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860.2-2017 水稻秸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江淮区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860.2—2017水稻秸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第2部分:江淮区域TechnicalRegulationsofAccurateandQuantitativeCultivationforPlantingRiceCropofWheatintheConditionofStrawReturningtoFieldPart2:TheareasovertheYangtze-HuaiheRiver文稿版次选择2017-12-30发布2018-01-3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860.2—2017I前  言DB34/T2860《水稻秸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为系列标准,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沿淮区域;——第2部分:江淮区域。本部分是《水稻秸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中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本部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颍上县农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省农业生态大数据工程实验室、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颍上县昊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合肥市诚信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冠军、杜世州、张文静、乔玉强、夏云祥、赵竹、黄林生、曹文晖、高波、汪宗阳、贺文畅、谢兴宝、刘东、强光超、杨丽、万清华、冯家春、陶刚、冯树秀、程玉英、陈群、耿德升、李东平、许大军、王成、王良吉、刘辉、就海珍。DB34/T2860.2—20171水稻秸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第2部分:江淮区域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稻茬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和小麦机械播种、开沟、播后镇压、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本部分适用于江淮地区水稻茬小麦规模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NY/T995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DB34/T797-2008小麦旋耕施肥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DB34/T2654沿江江淮地区水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精确定量栽培PreciseandQuantitativeCultivation根据小麦生育和高产形成规律,以最必需、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技术定量化管理,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4产量目标选用弱春性小麦品种:产量450kg/667m2以上,有效穗40万/667m2以上、穗粒数32粒~36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选用春性小麦品种:产量350kg/667m2以上,有效穗35万/667m2以上、穗粒数33粒~38粒左右、千粒重38g左右。5播前准备5.1品种选择DB34/T2860.2—20172选用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适宜安徽省江淮地区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的弱春性或春性小麦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2008中4.2.3规定要求。5.2种子处理5.2.1种子包衣依据GB/T15671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播种前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5.2.2药剂拌种每100kg麦种选用27%苯醚·咯·噻虫200~600ml,或4.8%苯醚·咯菌腈100~200ml,加入适量水稀释成1~2L药浆,与种子充分搅拌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小麦全蚀病发生田块,选用上述拌种剂的基础上增加12%硅噻菌胺悬浮种衣剂,每100kg种子用药200ml,发病严重地区可提高药量到300ml,对水100~120ml混合均匀拌种。种子包衣处理适宜在播种前1~2周进行。5.2.3毒土处理地下害虫严重地块,每667m2用40%辛硫磷乳油500ml对水2kg,拌细土20kg,整地前均匀撒施全田。6秸秆处理6.1秸秆还田使用全喂入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同步完成水稻收割、秸秆切碎和扩散匀铺作业。收割机出草口加装并启动秸秆切碎抛洒还田机,水稻秸秆切碎长度≤10cm,切碎长度合格率≥90%,留茬高度≤15cm。6.2配套措施秸秆还田地块每667m2均匀撒施尿素5kg,或配合施用符合GB20287规定的有机物料腐熟剂2~4kg,结合深耕翻入土壤。7播种作业7.1播期早茬弱春性品种10月25日~11月10日播种,晚茬春性品种11月5日~11月20日播种。7.2播量适播期内,早茬弱春性品种每667m2基本苗16万~22万,晚茬春性品种每667m2基本苗20万~28万;播期推迟,播种量适当增加,每推迟3天,每667m2播种量增加0.5kg;11月20日后晚播田块,每666.7m2基本苗应控制在35万以内。