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之二]纪录片的现在进行时和纪实方式的多样化1、画面加解说: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国的电视纪实类节目的创作样式基本上是画面加解说。对真实素材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解释。重事不重人。在一系列事件发生后,从一系列事件中总结出值得宣传的主体后,创作才开始。这种拍摄是基于对过去时间的总结。2、当代纪实创作:组织拍摄。把过去的事件组织成能用镜头记录下来的素材。强调记录生活的原生态,纪录过程、偶发事件,完整地记录、利用同期声等。进入90年代以来,电视纪录片创作领域盛行伴随、追随等取材方式。认为只有对镜头前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流程同时记录,才能确保纪录的真实。认为现实生活本身都是稍纵即逝的,不可重复的,只能抓住宝贵的现在,并且随着现在的延伸,不断向未来、未知取材。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回归。这是一种不同于画面加解说样式的取材方式,体现了纪录片对现实、对真实的新的理解,以强大的真实感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风行一时的创作方法。如,《生活空间》不流于对人物、事件的简介,选题、拍摄方式以单一简洁为主,注意抓取一段或几段有意味的生活流程。3、当代纪录片在创作上、理论上完善。一是把非现在的时空(多为过去时的时空)化为现在的时空。时常用的手法是寻访和追述。寻访:多用于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人和事。《望长城》中对长城古迹的寻访。《敦煌》中对敦煌古迹的寻访。寻访往往要很好地利用旧址、遗迹、文物等,以现在的时空唤起对过去的遐思和缅怀。古长城遗址。敦煌文物。“寻访”与“追述”相配合,往往能使过去的时空更加丰富完整,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尤其是由当事人、见证人的讲述过去更是如此。讲述的过去往往蕴含着故事、情节、情感和讲述人对过去的感受、理解,因此观众更容易受到感染。二是主体的参与。是指创作者主动地介入到拍摄的内容中去,由此获得作品所需的素材。参与方式:1、引入主持人。出镜。主持人出现在现场,利用提问、交流和生活产生撞击,像一根鼓槌、一块石子将生活搅动起来,发出更为强烈的信息能量,使纪实更加生动集中。《望长城》主持人焦建成,作为我国第一位成熟的纪录片主持人即发挥了上述作用。纪录片中主体的参与,主动提问展开交流是创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纪录片仅提供类似生活自然流程的内容是不够的,需要浓缩信息、情感和个性。在许多纪录片中,虽然许多提问、交流的过程没有出现在作品的最后,但拍摄对象的行为和作者的讲述都是有感而发、是有明确指向的。不管主持人是否出现,纪实作品的主体“参与”的目的都很明确,就是使信息、情感等显露得更加集中,因而更能吸引观众,更能受到感染,更容易为观众感受和领会。2、“触发”:引导拍摄对象进入某种特定的情景和话题中,以此实现信息、情感、个性的集中体现。如:所要记录的事已时过境迁了,但拍摄对象仍来到当时的现场,追述事情经过。为了交代环境,或使讲述更明白,同时也融入当事人的情绪、情感;(《敦煌》文物工作者,历史研究者。)把拍摄对象置于与采访内容有关联的对象所熟悉的特定场景中,使拍摄对象谈论的内容受到环境的影响、触发,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官腔官话,使谈话变得具体、生动、真切、自然。除了环境外,纪录片还常用小物件作为触发因素,但小物件必须是能够强烈地触发拍摄对象感情的。《敦煌》驼铃。《中华之剑》拍摄烈士妻子,烈士遗物。一把断齿的梳子,几根头发,使烈士妻子泣不成声,传达给观众的情感也格外强烈。(触动)另一个“触动”方法是组织话题。任何提问都是在组织话题,触发力是采访提问质量的一个标志。组织话题:把持相近或不同意见的人组织到一起,就某一个问题组织讨论。纪录片所需话题是具有情节性,能够体现感情色彩。《中华之剑》:把吸毒者的父母组织在一起,讲述吸毒对其子女的危害,震撼观众心灵。组织话题的方式也是在组织情境。每个到场的人既是讲述者又是听众,自己触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的讲述所触动,形成相互触发的环境氛围。寻访、追述、参与,不像伴随、跟踪那样是比较被动的取材方式,而是具有主动取材的特征。这些主动取材方式是遵循“现在进行时”这一取材的基础的。即拍摄行为与真实事件发展同步,把不同的时空存在都化成了可知可感的现在。不论一个镜头出现在什么时代,我们都以同样的感染力来观看镜头内展现的动作,仿佛它就是现在发生的。一个是指观看过程中特有的心理感受;一个是纪实取材的立足点。纪录片作为以声像为载体在叙述文本,它带给观众的是“现在进行时”的错觉,使“现在进行时与其他时空的影像一致,感觉倒是一种“真”的存在。90年代纪录片主流的积弊表现在:扑拍、摆拍、扮演使人产生假的感觉,或对真实作出任意解释。创作者在作品中力图把造假拍摄的素材解释或暗示为纪实事实本身;另一种同时存在的情况是,拍摄时所的真实情况也是任意作出解释,给人以假的感觉。这说明,纪录片的“真实”不单单取决于拍摄时机与拍摄对象的时态关系,而是对所拍素材的解释、暗示应该与拍摄时的情况相一致。对电视纪录片来说,如果扑拍、摆拍、扮演的内容出现在作品中时,创作者应主动告知组织拍摄时的情况。现“在进行时”不应成为对素材本身真实与否的一种限定,而应体现为拍摄与解释之间的一致的关系,只有这样,“现在进行时”才能真正成为纪录片取材方式的基本立足点。组织拍摄为了获得与真实存在在形态方式上是不一致的,大致有个方面:一是以虚代实。组织再现一种可知、可感、可比拟的情景,(多用于重现历史,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存在)。美国著名纪录片制作人贾维斯女士的《卢浮宫》讲到朝代变迁时,让观众通过油画识别在位君主装束上的特征,再用一只手臂增减建筑模型来让观众感受这种变化。即使出现了大批的人也很少指称具体哪一个人,而是一种符号化的代表,连心理活动也是这样,而没有具体地去排演历史上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尤其是细节;二是,拍摄时排演当前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情景。这一方面可使内容更加紧凑集中,有时也可作为一种创新方式。《人民子弟兵》一等奖片子《东北虎》;一开始就明确告诉观众是摆拍的,片中的七个人物站成一排,依次每人表演一手绝活,这种摆拍把七个人物连缀成篇,画面很简单,真实、自然、亲切。通过交代这组画面的来龙去脉,成功地构造了一个富于人情味的小细节,看出人物性格,不是极力掩饰造假,而是别有新意地对拍摄对象生活心态、情感、个性的理解。一个细节:三个士兵主动要求拍看电影电影的逗趣镜头,解说词是:“下面这组镜头是应小哥儿仨的要求拍摄的。他们说别光拍咱训练生活多苦多累,让家里父母看了心里不好受,于是摄制组拍下了这组画面。”这个摆拍细节画面很简单,但通过交代这组画面的来龙去脉,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富于人情味的小细节,从中可见人物性格。《东北虎》不是极力掩饰造假,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对拍摄对象生活心态、情感、个性的理解。建立在“现在进行时”基础上的取材方式由被动取材、主动取材到创造性取材显示了纪录片创作方式的丰富,显示了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日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