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课堂实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课堂实录师:同学们知道课前屏幕上播放的这些句子都是出自哪一本书?生(齐声):《论语》师:是的。那么你知道《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吗?生: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生: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师:大家很会学习,善于借助注释中的有效信息。那想不想了解得更多一点?投影出示相关介绍:《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中排第11名。师:看来作为中国人,必须要对《论语》有所研究,要研究论语,首先要了解孔子。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能不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你头脑中孔子的形象描述出来。生:孔子是个博学的人生:孔子是个大教育家,有远大理想的人。师:看来大家对孔子还是有所了解的,那么老师再给一点系统的介绍。投影出示相关介绍: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修订《诗经》,编纂《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表”。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师: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孔庙(投影出示山东、南京、韩国、日本的孔庙图片),单是韩国就有234座孔庙。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有孔子的塑像(出示美国曼哈顿、德国柏林孔子塑像),世界许多大学都有孔子学院。师:可见孔子的思想光芒能穿越时空魅力永恒。今天我们借《论语》十二章的学习,走近孔子和《论语》,触摸经典,感受智慧。板书《论语》十二章二、诵读入境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充满智慧的文字。首先请两位同学读一读。生:朗读。(读得较平,有个别字音出错)师:有什么问题?生:字音有读错的,“愠”字读成了wēn,“默而识之”的“识”读成了shí(老师板书这两个字)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什么感情;师:确实缺少些味道,要读出一点古文的味道。古文怎么读呢?(一个学生在下面大声地说“摇头晃脑地读”并做动作)生:读得慢一些。师:对,我们要读得要读得舒缓些,慢条斯理的,读出抑扬顿挫来,可以像影视剧中古人读书摇头晃脑那样,仿佛很陶醉的样子。下面让我们就来陶醉地读一读(投影出示——陶醉地朗读)。老师尝试读第一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小声跟读。老师读,不少学生感兴趣地跟读。师:我们同学们是不是也可以选一则自己试试,读给大家听听。(一个学生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师:要注意读好一个字“而”。这个“而”字可是大有学问呀!(黑板上板书“而”字象形写法)它是老夫子腮下的长须,这么一捋,又是一番长篇大论。要重读、慢读以示强调。再挑一则有“而”字的来读一读。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显有点古朴的感觉了。)师:再配点音乐来读好吗?生:读“默而知之”一则,配乐。师:读得不错,有点“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感觉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读一读剩下的几则。(学生齐读,得很投入,不少同学的流露出陶醉的表情。)三、读懂文言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多次朗读,相信大家对论语十二则已有所了解,那么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借助注释说说各则的大意,注意这两个任务:1、在有疑问的词语下面打个“?”2、在你认为需要着重强化理解的词语下面打“△”。我们要仔细地梳理重难点。(投影出示:仔细地梳理)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梳理一下文意。(学生自学)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自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疑难呢?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小组讨论)师:现在还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师:很好,善于利用注释的信息学习。师:很好,理解准确。我们第二个任务要检查一下,哪一位同学愿意把你划出重点词语展示一下?(老师随意拿了一个学生的书)师:这个男孩,划了“说”“罔”“殆”“诲”“”愤“悱”,划了不少。(又一个男孩递过自己的书)师:这个同学划得更多了,他还划了“女”“是”“焉”“反”等等。老师课前也划了一些,和老师的比对一下。投影出示:(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诲女知之乎?(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不耻下问师:老师划了三类词,第一类是通假字,我们要注意掌握。第二类是注释上都有,但离开了注释你未必能准确解释的,老师考同学们一个“学而不厌”的“厌”字,什么意思?生:讨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师:错了,应该解释为(不少学生说)“满足”,这个字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还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了。例如“愤”“悱”等字。第三类词类活用。这个耻,看起来没什么不理解的,但我们解释为“耻辱”放到句子里并不通顺,它的用法发生变化的,应该解释为“以⋯⋯为耻”。通过仔细的梳理后,我们知道这些词语的用法很重要,我们要牢牢地记在心中,对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文言文事很有帮助的。这就叫做学有所得。(板书:学有所得)四、深化解读师:弄懂字面的意思之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读这12则,我们用什么方式解读呢?解读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可以结合相关的背景来谈感受。投影出示背景: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希望能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但却处处碰壁,遭人冷眼。而他就是在这样不被人知、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然说道:不怨恨、不生气,可见孔子的自信、豁达,真是有君子之风啊!师:还有其他的解读方法,我们最顺手的是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也可以引用相关格言警句来解读。下面《我的论语心得》就看大家的表现了。投影出示要求:选择《<论语>12则》中一则或一句试做解读,谈谈感受。友情提示:可选用生动的小故事,可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可利用相关背景资料,可引用相关格言警句,师:在你选择解读的那则、那句下面划横线,并在旁边写写提示自己发言的关键词。(学生思考、讨论。)师:下面我们来交流、展示自己的心得。生:我在哪本书上看过,这一则是孔子教育弟子子路的,因为子路经常说大话。生:第三则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解读: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要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师:看来,学和思连在一起才能成就学问。对于我们广陵中学的同学来说,应该对这一条感受最深了,因为我们的校名就是这样解读的:“积学精业、余思致远”(板书:积学精业、余思致远),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呀!生:我想用一句俗语来解读第八则,“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结合在一起力量就强大了。师:也可以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理解(板书: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可学之处,每个人都有需学之处。生:孔子曾经拜一个七岁的项橐为师,孔子提出的问题这个孩子对答如流,但他问孔子的问题孔子一个都答不出来,孔子只好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师:孔子确实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有记载:孔子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来解读那一条呢?生:我想用论语中的其他一个句子来解读这一则,课前老师放到这个句子,小学里我们背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这里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差不多。师:非常好,联系很准确。(板书:见贤思齐)师:按我们现有的学识和阅历能解读到这样老师认为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论语的解读还要继续下去,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解读会更加精彩。五、用心积累:师:台湾有一位国学大师有一个观点是:(投影)“孩子启蒙教材应是《论语》。这就好像一粒种子种下去,将来它会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现在我们怎样把《论语》这一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呢?生(纷纷说):背上。师:让我们一起背诵,用心地积累。(投影出示:用心地积累)分组进行朗读竞赛。两分钟,看哪一组背得好。自信、大声的背出来,表明我们背得熟,胸有成竹。(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展示背诵情况)师:刚才大家集体表现都很好,那愿不愿意大声、有韵味地背诵一则送给我们在座的某一位?生:我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送给我的同桌。师:为什么送给他?生:因为他就是这样做的,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师:真的成了小老师了。还有哪一位来展示?生:我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送给我们全班同学,希望大家学思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师:我们是不是可以送一则给远道而来听课的老师们?师生齐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六、结束语:师:“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想送大家一个礼物——“论语成语大礼包”礼轻情重!(投影)广陵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论语》,不亦乐乎!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