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可持续创业》课程教学实践报告China-BELL2006Conference报告内容•课程简介–内容结构–教学方法–课程控制•体会感想–经验–启示–局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商业创新与创业•理念阐释: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是企业持续“谁的发展”的问题。企业首先要持续企业的发展。而自然环境和相关社会领域中不断升级的可持续性问题和挑战,要求传统工商企业采取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策略和行动,争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为创业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使命和机会。因此,相应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将是参与未来竞争的企业家和经理人所必备的战略思维和商务技巧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一、课程内容结构•在商学院相关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开课申请(创业?)–与“EM”、“CSR”等课程的关系–与创业课程的关系?•主旨框架、学习目的、问题领域、课堂内容安排1课程的主旨框架•回答21世纪的管理挑战–航向: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公民社会+自然环境)–航线:商业途径(价值创造:化解竞争)–续航能力:韧竞争力(基于四种资本的动态组织能力)•重塑管理者角色–经理人到创业家的连续谱系–商业思想与管理理论+自主行动学习2课程学习目的•理解企业面临的环境及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进而理解影响未来企业经营的因素中一些根本性的转变,以及这些转变所蕴涵的创业机会;•学习目前领先企业所创新及发展的思想和方法,讨论可持续导向企业的创新和创业案例,将基本的经济学及管理学原理运用于可持续创业的具体分析之中;•针对某些给定或自选的产品或市场,通过小组调研及有组织讨论,深度参与可持续创业策略的开发过程及创业策划的操作实务,获得可持续创业的第一体验3主要针对的理论及实践问题•如何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新技术及商业模式进行创业或二次创业,比如新能源、废弃物资源化、缓解贫困及公共卫生等(背景是市场创新及公共事业市场化);•如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中可持续性导向的创新与创业,比如绿色制造、环保材料、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等(背景是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联盟和运营模式的创业,比如工业生态、供应链绿化、环保专业运营/咨询服务等(背景是全球化及信息化)教材读物•复印资料•PaulHawken,AmoryLovins和HunterLovins著,自然资本论(NaturalCapitalism)―关于下一次工业革命,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C.K.Prahalad著,金字塔底层的财富(TheFortuneattheBottomofthePyramid)--在40多亿穷人的市场中发掘商机并根除贫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其他4课堂内容安排第一课可持续发展与创业机会第二课环境创业的先行者第三课超越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因素第四课企业内部的可持续创业与创新第五课创建“无形交易”市场:可持续愿景第六课产业生态学原理第七课与创业者对话(安排企业考察)第八课可持续性的测量:未被发现的优势第九课可持续创业的融资第十周可持续创业的政策资源考试周小组项目正式报告•《可持续创业》课程计划执行及调整情况备忘二、教学方法•理论参照体系?–理论基础+核心知识•案例教学•研究项目•在场学习5课堂讲授及案例讨论•讲授比例:30%–可讲授性(关于可持续性的规范、实证)–结合自身研究工作–邀请特定领域专家讲授•案例比例:30%–典型案例(Xerox/05,Cemex/06……)–案例的缺陷,模拟练习?6小组项目与在场学习ActionableKnowledge•小组项目•在场学习小组项目简介•沃德韦尔公司移动供热•天地人公司污泥超声处理•九汉天成公司沙漠苁蓉•燃料电池•碳交易三、课程控制•进度•逻辑完整性•参与程度的维系–个人关系–深度参与7考核方式•课堂参与(40%)•小组项目报告(20%)•个人自评(20%)•小组内部互评(20%)8进度安排•课程进度–大纲•项目进度–计划•个人进度–日志9结构化•平行列举主要议题–逻辑范式及学习次序?–参考“课堂内容安排及调整情况”•理想化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形成标准化课程的可能性?–如何“交货”?•形象化或比喻–MatrixTrilogy•实验课,而非基础理论课–SNAFU(situationnormal,allfouledup)10课堂之外•市场调研•企业参观•政府访谈•技术咨询•创业冲动•融资沟通•研究兴趣四、效果及经验•参与程度与反馈–课堂参与–功夫在课外–邮件沟通–组长负责制–比较05暑期课程•经验概括11经验•理解学习过程中的递增式反复(新鲜/陌生~熟悉/不满足),即旋进性–承认这是一门关于商业思想和技术的课程•建立信任–客观评价自己作为教员的能力可信度(知识体系、学科背景)–明确宣布事先精心准备的计划(课程进度安排、教学方式、评价政策)–个人沟通,了解学员背景经验原则不如责任感•必要的前期工作–联系备选合作企业(合适的企业?)–尽量丰富支持性的资源,例如政府、专家、卓越的大公司等•争取让学员认识到,教员是“受深思熟虑的坚定信念和责任感驱动”五、局限与困难•教材问题•评分方法问题•教学技术问题•考虑增加的内容–Community-basedenterprise等–研究方法(借鉴AFL,BND,WCP三角框架)六、启示与建议•如何取得合法性、如何主流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生存之道–教与学的兴趣–临界点(世上本没有路)–公民精神:相信自己可以makeadifference•共同推动Q&A谢谢!联系方式:dnyang@gsm.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