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001一、填空题(共10道试题,共10分。)1.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我们可以将当代所有的社会组织划分为两大类,即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又可分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将非政府组织中的非营利性组织称为(非政府公共组织)。.(政府失效)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况。4.所谓(政策议程),就是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高度关注的已经得到初步建构的公共问题正式成为纳入讨论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5.根据公共政策对社会有关群体的影响来分,公共政策可分为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公配性政策)。6.教育不公平问题是典型的(结构性)公共问题,是由社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明程度的影响。7.公共政策的执行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四种: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8.政策问题的结构反映的是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结构中等的政策问题和(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9.制定政策的关键因素是(政策问题),其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发现到建构、直至最终确立的过程。10.根据公共政策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1.国家预算的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预算的执行与监督)、国家决算。2.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始于政务公开,而政务公开的工作则是从“(村务公开)”起步的。3.在形式多样的公共组织中,(政府)是最典型的公共组织。4.(公共管理伦理制度化)是将公共管理领域中达成社会共识的伦理取向以硬性的法律、规章等形式规范化、系统化,形成相关表述。5.(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决策功能,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分析、加工、存储、整理和传播的系统过程,其用于管理决策,作用是提高管理效能。6.1993年8月,《国家么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标志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最终确立。7.(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8.公共财政管理是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等管理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财政预算与决算)、预算会计、政府审计等内容。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是(国家公务员制度)。10.在某一特定规模的公共组织内,公共组织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关系。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10分。)1.在众多的政策执行理论中,(B.管理理论)强调政策的执行是一个管理过程。2.下列哪项不是属于非政府公共组织?(D.企业)3.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B.双重性)。4.(D.公共政策的合法化)是政策规划阶段的最后一步,是通过特定程序和行为使政策取得合法的地位。5.下面哪一项不是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C.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6.涉及的决策者或决策部门较多;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数量以及各个方案的后果是未知的;决策者的价值目标或者是不清楚的,或者是相互冲突的,无法按统一的标准排出优先顺序;决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难以估计,这样的政策问题属于(C.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7.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A.亚当·斯密)。8.在众多的政策执行理论中,(D.交易理论)认为政策的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9.下列哪项不是公共管理的特征(B.公共管理所需要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10.公共政策执行的起点是A.政策宣传)。1.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时间是(2008年5月)。2.公共财政可以维持社会总需求和供给的大体平衡。在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公共财政应该(D增加支出)。满分:1分3.国家预算按其具体收支指标测算方法的不同,可分为(B.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4.西方居于主流地位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什么?(B.公务员制度)5.公共组织的各部门或机构在水平方向上按不同职能进行分工,分别指挥和监督下级部门或人员的工作,这种公共组织属于以下哪种结构类型?B.职能式结构6.下列哪个是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最根本特征?(A.公开考试、择优录用)7.下列哪个不是适宜采取宽管理幅度的公共组织的特点?(A.工作任务复杂、工作差异大)8.在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中,哪种类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领导隶属关系清晰,权力与责任明确,缺点是权力高度集中?(A.直线式结构)9.以下哪个不是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特性的正确描述?(A.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只有一个即效率。)10.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劳动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以积累、延续和增强。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也会上升,人力资源投资的收益率在上升,劳动者自己可以支配的收入也在上升。这反映了人力资源的什么特性?(D.高增值性)三、简答题(共3道试题,共30分。)1.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答: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1、管理认知能力;2、管理诊断能力;3、管理决策能力;4、人际沟通能力。2.公共政策论证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答:公共政策论证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六点:1、政策信息;2、政策主张;3、立论理由;4、立论根据;5、驳论;6、可信度和可行性。3.简述转型时期我国公共管理者角色的转换。答:转型时期我国公共管理者角色有以下转换: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1.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有:1)、确立组织目标。2)、收集信息。3)、预防供需。4)、编制人力资源规划。5)、实施与评估人力资源规划。2.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答:绩效评估的程序是由多种指标、方法和技术组成的系统,它不仅反映评估的先后顺序,也是绩效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合理安排。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明确评估目的。2)、确定评估对象。3)、制定评估具体方案。4)、收集、整理评估信息资料。5)、实施评估并编制评估报告。3.电子政务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电子政务的主要作用是:1、拓展政府服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2、扩大公民参政渠道,更新参政技术手段;3、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促进公共管理公开。四、论述题(共2道试题,共30分。)1、为了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如何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的系统机制?答: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公共管理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趋势,日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良好的制度保障是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优化政策制定的系统机制,完善以决策中枢系统为核心,以咨询系统、信息系统、监督系统为辅助的协作有序、相互作用的组织体系。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的系统机制有:1、要理顺行政决策系统中各种政策制定主体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限、职责和范围。2、加强各级、各类行政决策制定咨询研究机构的建设,建立重大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专家参与机制。3、为保障政策制定的民主和科学,要提高政策制定者的素质,除了提升其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还要注意重点培养其对于现代决策理论、方式、方法、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政策制定人员的年龄、知识、能力对于群体结构进行优化。4、加强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互动,建立开放透明的机制,广泛地收集政策信息。2.试述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答:政府的职能即政府的职责和功能。转型期我国政府由于职能的错位、越位和缺位,削弱了政府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的能力,甚至导致某些管理职能扭曲。新时期政府应是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政府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器”。职能是动态的,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政府职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转换和发展。政府应根据转型期的社会特征,科学地界定政府的职能,并予以开发和创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现实的挑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应从以下方面定位:(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1.试论直线-职能式公共组织结构的优缺点。答: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是直线式结构与职能式结构相结合的结果。它吸取了直线式结构和职能式结构的优点和长处,试图扬弃它们的缺陷和不足,是前两种组织形式的综合与发展。优点是:在直线——职能式结构中,既有统一的指挥系统,又有较合理的决策和监督系统。由于直线管理者的部分职责和任务由职能职能机构的管理者承担,所以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处理本职权范围内的主要业务,更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由于职能机构的管理者没有直接的指挥权,而是要通过最高领导的参予与决策和监督,所以有利于着眼全局和统一领导。缺点是:由于直线——职能式结构包含了两种结构形式,两者之间可能会出现矛盾矛盾和冲突。因此,如何调整、改善直线机构与职能机构之间的权责关系,是直线-职能式结构组织提高自身效率的主要问题。2.试述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答:答:公共财政是指国家为满足其社会公共需要,以社会剩余产品的分配为主的收支活动,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公共财政是以克服市场失灵为范围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因此需要政府进行适应性调节,对市场进行干预,但政府介入的最终目的仍是为了维护或确保市场的正常运作,克服市场失灵,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要矫正市场缺陷,应涉足市场不愿参与或无力参与的领域。政府既要引导竞争,又要限制垄断;既要讲究效率,又要注重社会公平;既要经济稳步发展,又要抑制通货膨胀。因而,关于现代政府所具有的职能,一般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资源配置职能。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的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但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状态,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结构。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克服市场失灵,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首先体现在提供公共产品上。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因此难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只能由财政来进行供给。其次,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还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并解决垄断问题。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即国内生产总值)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两个方面。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所决定的初次分配状况是由竞争和效率决定的,往往导致收入结果的不公平,客观上要求社会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的再分配机制。市场本身不能提供这种再分配机制,只有依靠政府以非市场的财政手段来完成这一任务。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个人财产的多少和对生产所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这种分配可能是极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整和改变。收入分配职能,就是政府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三、稳定经济职能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手段,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适度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五、案例分析题(共1道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