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授大纲)主讲人尹平导论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由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主要宗旨是通过国情(首先是“国史”)教育,使学生自觉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信念。贯彻官方意识形态。从98方案到05方案。《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2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些同学可能对此很不以为然。其实,只要大家怀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兼具历史课性质就学科体系而言,它又是一门历史课。它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课(与“毛邓三”的比较)。基本的史学方法论。两组基本概念: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客观主观是否真假好坏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效果论动机论3二、课程的相关安排和学习要求▲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一次课堂录像。▲专题讲授为主。课时问题;大学教育的特点。使用统一编写的教材。▲作业和考试全校统考,考试成绩占期平成绩的50%。课外作业占期平成绩的50%,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学生清理学习思路、开展独立思考的一个平台。4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大变局”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独特的文明之路经济:小农经济―――庄园经济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庄园主是国王、贵族、骑士或主教土地私有、买卖土地不许买卖(12世纪后偶有买卖或转让)地主+自耕农领主,委托经营个体农民农奴为主,还有雇工均分制长子制(资本积累)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松散的王权5郡县分封(“封建”)官僚制(选拔)贵族制(世袭)“附庸的附庸不是….”1215年《大宪章》教会。思想:路径不同,而非速度问题(梁漱溟语)。▲“生不逢时”的清王朝清朝也曾经是个很像样的朝代。“大清”的失败还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失败?晚清的衰势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程度上都并未超出“治乱相循”的怪圈。6晚清的衰势不等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衰势。▲全球资本主义化的兴起和早期的中西关系资本主义在西方的起步及其走向全球化。1492年。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全球化的起点。哥伦布与郑和。地理大发现后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西方主导世界。1655荷兰1793英国马葛尔尼1815英国阿美士德71834英国律劳卑真正外交失败的是谁?200年间的世界变化。原因:小农经济;朝贡体制。马克思的评说。禁海与倭寇。王直。菲律宾排华与中国政府的立场。博克塞说:要感谢中国皇帝孤立的海禁政策所造成的刻意的缺席,使得葡萄牙人能在毫无东方海权抗衡的情况下,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印度洋上的主宰者。《全球通史》说:“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转向内8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马克思《鸦片贸易史》的评说。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半殖民地化(国际地位)领土(割地,租界);关税;司法(领事裁判权)▲半封建化(国内状况)自然经济解体。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起步。恩格斯用“半封建”一词描述当时普鲁士的“君主专制”制度,指的是封建政治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形态。“半封建”不一定对应“半殖民地”。9从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出发做出的评价:上升说与沉沦说的分歧。▲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中共“十五大”报告: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革命——建设手段(清障)——目标(根本任务)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现代化。(《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10“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11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战争1.《天朝田亩制度》以土地制度为核心:3级9等平分土地;自然经济;平均分配。“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只鸡,二母猪,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可接新12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苧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物亦然。”以自然经济堵死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之路。列宁对小生产和资本主义的比较。2.《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仅代表个别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发展的设想。洪仁玕的特殊经历和另类处境。洪仁玕与容闳的对话。3.太平天国的政策“照旧交粮纳税”。取缔商业,没收私营手工业,取消13家庭生活。外交政策。文化政策。4.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5.马克思主义者的评说。1862《中国纪事》:“(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洋务运动1.