为中心,在探索人体运动规律的时候,也同样受到当时流行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的深刻影响,其中老子哲学对《黄帝内经》的影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是春秋末期东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掌管王家宫庭的档案文件,年老之后隐居不出。据史书记载,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精通自然变化,名校世运的起伏,是个前无古人的大哲学家。他的《道德经》虽仅有五千言,却包含乾坤之道,内蕴变化之机,博大精深,意味无穷。老子哲学以“道论”为中心内容,它包括3个方面,即自然道、人道、天道。老子哲学除了“道论”以外还有老子的辩证法和认识论等问题。我们仅就老子哲学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试述管见。1“自然道观”与《黄帝内经》老子的自然道观,说明了宇宙形成的物质性,事物在运动、变化的朴素朦胧的唯物论。如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认为在宇宙形成之前,就有一种物“混成”了,这种“物”即老子所谓的自然之道。这种“道”具有物质性。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存在着“道”,即呈混沌状态的物质,它作为无名的万物之母,便慢慢地产生出万物来。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周行而不殆……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即是说明“道”作为混沌未分的物质,在宇宙间周而复始,不断地运动着,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皆生于道。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相通,人的生命源于物质,总之,老子的自然道观包括三层含义;其一,“道”是宇宙未形成之前混沌状态的物质;其二,“道”是万物的本源;其三,“道”在周而复始的运动着。《黄帝内经》以讨论人的生命活动为中心,在生命本源这一最基本的问题上,直接受着老子自然道观的影响。《黄帝内经》指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于本,本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灵枢·本神》),“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明确说明了人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形气阴阳相感的产物,是物质自然界有规律的变化的结果。《黄帝内经》在生命的本源这一根本问题上吸收了朴素唯物论的观点,那么也就决定了这部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专著,总体上具有了唯物主义的特点,其意义是很深远的。2“人道观”与《黄帝内经》老子人道观,即老子的人生哲学,基本上包括治国和治身2个方面。在治国上,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的消极治国哲学。四十八章“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主张无事无为才能取天下,只有无为才能大治。在治身上,老子主张无事无为才能取天下,只有无为才能大治。在治身上,老子主张只有“知足”、“无欲”才能“长久”、“不殆”、“无痛”、“无咎”。如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得欲,故知足常足矣。”八十章“廿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的内容也不同程度的受到老子“知足”、“无欲”的影响。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美其食,住其服,高下不相慕”(《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只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等,这些与老子人道观极为吻合,均是要求人们无欲无求,知足无为,清心寡欲,怡养天年。但来自人道观中的消极思想对《黄帝内经》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3“天道观”与《黄帝内经》老子宣扬“天意”决定一切,人是难于预测的,并且“天意”总是同情“善人”,资助贫者。老子的天道观纯粹是唯心的,而《黄帝内经》于此相反,它不承认宇宙之上有“黄天”、“上帝”、“鬼神”能降祸赐福于人。对于人的生老病死,它是从朴素的唯物论出发,给予了科学的说明。例如,人生病,《黄帝内经》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是“天”故意为人造出来的。它提出邪气“非求人而人自犯之”,这就肯定了天没有目的的意志,不干予人事,从而把天和人的界限划分开来。疾病的生成不是天志鬼使,同样疾病的痊愈或加重,也不在“天”,这些在《黄帝内经》中《灵枢·玉版》《素问·宝命全形》、《灵枢·行针篇》中均有论述。4老子的认识论对《黄帝内经》的影响老子的认识论主要是“虚心静观”、“涤除玄览”。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明。”指出虚静乃太极,无极意境所在,故它既是万物源头,又是万物归宿,这和《内经》养生主静的思想极为吻合,对后世养生学也有一定影响。十章“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老子认识事物注重直觉思维,整体把握。这与《黄帝内经》的直观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如在诊断上,它强调“四诊四参”,就是通过全面的直观观察,从而整体把握病情,进而采取针对性治疗。当然,单纯地直观思维有时还不能完全做到把握整体,必须将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思维,这点《黄帝内经》也有所认识,但它偏重于体验的描述,缺乏理性上的概括。总之,老子的认识论对《黄帝内经》养生观,整体观和方法论有一定影响。5老子辩证法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在老子看来,对立、转化是普遍存在的法则。《老子》中出现对立概念有很多,如有无、天地、大小、多少、动静、祸福等等。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形,长短相形,音声相合,前后相随”,说明了正反两种事物的对立和依存。老子还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即天地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方面,这两个对立方面在气的冲和作用之下得到统一。明确地提出了阴阳学说的一个贡献。老子的这种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概念渗透并应用到医学中,它对《黄帝内经》的理论有直接的影响。《黄帝内经》中所讲的阴阳,也不是代表某一具体事物,而是天地万物中许多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概括。阴和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如“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静躁、寒热、水火、虚实等等均说明阴阳矛盾双方的对立。而“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等均说明了阴阳的相互依存。老子还认识到矛盾各向其对立的方向而转化。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四十五章)、“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七十六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二十二章),这些军事对立面转化的例子。老子的对立、转化思想还带有直观性、朴素性,还缺乏一个环节,这便是对立转化的条件。而《黄帝内经》正是在老子的对立、转化的基础上又在某种程度上以一般性的形式表达了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否则不具备这个条件,阴阳也就无从转化了。从哲学意义上讲,对于这一点《黄帝内经》比老子更加完善了,并且它利用这一辩证法思想去解释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及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综上所述,老子的哲学是极其复杂的,在宇宙的形成问题上,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却存在着虚无缥缈的神秘色彩。在人生哲学上,具有消极颓废主义的思想倾向。有辩证法思想,又有相对主义倾向。老子哲学中的自然道观和辩证法思想对《黄帝内经》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老子哲学本身的不足,它也对《黄帝内经》产生过消极影响。同时,《黄帝内经》也在某些方面补充了老子哲学的不足。所以我们应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老子哲学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老子哲学,更好的学习、理解《黄帝内经》。注:此文发表于1999年《河北中医》,稍有改动。路广林,女,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邮编:100029,电话:13401063868,邮箱:lugl66@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