7.3基肥DB34/T2860.2—20173每667m2施纯氮12~14kg、五氧化二磷5~6kg、氧化钾7~8kg。其中:基肥占总施氮的50%~60%、磷的50%、总施钾的50%~70%,拔节孕穗肥(占总施氮的40%~5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30%~50%);或根据当地测土配方试验结果确定基肥量。7.4播种机械7.4.1全还田防缠绕施肥播种一体机土壤墒情适宜条件下,选择全还田防缠绕施肥播种一体机。一次性完成直刀深旋、施肥、播种、独体镇压、秸秆覆盖等5道工序,宽窄行播种,行距12cm/30㎝。7.4.2水稻收获与小麦免耕播种同步一体作业土壤墒情适宜条件下,选择水稻收获与小麦免耕播种同步一体机。收割水稻同步实现小麦条播,一次性完成水稻收割、小麦播种、稻草覆盖等工序。7.4.3免耕条播机土壤过湿条件下,选择免耕条播机。一次性完成碎土、开沟、下种、覆土、镇压等工序。7.4.4旋耕起垄高畦作业土壤过湿条件下,选择旋耕起垄高畦播种机。水稻留高茬30cm以上,改进旋耕刀方向,旋耕过程中同步开沟起垄,机械条播。畦面1.7m,畦沟宽30cm,畦沟深16cm。7.5播深墒情适宜时,播种深度3~5cm。7.6作业质量小麦播种作业质量应符合DB34/T797-2008中5.5部分的规定。8开沟及时开挖沟渠,竖墒沟、横墒沟、出水墒沟应逐级加深,达到迅速汇集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土壤偏干先种麦后开沟、土壤偏湿先开沟后种麦。8.1田外沟播种前清理开挖田外沟,田外沟沟深60cm~80cm,底宽30cm~40cm。8.2田内沟使用圆盘开沟机开挖田内沟,竖墒沟沟深20cm~30cm,沟距3m~5m;横墒沟沟深30cm~40cm,沟距35m~50m;出水墒沟沟深40cm~50cm。土壤过湿时应降低竖沟沟距2m~2.5m,提高田内沟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并均匀抛洒,以增加对畦面覆盖,防止露籽现象。8.3清沟理墒开通沟头,清理沟泥,确保小麦全生育期间沟系通畅。DB34/T2860.2—201749播后镇压墒情适宜时使用专用平板镇压器镇压田面,利于促进全苗、齐苗和保墒防冻。10田间管理10.1冬前管理10.1.1群体指标早茬弱春性品种:主茎叶龄6叶~7叶,单株分蘖3个,次生根5条~6条,每666.7m2总茎蘖数60万~80万。晚茬春性品种:主茎叶龄5叶~6叶,单株分蘖2个,次生根4条~5条,每666.7m2总茎蘖数50万~70万。10.1.2化学除草参照DB34/T2654的规定执行。10.1.3因苗追肥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安全越冬。弱苗田块,每667m2施尿素4kg~5kg。10.2春季管理10.2.1群体指标早茬弱春性品种:主茎叶龄7叶~9叶,每666.7m2总茎蘖数80万~100万,高峰苗总茎蘖数控制在110万以内。晚茬春性品种:主茎叶龄6叶~8叶,每666.7m2总茎蘖数70万~90万,高峰苗总茎蘖数控制在100万以内。10.2.2化控防倒对群体较大、有倒伏风险田块在拔节期前用矮壮素类生长调节剂对水喷雾,防止倒伏。10.2.3追施拔节肥在拔节期麦苗叶色褪淡时,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施用总施氮的40%~5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30%~50%。10.2.4病虫防治以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其他病虫(麦蜘蛛等),具体防治方法详见附录A,具体用药量可根据药剂有效用量折算。10.3后期管理10.3.1目标防治病虫,防倒伏、防早衰。DB34/T2860.2—2017510.3.2一喷三防小麦抽穗扬花期以赤霉病、穗蚜为主治对象,兼治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粘虫等;结合防治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实施根外追肥。具体防治方法详见附录A,具体用药量可根据药剂有效用量折算。11适时收获腊熟末期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割,小麦收割作业质量参照NY/T995的规定。DB34/T2860.2—20176AA附录A(规范性附录)防治方法表A.1防治方法防治对象防治时期防治指标防治方法纹枯病冬前或返青期病株率达20%。每667m2用有效成分井冈·蜡芽菌26g,或苯甲·丙环唑9g,或噻呋酰胺6g,或烯唑醇7.5g,或井冈霉素A10g,或丙环唑10g。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天左右再防一次。白粉病返青至抽穗期病叶率达20%。每667m2用有效成分烯唑醇8g,或三唑酮10g,或丙环唑10g,或腈菌唑4g,或醚菌酯9g,喷雾防治。发病严重田块,7~10天后再补治一次。同时可使用芸苔素内酯、赤霉素、氨基酸寡糖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逆性,延缓衰老。锈病苗期至抽穗期大田平均病叶率1%时要立即进行普治,重病田要进行二次防治。赤霉病抽穗至扬花初期以赤霉病为主,兼治叶部病害。选择氰烯·戊唑醇、戊唑·咪鲜胺、丙硫·戊唑醇、咪鲜·甲硫灵、苯甲·多抗、苯甲·丙环唑、戊唑·百菌清、井冈·蜡芽菌、甲硫·戊唑醇、戊唑·多菌灵、咪锰·多菌灵、戊唑·福美双、氰烯菌酯、甲基硫菌灵和多·酮等。初花期667m2对水45kg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根据气候变化等视情开展第三次防治田间见病初期。发病严重田块应用上述药剂适当加大用量,以减轻病害后期危害损失。麦蜘蛛返青至拔节期1m行长(条播)麦苗有螨1500头或1百株麦苗(散播)有螨500头。每667m2用有效成分联苯菊酯1.2~2g,或阿维菌素0.2~0.4g。每667m2对水30kg均匀喷雾。蚜虫苗期至穗期百株蚜量苗期大于500头、穗期大于800头。防治苗期蚜虫可每667m2用有效成分吡蚜酮5g,或啶虫脒2g,或氟啶虫胺腈1~1.5g,或噻虫嗪2~2.5g,或吡虫啉4g,对水喷雾防治。后期穗蚜发生量大时,可选用高氯氟·噻虫、联苯·噻虫胺、高氯·吡虫啉、高氯·啶虫脒、氯氟·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注意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当天敌与麦蚜比大于1:150时,可不用药防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