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初探临沂高新区实验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意义: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门课程。它的开设,能够使学校课堂的延伸到课外,加强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改变过去课程只注重课内的做法。它的设置,能践行、落实《纲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原有单纯传授式教学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改变目前教育体制下学生只重知识,缺乏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研究现状:我区自2003年秋季进入新课程改革已经6年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一直处于零星状态,既没有系统的考核评价制度、教师培训制度以及教研制度等,甚至教师连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内容也不知为何,各校甚至也未把当做一门必修课来看,只是作为“候补”课程,课程开发低效、片面,各校没有系统整理。虽然兄弟县区(如罗庄区)已积累了部分经验,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所以不可完全照般。3、研究的可行性:(1)目前全区上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重视,我校由副校长张清义同志担任区综合实践活动兼职教研员,带头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学校有可利用的网络资源。我校已有远程教育资源网络和自己的学校网站(),并准备建立校园网和班班通,在为研究提供资料方面已具备坚实基础。二、课题的界定: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四大板块。这四块彼此独立,又融为一体,信息技术是手段,研究性学习是方法,劳动技术、社区服务是学习内容。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是小学教学中最具活力的一门课程,同时又是最具创造性的一门课程。2、“模式”:在本研究中,模式并非是指某种固定不变的操作程序,而是指可调控的、变通的、灵活性的操作程序。3、“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模式”:指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灵活调控的一种操作程序。如针对三、四年级研究以“主题型研究活动(或系列性主题研究活动)”模式为主,针对五、六年级研究以“小课题研究”模式为主,并且根据不同的内容研究相应的模式。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3-6年级学生2、研究的主要方法:①行动研究法: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取“预测—设计—开展—调控—反思—改进”的动态研究方法。②反思讨论法:即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前面的研究得与失进行反思和讨论,以不断修正研究目标,完善研究方案。③调查法:即以问卷的形式调查教师和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认识、意见和建议。④观察法:即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开展及其表现进行考察,以思考如何开展更有效。四、研究目标1、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2、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积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经验,为课程的正式实施培训好师资队伍。3、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有效案例,积累城镇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经验。4、建立完善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五、研究的原则1、科学借鉴原则:即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努力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先进理论和优秀成果,也要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地选择和借鉴,而不是盲目照搬。2、实事求是原则:即如实总结和反馈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不因急功近利而夸大或虚构研究成果,成绩要总结,失败和教训也要实事求是的反映出来。3、灵活变通原则:即尽量灵活、巧妙地处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和失败,以不同视角和方式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4、坚持不懈原则:即不管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强,成功与否,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六、研究的内容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根据学校、学生发展需要,挖掘本地区城镇农业资源,开发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①中年级“主题型模式”的研究②高年级“小课题研究模式”的研究3、建立较为完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度。包括培训制度、教研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4、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问题。七、研究的周期与阶段初步确定周期为2年(2009年12月—2011年10月),共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1年1月)①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②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开展校本培训。③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④按中段、高段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⑤落实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⑥设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管理手册。2、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1年7月)①集中抓好两个典型,即中段一个班和高段一个班,并适时向全体教师展示。②分年级段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③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④定期组织工作交流和成果汇报观摩活动。⑤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各类竞赛。⑥采集研究数据,积累资料,完成研究内容规定的研究任务。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0月)完成课题研究主体报告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八、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形式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论文、案例、影像资料、学生作品等九、研究的主要措施1、合理安排时间除信技术课单独安排之外,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安排三课时,课时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时间上除课内,还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2、互相融合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有四大块,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四块内容各有侧重,但必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在实施时,要把握住它们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处理好各块之间的关系,可将两三项结合,也可融为一个整体。对于以上四大块,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进行设计、调研、参观、访问、实验,制作交流与评价等,从而促成其相互融合,以实现该课程的总体目标。3、抓住形式的基本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分为中、高两个年级段进行。三、四年级为中段,以主题型研究徐志花小学高级教师负责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模式研究于贵珍小学高级教师负责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模式研究孙如霞小学高级教师负责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模式研究活动(或系列性主题研究活动)形式为主。其基本模式是:学期初整个班级提出一个主题内容,然后全班分成若干组围绕这一主题,选择其中的一个研究点,开展研究,最后在期末组织成果交流,完成一个主题内容的研究任务。这种形式便于指导教师的监控和指导,对中段学生来说也便于操作。五、六年级为高段,以“小课题研究”形式为主,研究内容以高新区当地资源(如环保问题、大足石刻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和谐学校等),学生生活资源为选题范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研究的小课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学期完成一项研究活动为宜,整个研究过程应包括五部分:选题→制订小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过程→结题→成果交流。十、研究的组织与分工一)领导组经费保障等副组长:张清义高新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指导成员:郑秀彩高新区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实施与管理二)课题组组长:张清义负责课题研究方案,制订、实施、总结、撰写课题研究主体报告组长:程玉秀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指导、研究协调、成员:郑秀彩小学高级教师负责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模式研究十一、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熊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26、张华、安桂清、翁建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框架及其实验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