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30B40/49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968—2011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管理技术规范2011-03-21发布2011-05-01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3/T968—2011I前言本规范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总站。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艾德强、韩明霞、郭继军、张亚君、董晓玲、汤忠和。DB63/T968—20111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管理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的饲养管理、选育与繁殖、防疫与检疫、粪便及废弃物处理、牛奶盛装、贮藏和运输等要求。本规范适用于青海境内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技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GB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NY5045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NY5046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47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48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饲料使用标准DB63/T801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标准化养殖小区是指在适合奶牛养殖的地域内,按照人畜分离、集约化养殖要求,由若干农户自愿合作建设的、专门从事奶牛养殖,有一定规模,饲养设施和防疫设施完备,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技术规程统一,管理措施一致,奶牛生产相对集中或相对封闭的养殖区域。3.2全混合日粮(TMR)是根据奶牛的饲料配方,将切短的各种粗饲料与精料、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种添加剂在饲料搅拌设备内充分混合得到的一种营养平衡的日粮。4规模奶牛饲养规模按DB63/T801执行。DB63/T968—201125奶牛引进5.1引进奶牛前,小区牛场应做好环境设施、圈舍、饲料、饮水与防疫等的相关准备。5.2选择非疫病区、无任何传染病、来源清楚的健康牛。运输前应备齐准运证、兽医卫生健康证明(非疫区证明、防疫证、检疫证)、车辆消毒证件等。5.3引进奶牛应在隔离舍饲养15天后,经检疫合格,进行驱虫与免疫接种后进入奶牛舍。6饲养6.1制定奶牛生产计划根据小区建筑及设备条件、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制定年度奶牛生产计划。具体拟定奶牛饲料和物质供应计划、防疫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及经济技术指标等。6.2犊牛的饲养6.2.1初生期(0~7日龄)犊牛出生后应在0.5小时~1小时内第一次哺喂初乳,并应持续饲喂初乳3天以上;并注意初乳的哺喂及哺乳卫生;1周以后开始补喂犊牛料。6.2.2常乳期(8日龄~断奶)犊牛饲喂5天~7天初乳后,改用常乳饲喂,一直到60日龄。断奶时间一般控制在70日龄~90日龄,从犊牛出生后的第7天开始,除喂牛乳外,应加喂开食料、干草和水,也可以喂少量青草。6.3育成牛饲养6.3.1断奶~6月龄的饲养犊牛饲料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4月龄前禁止饲喂青贮等发酵饲料。6.3.27月龄~12月龄的饲养日粮以粗饲料为主,每头每天饲喂混合精料2千克~2.5千克。日粮蛋白水平达到13%以上。6.3.313月龄~初配的饲养适宜采用散放饲养,日粮以粗饲料为主,同时保证充足新鲜的饲料。定期监测体尺、体重指标,及时调整日粮结构。6.4青年牛饲养16月龄~19月龄的日粮以粗饲料为主,混合精料每头每天饲喂2.5千克,日粮蛋白水平达到12%,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控制在11千克~12千克。19月龄~预产前60天的混合精料饲喂量每头每天为2.5千克~3千克,日粮粗蛋白水平12%~13%。预产前60天~预产前21天的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控制在10千克~11千克,以粗饲料为主,日粮粗蛋白水平14%,混合精料每头每天3千克。