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与教学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与教学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是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一贯制开设的必修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包括四大指定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并列四大教学形态:现实性、综合性、生活化和应用性。在实践中`,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形态呈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具有许多重要的启迪,不仅诠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目标,阐释基本特征,奠定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论基础,而且在操作层面上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并提供指导。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是为了使人类的认知理论得到验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可以是教学内容,又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沟通的手段或媒体。例如一名儿童学习数学原理,但他的数学逻辑智能并不好,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即所要学习的数学原理(教学内容)与只能运用数学语言(媒体)来沟通无法协调,这时教师应当设法找到另外一条通向数学内容的途径,如用另外一种媒体作比喻或空间模型甚至身体运动作比喻,如此一来这个学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第二条途径。也许用作替代物的另外一种媒体,恰恰属于对于该生来说是强项的那一种智能呢。“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传授方式,进行自主创生,自主翱翔的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学校、教师、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它取走罩在学生身上的“玻璃罩”(各种限制与约束),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跳得更高,跳得更远。各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与挖掘并呈现。1.多元智能理论诠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1)主客统一的知识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人头脑的创造物。当个人通过社会过程领悟到各种事实材料之间的联系,把经验加以组织并对日益复杂定义锁链进行推论时,知识便随之产生和发展。”这种教育重视知识的创造与构建的过程,通过体验、探究、参与活动而获得“直接经验”“个人知识”“构建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诠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知识观就是:知识看成是主体经验的生成过程和个人意义的构建过程,认为知识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知识的理解和获得打上了学习者个人特征的烙印,其学习过程必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渗透价值的过程。事实上迈克尔波兰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就指出“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他认为在知识领域中有一部分知识是不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出来的,这些知识具有不可言传性,具有默会的成分。是一种“缄默”的知识“个人知识”。如游泳运动员难以说出自己游泳时四肢与人体的头、躯干为何协调,这是非凡的创造性,且每个人的身体本身都具有的--肢体运动智能。因此,作为课程内容就必须通过“活动”来构建、领悟与体验。(2)内化的教育观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火把。具有个人意识和个体主体性的个体,是一个需要引领和需要唤醒的主体性。要实现发展创造性,唤醒主体性,完善人格个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寻找与人成长机制相匹配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体验、感悟、交往、探究、反思、创造等。(3)发展的课程观学生的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价值的核心,构建课程的要素。学生是具有主动能动性的个体,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生者,就必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进行理解、体验、探究、反思等新的经验或意义的构建及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目的,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思智能与自然观察智能。(4)互动共建的教学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多元学习方式的整合:体验性、参与性、观察性、探究性、设计性、制作性的学习方式。学习的过程有:查阅资料、共同探究、参与访问、角色体验、方案设计、作品制作、交流评价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内容和形式构成了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生活,促进了师生、生与生的交往互动,使学生容易感悟生活的真谛,领悟人生的意境。并在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人际交往、观察自然等多元智能。2.多元智能理论阐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1)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创造力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与任务、运用一切已有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具有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林崇德语)加德纳把智力表述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创造出有效产品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解决和创造的能力应该是加德纳的智力核心。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向是为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就是要打破课堂、教材的束缚,把学生引向社会、大自然,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2)多元智能理论对目标的阐释多元智能教育的组成有四大要素:目标是真正理解并学致以用的能力,重点培养理解能力的表现,承认不同学生个体强项存在差异,教师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强项。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中首先强调体验性目标,就是通过活动过程,每个学生心中都形成具有个体特征的认知、情感、意志及相应的行为,这是拥有“真正理解并学致以用的能力”的凸现,是多元智能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或手段。“整合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和交流能力,意念转化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动手操作和制作的能力。”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目标主要包括的内容就是多元智能教育的重点,是中国常常当作强调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的例子或表现形态,是希望学生完成学业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知识,认知与行动才能统一,才会有实践意义的行为性目标。即整合知识、质疑、分析解决问题、信息搜集、处理和交流以及动手操作或制作的基本能力。情感性目标---意念转化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不是按照预设的目标和计划亦步亦趣予以实施的过程,是随着活动的开展、环境的变化以及大家认识的变化,原有的目标和计划发生相应的调整、创生生成性目标,教师注意用生成性目标引导和调节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活动方向和活动过程。这不说明或验证不同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要有差异敏感要注意激发与挖掘学生差异强项的责任,运用强项领域作为弱项领域的“入口”或完成强弱项领域的“转换”,使学习更好一些。这也就是多元智能理论中智能强项辩认对于教育成就的作用。3.多元智能理论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两者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都强调多元整合:加德纳认为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存在至少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作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及智力等八种以上的智能,孩子在进行学习活动时,绝不是某种智能的单一展示,而是多种智能的综合运用。因而,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单纯的发展学生的语言或数理逻辑智能或其他单方面的智能,而应当使八种智能平衡全面地发展。这就要求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利用不同学科的智能优势加以整合。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思想渊源,并对发展人的实践能力的作用,强调“活动”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在学生亲身经历、积极参与的“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蕴涵的评价多元性、模糊性、发展性的特点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相通。即学生在获得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4.目标达成的途径: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者目标达成的途径是一致的。都是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人际关系智能是以了解别人、与人沟通,建立并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强调在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整合。目的是提供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养成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自我认知智能有这样一特征:准确的自我感知力,自主规划和指导生活的能力,有正确的自我模式和伦理价值体系,能独立的工作并努力达到自我的实现,有较强元认知能力。这些都是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能力相应。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价值多元、尊重差异是基本特征,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代替学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是由学生自主解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解决。正是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学生深感这一活动对自身发展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动态生成和发展。.多元智能平台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过程中感受、体验、探究、发展,重复着“熟能生巧”的道理。可以说,实践活动过程的重复次数越多,人的某种技能和技巧就越熟练,其相应的体能和智能也就越得以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表现为四种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现实性、综合性、应用性和生活化。1.内容的现实性教学实践直接经验与人的实践能力的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现实性教学实践的根本。在重视通过书本学习获得间接经验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又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认为学生从参与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对其实践能力的发展作用很大,一方面由于实践本身所蕴涵的诸多因素对实践能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实践活动的结果对个体实践能力的发展起着迁移、推进作用。也就是立足直接经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课程的沟通,把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把有关阅读与多元智能整合促进人的实践能力。2.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学实践是在学习过程中超越学科界限进行以“主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方案》明确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部内容之中。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打通进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开发出主题。3.内容的生活化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课程实施就是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以“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五大生活领域为支点,以可能生活为着眼点来开发、生成、延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是学校生活和个人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批判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对自我的超越,也能够关注社会他人,同时也学会了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实现自己真正的生活,使自在的存在变为自为的存在,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