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247-2014 泾县兰香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247—2014泾县兰香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Jingxianlanxiang”organicteacultivationtechnologyprocedures文稿版次选择2014-12-17发布2015-01-1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247—2014I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翰林茶业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翰林茶业有限公司、泾县农村能源生态局、宣城市农村生态能源局。本标准起草人:金永辉、方明、潘学明、李自红、杨春香、胡立新、王云、陈钫、余水评、潘迎九、屠继军、舒适新、左秀兰、方琳。DB34/T2247—20141泾县兰香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泾县兰香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与规划、品种种苗、土壤管理、施肥、冻害防治、病虫草害防治、茶树的修剪与采摘、转换期、生产档案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泾县范围内泾县兰香有机茶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767茶树种苗GB/T19630.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NY/T227微生物肥料NY/T5197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5199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GB/T19630.1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产地环境与规划4.1产地环境4.1.1泾县兰香有机茶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199的要求。4.1.2新茶园建设禁止毁坏原生林和次生本地抗病能力较强的树木林。茶园上风口应种植防护林,主道或支道两边种植行道树。茶园种植遮荫率为20%~30%的遮荫树,应采用本地同茶树没有茶同病虫害的树种。4.1.3新开垦茶园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可修筑宽幅梯田,等高开垦梯田不必水平,茶行顺坡等高布置;坡度在15°以上的,防止水土流失,修建等高梯田,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外高内低,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梯面宽度(m)=种植行数×行距(1.5m)+0.6m。开垦深度在50cm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等障碍层,对小竹、金刚刺、蕨类、茅草等宿根性杂草的根茎应彻底清除,翻埋杂草,平整土地。4.1.4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应保持和增进生物多样性,加强生产基地病虫害天敌生物及栖息地的保护,充分发挥利用区域内自然调控能力控制和防治病虫害。4.1.5有机茶园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必须有不影响有机茶生产的50米以上宽的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人工树林和作物。隔离带上种植的系作物,应按有机方式栽培。DB34/T2247—201424.2基地规划4.2.1根据园地规模、地形及地貌等条件,设置便于管理、方便运输以及符合水土保持的合理的道路系统。333hm²以上的茶园应规划宽为5m~7m主道;333hm²以下的茶园应规划宽为4m~5m支道。步道应按作业区界进行规划,0.67hm²~1.33hm²应设立一条宽为1m步道。梯级茶园8行~10行茶(梯级)应水平规划一条横向步道,应根据山形规划纵向步道。主道、支道、步道应纵横排列,路路相通。4.2.2应建立完善的能蓄能排的水利系统和茶园灌溉系统。排水沟应设在茶园低洼处和道路两侧,防洪沟应规划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每0.67hm²茶园建一个用于蓄水和沤制肥用的蓄水池,应规划在路边或靠近供水处,每公顷茶园应保持蓄水15m3~20m3。5品种、种苗5.1品种选择5.1.1茶苗应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制性好、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优良茶树品种,主要为当地群体种,严禁转基因品种。5.1.2茶树种苗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种苗质量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并经过严格检疫,苗高20cm以上,主干径粗2mm以上,侧根数2根以上。5.2茶苗种植5.2.1移栽时期,应选择在晚秋11月或早春2月~3月初进行移栽。5.2.2单行条植:行距150cm,株距33cm,每穴2株~3株。双行条值:行距150cm,小行距及小行中株距均为30cm,株距呈等边三角形。移栽茶苗时要根系舒展,茶苗垂直,茶苗根颈离土表3cm左右,覆土踩紧,浇足定根水。6土壤管理6.1土壤改良6.1.1每隔2年应检测一次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土壤改良措施。6.1.2应提倡放养蚯蚓或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6.1.3应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土壤的保土蓄水能力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6.2合理耕作应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茶树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6.3茶园间作行距较宽、幼龄和台刈改造老茶园,优先间作豆科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治水土流失,其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须按照有机农业方式栽培。7施肥DB34/T2247—201437.1肥料种类7.1.1根据附录A的规定选用有机肥、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肥料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7.1.2有机肥应符合NY/T5197规定。7.1.3购买有机茶专用肥,应选择具有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茶叶专用肥。7.1.4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符合NY/T227规定。7.1.5肥料使用不得污染环境,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7.2施肥方法7.2.1应通过回收、再生和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来补充因作物收获而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土壤养分。