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14“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林则徐徐继畬《海国图志》&《瀛寰志略》2.洋务派与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之一脉相承满族亲贵和地方疆吏――以恭亲王、胡林翼为例。3.洋务运动之展开“民族丧失二十年光阴”(蒋廷黻)。从求强到求富的逻辑。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4.洋务运动的评价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向西方学15习的第一个阶梯。“蒸气、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马克思)。新式企业;新学堂,留学生;国防。延缓“半殖民地化”。(比较非西方民族在近代的三种命运)洋务派与顽固派,新生产力的辩护人与旧生产关系的捍卫者:同文馆风波;铁路、煤矿风波;郭嵩焘风波;留学生风波。爱国、误国与卖国。5.洋务运动失败原因中体西用论的内在矛盾:“手推16磨”与“蒸汽磨”;工业化与商业化、契约化、民主化;不敢触及作为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的科举制。郭嵩焘: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1884张树声遗折:“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华夷之辨”。领导集团短视:李鸿章“庸众中的杰士”。1896年访西。恭亲王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一代人只能17做一代人的事”。)第二讲清末变法与革命的双重变奏一、变法与革命的关系甲午战败之后中国现代化进程推向第二阶段。变法与革命的异同。根本目标一致条件下的两种模式之争:欧陆政治传统与英美政治传统的区别。清政府、改良派(立宪派)和革命党18的三角关系。列宁:“革命不是可以制造出来的”。二、戊戌维新运动▲甲午战败后的危机和反思光绪、恭亲王等的反思。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自甲午东事败后,朝野乃知旧法之不足恃,于是言变法者乃纷纷,枢臣翁同和首先讲求,辅导皇上,决意变法,皇上圣明,日明外事。”公车上书和一系列学会、报刊、学堂的出现。▲百日维新(光绪变法)19慈禧太后的态度。近代列强对中国社会变革(改良和革命)的复杂态度。“主张渐变、缓变”?(“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易如反掌”。人为制造“老臣”与“小臣”对立。康对荣禄说:“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则新法行矣”。110多道新政上谕。他甚至鼓动皇帝,把国号改为“中华”二字;“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裁撤冗员,今非其时”。限一20月内办竣复奏。)三、1900年,十字路口1900年三种政治势力逐次发难。▲华北义和团运动反侵略;抗拒工业文明;中西文化冲突;西方干预“废立”。“顽固势力总动员”(蒋廷黻)。暴乱群众的野蛮行径:杀人:“一龙二虎”(载漪带60多团民闯瀛台)。杀外交官、洋学生、中外铁路工程师、甚至副都统庆恒的全家13口。放火:“老德记”。21对铁路、电报、大学堂等近代产业的破坏:(略)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现代化,或者回归中世纪?朝中顽固派之祸害:促成了国际反华统一战线的形成。三次革命高潮说之谬:背道而驰的义和团运动与戊戌维新运动合称为“第二次革命高潮”?▲华中自立军起义“勤王”。唐才常发动汉口起义。康有为:“分兵北上勤王,助外人锄团匪以救上(皇帝)”。容闳、严复和“中国国会”。▲华南惠州起义孙中山领导的共和革命开始受到22广泛同情。四、慈禧变法:清末新政的推行慈禧太后终于要变法了。1901.1.29西安上谕。刘、张“江楚会奏三疏”:欲救中国残局,惟有变法一策。维新变法的继续。军制改革(北洋新军与“东南首屈一指”的湖北新军,彰德秋操);教育改革(废科举,“癸卯学制”);举办警政;机构和官制改革;法制改革和预备立宪。刑法改革;建立独立的司法机关(四级审判23庭和四级检察厅);废除“诸法合体”。日俄战争后预备立宪启动。五大臣考察宪政。资政院和地方谘议局。集会自由和开放党禁。民间社会开始形成。(商会)五、辛亥革命:走向共和的开端1.“革命扑倒改革”改革(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财政枯竭;政治合法性资源流失;人亡政息,柱石坍塌(独裁无胆、民主无量的载沣);改革瓶颈:托克维尔说过,“对24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路易16;苏联1991;伊朗1979。2.乱世众生相抗捐抗粮;抢米;会党(反社会);新军起义和旧军哗变;反修铁路、反人口普查;旧士人和新知识分子;学潮和毁学。立宪派激进“左转”。3.辛亥革命的酝酿和中华民国的诞生从兴中会到同盟会,革命势力的大联合。三民主义的来源及意义。武昌首义:武汉的地理位置;张之洞25“种豆得瓜”,被孙中山称赞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湖北革命党细致的兵运工作。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皇帝倒了: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辫子剪了: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与革命时出现的两种偏向。六、百年回眸:晚清崩溃的历史启示1.晚清近代化延误的症结:迷失在“师夷”与“制夷”的困惑之中。近代史上的爱国、误国与卖国。2.民主政治就是妥协双赢;和谐社26会需要民族和解。英国的长期稳定得益于政治妥协的智慧。英式政治妥协的传统被移民带到了新大陆。而法国大革命反证出“最小的革命就是最好的革命”。清末当国者却不懂妥协。中国的长期革命表明暴力不能带来国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27第三讲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共成立(讲授大纲)一、北洋军阀的统治民初社会的基本状况:“兵荒马乱”。北洋集团统治之分期与袁世凯死后北洋系之分化。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28护法战争与南北对峙。新旧杂陈的民初社会。以西化(欧化)为特征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几千年的历史惯性也仍在起作用,不新不旧,半新半旧。二、新文化运动:现代化的思想启蒙变器――――变制――――变道。《敬告青年》。民主和科学。冯友兰说:1919年的五四运动把西方的“长技”归结为两个方面:民主与科学。学习西方和批判封建主义,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观点出发,批判才有正确的意义,学习才有正确的方向;如果不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而从专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