预产前21天~分娩采用干奶后期饲养方式,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控制在10千克~11千克,日粮粗蛋白水平14.5%,混合精料每头每天4.5千克左右。6.5成母牛各阶段的饲养DB63/T968—201136.5.1干奶期日粮应以粗饲料为主,后期可适当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停奶前10天,确定怀孕和乳房正常后方可进行停奶。并及时调整日粮,逐渐减少精料供给量。6.5.1.1干奶前期(停奶~产前15天)日粮应以粗饲料为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2%~2.5%,粗蛋白水平12%~13%,精粗比以30:70为宜。可根据个体不同体况,增减精料饲喂量。应控制饲喂食盐、苜蓿。6.5.1.2干奶后期(产前15天~产犊)日粮应以干草为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5%~3%,粗蛋白水平13%,可适当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添加阴离子盐产品,促进泌乳后日粮钙吸收和代谢,不补喂食盐。做好产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产前7天开始药浴乳头,每天2次,不能试挤。6.5.2泌乳期的饲养6.5.2.1泌乳初期(产犊~产后15天)产前、产后应进行日粮转换,精粗比为以40:60为宜,自由采食干草。适应泌乳牛日粮,排尽恶露,尽快恢复繁殖机能。调控好精粗比例,防止奶牛过肥。6.5.2.2泌乳盛期(第16天~100天)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从占体重的2.5%~3.0%逐渐增加到3.5%以上。粗蛋白水平16%~18%,精粗比由40:60逐渐过渡到60:40。应多饲喂优质干草,对体重降低严重的牛适当补充脂肪类饲料(如全棉籽、膨化大豆等)并多补充VA、VD、VE和微量元素。应尽快使牛只达到产奶高峰,保持旺盛的食欲,减少体况负平衡。6.5.2.3泌乳中期(第101天~200天)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3.0%~3.5%,粗蛋白13%,钙0.6%,磷0.35%,精粗比以40:60为宜。此阶段产奶量渐减,精料可相应渐减,尽量延长奶牛的泌乳高峰。6.5.2.4泌乳后期(第201天~停奶)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的3.0%~3.2%,粗蛋白12%,钙0.6%,磷0.35%,精粗比以30:70为宜。7管理7.1犊牛的管理保持犊牛身体清洁卫生,定时对犊牛进行刷试。每天保证犊牛有足够的运动时间。犊牛出生后,在20天~30天去角。应保证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冬季饮温水。7.2育成牛及成年母牛的管理DB63/T968—20114做好发情鉴定、配种、妊娠检查等工作并做好记录。应根据体膘状况和胎儿发育阶段,合理控制精料饲喂量,防止过肥或过瘦。保持圈舍、产房干燥、清洁,注意观察牛只临产症状,以自然分娩为主,掌握适时、适度的助产方法。8防疫与消毒8.1措施8.1.1奶牛场应建立出入登记制度,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8.1.2职工进入生产区,穿戴工作服经过消毒间,洗手消毒后方可入场。8.1.3新招员工必须经健康检查,确认无结核病与其他传染病。8.1.4奶牛场员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患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在场外治疗,痊愈后方可上岗。8.1.5奶牛场不得饲养其他畜禽,禁止将畜禽及其产品带入场区。定点堆放牛粪,定期喷洒杀虫剂,防止蚊蝇孳生。8.1.6死亡牛只作无害化处理,尸体接触的器具和环境作好清洁及消毒工作。8.2消毒8.2.1消毒剂选用符合NY5046的消毒剂。8.2.2环境消毒牛舍周围环境每2周~3周用2%的烧碱消毒或撒一次生石灰;牛舍地面、墙壁进行喷洒消毒后,经24小时干燥后方可进牛。8.2.3车辆消毒小区门口消毒池使用2%的烧碱液或煤酚皂溶液对道路、进出场区的车辆进行喷雾消毒。8.2.4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需更衣,经紫外线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8.2.5挤奶用具的消毒每次挤奶前应用清水进行冲洗,奶车、奶罐每次用完后内外彻底清洗、消毒一遍,水温要求35~40℃。挤奶器及辅助设备应定期通刷、清洗,每周2次。8.3防疫按NY5047的规定执行。8.4检疫牛场每年进行结核、布鲁氏菌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定期检疫。8.5奶牛保健8.5.1乳房卫生保健DB63/T968—20115应经常保持乳房清洁,注意清除损伤乳房的隐患。挤奶时清洗乳房的水和毛巾必须清洁,水中可加0.03%漂白粉或3%~4%的次氯酸钠等,毛巾要消毒。