施用足够数量的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维持营养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7.2.2应按附录A规定的使用条件使用各种肥料。7.2.3每667m2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kg~2000kg,或用经认证机构认证的商品有机肥200kg~4OOkg作基肥施入,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质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应于当年秋季开始开沟深施,施肥深度在20cm以上。7.2.4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追肥,可在根际浇施经腐熟后的有机肥,或每667m2每次施经认证机构认证的商品有机肥100Kg,在茶叶开采前30d~40d开沟施入,沟深10cm左后,施后覆土。7.2.5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茶叶采摘前15d停止使用。8冻害防治8.1冻害预防8.1.1新建茶园应选择良好的地形,采用抗寒良种,营造防护林带,深垦施肥。8.1.2越冬期可增施有机肥,适当提前、推后轻修剪时间;或在寒冷季节来临前,进行行间铺草、或秋季套种绿肥、或多种措施并用。8.1.3晚霜冻预防。在晚霜冻来临前,用稻草、杂草等覆盖茶树。8.2冻后护理8.2.1应按照受冻害的情况进行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8.2.2及早进行浅耕施肥,萌芽期发生冻害的,应及时进行根外追肥。8.2.3受冻后进行轻修剪的茶树,春茶应留叶采摘,以培养树冠。9病虫草害防治9.1防治原则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从茶园的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充分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9.2农业防治DB34/T2247—201449.2.1新建茶园或改植换种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9.2.2及时分批多次采摘,采除小绿叶蝉、茶毛虫等茶叶害虫,抑制其种群发展。9.2.3修枝清园,减少树丛中上部的病虫。9.2.4采用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以及高温干旱季节适时补水,雨季及时排水防湿等农业措施,减少翌年土壤中的越冬害虫。9.2.5清理的病枝及时带出茶园外深埋。9.3物理防治9.3.1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等形体较大、行动迟缓、易发现易捕捉的聚集性害虫的危害。9.3.2利用害虫趋性诱杀,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夜蛾科害虫,按每3公顷应配置1盏灯;用糖醋液、性信息素诱杀;在茶园间悬挂色板胶纸(板)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9.3.3利用防虫网等功能膜防病、抑制除草。9.3.4利用机械或人工办法防治杂草,减少草害。9.4生物防治9.4.1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黑卵蜂寄生性天敌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9.4.2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应按附录C规定执行。9.5农药使用准则9.5.1禁止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9.5.2植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前使用。矿物源农药应严格控制在非采茶季节使用。9.5.3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B。9.5.4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见附录C。10茶树的修剪与采摘10.1茶树修剪10.1.1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及修剪目的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培养树冠,复壮树势。10.1.2定型修剪。新植茶苗长至2足年,苗高25cm~30cm,主茎粗3mm以上时,在离地面15厘米处,留1~2个侧枝剪去。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定型剪口处,提高15cm修剪。第三次定型修剪的高度在第二次修剪口上提高15cm修剪,同时剪去细弱枝、病虫枝,剪口要平滑,定型修剪时间以春季茶芽萌动前为宜。10.1.3轻修剪。幼龄茶园经过3次定型修剪后,应经2次轻修剪培养宽阔的采摘面。每次修剪在原剪口上提高8cm~10cm,修剪时间宜在春芽萌发前进行。成年采摘茶园的轻修剪,在树冠蓬面剪去3cm~5cm,修剪时间在3月上旬。10.1.4深修剪。对鸡爪枝多,对夹叶增多,产量和品质下降的茶树,采用剪除“鸡爪枝”的办法,在树冠上部剪去叶层的一半,深度15cm~20cm,培养新的树冠。修剪时间以5月中下旬为宜。修剪后加强茶园肥培管理。10.1.5重修剪。对枯枝较多,育芽能力弱,产量低,芽叶瘦小,鲜叶品质差的未老先衰茶树和树冠衰老但骨干枝仍较强壮的茶树,采用重修剪,以重新培养生机旺盛的新树冠。修剪高度,一般离地40cmDB34/T2247—20145左右处剪除,机采茶园离地30cm左右处剪除。修剪时间应在5月中旬前结束,宜早不宜迟。修剪后及时追肥,在修剪前的秋季施足基肥。10.1.6台刈。对树冠衰老、枝干灰白、叶片少、产量低的茶树,采用台刈,离地面15cm左右剪除全部枝条,剪口要光滑。时间以春茶前为好。台刈前的秋季应施足基肥,台刈后应及时追肥,并通过定型修剪、打顶轻采、轻修剪和采养结合综合措施,重新培养新的树冠。10.2采摘10.2.1应根据茶树生育特性和所制茶类质量标准对鲜叶的要求,适时、分批、多次采摘。10.2.2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禁止捋采和抓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老叶和茶果。同时应对采茶工进行保证鲜叶质量的培训。10.2.3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篓或茶篮、茶筐盛装鲜叶。采下的鲜叶应及时运达加工场所,防止鲜叶质变和混入有毒、有害及其他杂物。10.2.4鲜叶采收前,应对采收工具、容器、运输工具及称重设备进行清洁维护,采茶过程中要保持上述设施的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10.2.5机采茶园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11转换期转换期按GB19630.1规定执行。转换期内茶园应本标准要求进行管理。12生产档案有机茶园生产者应建立生产档案,为有机茶生产保留和提供有效证据。生产档案至少保存5年,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茶园种植历史记录及使用禁用物质的时间及使用量。2)茶树品种及茶苗来源、数量和定植时间。3)肥料生产过程记录,施用堆肥的原材料来源、成分、比例、类型、堆制方法和使用量。4)控制病、虫、草害所施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