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129-2018 皖西山区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3129—2018皖西山区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tandardizedproductionoforganicriceinwesternmountainousareaofAnhui文稿版次选择2018-04-16发布2018-05-16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3129—2018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凤台县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六安市植物检疫植物保护站、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金寨县农业委员会、安徽隆平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市诚信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白湖农场集团服务技术中心、南谯区植保站、凤台县水稻原种场、颍上县农业委员会、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超大种业有限公司、怀远县农技推广中心、宁国市农技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立权、何海兵、孔令娟、陆道训、尤翠翠、柯建、朱德泉、叶为发、刘海珍、康圣好、董连生、王良吉、赵磊、王献志、张广文、朱振江、祝尊友、陈茂娟、陈楠、谢宁宁、徐礼森、王华运、何清华、李佳新。DB34/T3129—20181皖西山区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皖西山区有机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产地环境选择、种植制度、品种选择、播种育秧技术栽插、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运输、贮藏等技术措施。本标准适用于皖西山区海拔600m以下有机水稻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19630.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NY/T2410有机水稻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DB34/T1344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DB34/T2101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DB34/T2653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皖西山区指经度115°20′~117°14′,纬度31°01′~32°40′,且海拔高度低于600m的区域。4通则4.1场地环境产地环境应符合NY/T2410的要求。4.2投入品使用与管理4.2.1生产者选择并实施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维持或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稻的健康。4.2.2在栽培管理措施不足以维持土壤肥力和保证水稻健康的生长条件,需要使用有机水稻生产体系外投入产品时,可以使用GB/T19630.1所规定的植物保护产品作为投入品,且应按照规定条件使用。4.2.3作为植物保护产品的复合剂的有效成分应是GB/T19630.1所规定的植物保护产品,不使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和神经毒性等物质作为助剂。DB34/T3129—201824.2.4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保护品、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城乡生产生活污水污泥等废弃物等,认证的产品中不得检出有机产品中禁用物质。5种植制度5.1皖西山区有机稻生产采用绿肥-水稻一年一熟制。5.2选用中稻品种,籼稻生育期<135天、粳稻生育期<145天。5.3水稻收获后种植紫云英,每667m2播量2.5kg~3.0kg种子,整个生长过程中,仅对长势较差的田块每667m2补施30kg~50kg腐熟有机肥。5.4水稻生长过程中,采用稻鸭种养相结合的多种管理方式,移栽后7天每667m2放置20只鸭龄15天的雏鸭,鸭群全天侯生活在稻田中,饲料主要以有机稻米碎米为主,至放鸭后4周,减少饲料投入量,鸭子食物来源以田间觅食为主。6品种选择6.1根据当地积温、光照等生态条件对品种的要求,选用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抗稻瘟病和稻曲病中等以上、米质达到农业部颁二级以上的水稻品种。6.2生产用品种每三年左右更新一次。7播种技术7.1种子质量种子符合GB4404.1中的良种级标准,禁止使用包衣种子。7.2晒种播种前选晴暖天气晾晒稻种1天~2天,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要求。7.3浸种催芽用于浸种的水源温度需保持常温,并采用日浸夜露的办法使水稻种子达到破胸露白即可。7.4营养土备制秧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00kg、有机稻生产专用复合肥100kg,连续旋耕2~3次后取表层熟化土壤,粉碎过筛,选取粒径2mm~5mm土粒为营养土。7.5播种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7.6育秧和秧田管理采用工厂化育秧,播量、播种方法和秧田管理等操作参照DB34/T1344的规定。8栽插DB34/T3129—201838.1大田整理紫云英绿肥田于4月下旬进行翻耕,耕深16cm~18cm,翻耕后晒垡2天~3天再灌水沤制。于插秧前5天左右进行旋耙整平,插秧前1天排干田水沉实土壤。冬闲田应实行冬翻,以冻垡、晒垡。8.2移栽8.2.1手工移栽人工移栽苗龄30天左右,株行距13cm*30cm,每穴基本苗籼稻3苗~5苗、粳稻5苗~7苗。8.2.2机械移栽机械移栽秧龄18天~22天,移栽方法和栽插密度,籼稻参照DB34/T2101的规定执行;粳稻参照DB34/T2653的规定执行。9肥料管理9.1基肥所有施用的肥料种类应符合GB/T19630.1的规定,施肥后耕翻地。a)冬闲田——每667m2施用2000kg~3000kg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50kg腐熟的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kg。b)绿肥田——每667m2施用1500kg~2000kg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50kg腐熟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kg。9.2追肥返青后每667m2施30kg~50kg腐熟的饼肥;水稻倒4叶时,每667m2再追施用30kg~50kg腐熟的饼肥。10水分管理各生育期灌水深度:浅水移栽、返青期2cm~3cm、分蘖期土壤湿润或1cm~2cm、拔节孕穗期2cm~3cm、抽穗开花期1cm~2cm、灌浆结实期土壤湿润或干湿交替,开花期如遭遇持续高温,采用5cm~8cm深水层灌溉,收获前一周排干田水。11病虫草害防治11.1病虫害防治11.1.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抗虫性较强的品种,且经常轮换品种。秧田期注重培育壮苗、合理肥水管理等方法控制或减轻病虫害发生。11.1.2生物防治:采用性诱剂或饲养赤眼蜂等捕杀害虫。11.1.3药剂防治:使用的农药种类应符合GB/T19630.1的规定,重点加强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DB34/T3129—2018411.2草害防治插秧前15天~20天对大田进行翻耕、灌溉、旋耙等多次作业,清除大田四周杂草残渣和杂草种子。移栽后可进行稻田养鸭进行除草,同时根据不同田块草情,及时人工除草。12收割12.1收割前对收割机械、包装物、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等进行清洁处理,并将相应的追溯标签固定于包装袋口。12.2收割前将田间倒伏和感病虫害的植株淘汰,以防止混入霉变或虫咬的稻谷。在水稻完熟期90%谷粒变黄时及时脱粒、晾晒。12.3水稻成熟后采用联合收脱、及时晾晒或烘干,使稻谷水分含量下降到13.5%(籼稻)或14.5%(粳稻)进入原料仓库暂贮。13运输13.1有机稻调运时应使用专用运输工具,使用前进行清洁处理,防止有害物质或杂质混入。13.2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13.3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14贮藏有机稻谷要求设专用仓库储藏。15质量追溯15.1产地地块图地块图应注明生产基地具体的范围地理坐标,标明基地内地块的大小和位置、地块号、边界、缓冲带以及排灌设施等,同时标出基地四周相邻土地及边界土地利用情况,建筑物、树木、水库、沟渠等。15.2农事活动真实反映各地块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地块编号、种植品种及其“种管收”全程耕作操作项目和投入品的种类、名称、数量、用途、使用时间、效果、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等信息。15.3生产投入品台账所有生产投入品都应建立台账记录,包括物资类型、来源、购买数量、使用去向和数量、库存数量等及其相应的购买单据。15.4收获记录收获记录包括收获日期、地块编号、种植品种、面积、产量、收获方式、晾晒或烘干等,同时设计编写批次号。15.5批次号DB34/T3129—20185批次号用于识别“批次”的一组数字加字母条形码或二维码,能有效追溯和审查该批次有机稻谷的生产历史。批次号包含基地名称代号、地块号、品种名称、收获日期、收获批次及生产者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