挤奶后,每个乳头要消毒,挤奶人员、挤奶器等工具一定要做好清洗消毒工作。8.5.2蹄部卫生保健牛舍、运动场地面应保持平整、干净、干燥,保持牛蹄清洁、清除趾间污物或用水清洗,坚持定期消毒,每年对全群牛只肢蹄普查一次,对蹄变形牛于春、秋季节统一修整。对蹄病患牛及时治疗,促进痊愈,坚持供应平衡日粮,以防蹄叶炎发生。8.5.3营养代谢病监控高产牛在停奶时和产前10天左右作血样抽样检查,测定有关生理指标。应定期监测酮病,产前1周、产后1月内每隔1日~2日监测一次,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加强临产牛监护,对高产、体弱、食欲不振的牛在产前一周可适当补充20%葡萄糖酸钙1次~3次,增加抵抗力。9投入品的使用9.1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5048规定。9.2兽药使用按照NY5046执行。10粪便及废弃物处理10.1处理方法粪便、褥草及其他污物等应运送到贮粪场及时进行处理,废物处理场要严格管理。每天牛舍及运动场内的粪便及污物应清理1次。10.2病死牛及产品处理10.2.1对于非传染病及机械创伤引起的病牛只,应及时隔离进行治疗,牛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应及时隔离病牛,病牛所产乳及死牛应及时定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按GB16548的规定执行。10.2.2使用药物的病牛生产的牛奶不应作为商品牛奶出售。11挤奶11.1准备挤奶前先用温水(45℃~50℃)清洗,先洗乳头,而后洗乳房底部及乳区,自下而上擦干整个乳房,同时按摩乳房。11.2鲜奶的盛装放入已消毒的容器内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牛奶变质。DB63/T968—2011611.3鲜奶贮藏和运输鲜奶贮存与运输应符合NY5045的规定。11.4患有乳房炎的牛,用药后,鲜奶严禁出场;休药期满,经抗生素检测,无残留后方可上市。12生产记录管理12.1建立奶牛生产记录制度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奶牛饲养小区、统一奶牛饲养小区管理规则、制定防疫消毒制度、进行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指导、饲料和饲养标准、进行配种与品种改良,集中挤奶的方式。12.2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兽药使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岗位培训与考核制度等。12.3生产记录填写畜禽引种、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购买、兽药购买、饲料投喂、配种、免疫、治病、消毒、无害化处理等记录,见附录A。12.4繁殖记录填写发情、配种、妊娠检查、流产、产犊、产后监护及繁殖障碍牛检查、处理记录等。12.5兽医记录建立并保存奶牛的免疫程序记录、保存患病奶牛的治疗记录、疾病档案等。12.6饲草料的购入及加工记录建立饲草料的购入、加工处理方法和使用记录。12.7档案管理对繁殖记录、疫病防治与诊疗记录、育种记录、生产记录等做好整理归档工作。12.8人员管理12.8.1小区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应经过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获得从业资格证书。12.8.2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患有人畜共患疾病者不得从事养牛工作。12.8.3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饲养员严禁相互串舍,场区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12.8.4外来人员和参观者不得进入生产区,如必需进入,须严格按消毒程序进行严格消毒,严禁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其他物品,并遵守场内一切规章和防疫制度。DB63/T968—20111AA附录A(资料性附录)畜禽养殖档案生产记录见表A.1。表A.1生产记录(按日或变动记录)变动情况(数量)圈舍号时间合计出生调入调出死淘存栏数备注注1:圈舍号:填写畜禽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的此栏不填。注2:时间:填写出生、调入、调出和死淘的时间。注3:变动情况(数量):填写出生、调入、调出和死淘的数量。调入的需要在备注栏注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编号,并将检疫证明原件粘贴在记录背面。调出的需要在备注栏注明详细的去向。死淘的要在备注栏注明死亡和淘汰的原因。变动合计=出生+调入-调出-死亡。注4:存栏数:填写存栏总数,为上次存栏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