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与路径选择张艳红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00)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国际格局和国内形势对构建国际新秩序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着国际社会缺乏战略互信,逆全球化潮流涌现,西方价值观占据国际话语主导权以及传统的霸权主义升级换代等挑战。因此从促进国际社会达成共识,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合作,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共存,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方面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9)01—0020—0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外交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对指导我国外交起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并能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并能产生思想的时代”。〔1〕当前,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层出不穷,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自应对,因此各国的国家治理理念须向全球共同治理转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我国为解决全球问题、构建国际新秩序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药方”。(一)参与国际治理的内在要求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同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我国有信心、有能力争取在国际事务处理上的话语权,为国际治理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缺乏增长动力,复苏乏力,西方各发达国家为了摆脱国内的危机,掀起逆全球化的潮流。而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经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对全球的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年上涨,所以全球治理需要中国积极参与。(二)回应“中国威胁论”的客观要求“中国威胁论”根源于19世纪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物。自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西方国家又开始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涉及的领域和议题日益广泛,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议题从军事威胁、科技威胁、经济威胁、能源威胁到网络威胁、环境威胁、食品安全威胁、人口威胁等,几乎没有空白点,呈现全面性、深刻性特征。中国威胁论是对中国的一种恶意诋毁,其背后的真实意图是担忧中国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会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击。(三)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利益的高度融合使得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也给世界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收稿日期:2019—01—12作者简介:张艳红(1993—),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9年第1期(总第151期)理论观察TheoreticObservationNo.1,2019SerialNo.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