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作文人物素材阅读摘抄——袁隆平人物素材六:袁隆平人物介绍: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这其中,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氏”。2019年9月17日,建国70周年之际,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事例一——梦想。年轻时,袁隆平经历过苦日子。解放前,他曾亲眼看见过倒在路边的饿殍。上中学时,他喜欢游泳,但是经常饿到游不动。他常听人们说,“再大的金元宝也比不上两个馒头”。这些经历让他有了“强国必先强农”的认识,学农之后,他又逐渐认识到“强农必先强种”,于是,梦想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我有一个梦,叫做‘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到稻穗下乘凉。”为了这个梦想,袁隆平奋斗了一生。最终,“杂交水稻”让他功成名就,也让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安全有了保障。事例二——艰苦奋斗。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1953年毕业时,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学校地处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在这里,他一呆就是十八年。从城市到农村倒还好适应,反正搞得是农业技术研究,一心钻在地里做科研就好。难以适应的是之后到来的政治运动,大形势逼迫之下,想安心搞科研也成了奢望。他的秧苗不止一次被人为损坏,最严重的一次,试验田全部被毁,他从一口井里打捞起五根秧苗,这才保住了珍贵的样本。为了远离派系斗争,他辗转到云南、海南等地继续育种研究,连着七年春节没有回家。在此期间,他先后做了三千多次杂交水稻试验,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1970年,实验才取得了突破,1973年杂交水稻试种成功,1975年全国大面积推广。1981年,国家科委授予袁隆平特等发明奖。在领奖台上,他迎来了人生第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此时,距离他开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个年头。二十多年的风吹日晒,三千余次反复试验,袁隆平的经历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事例三——创新说起来颇有点传奇色彩,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兴趣,起始于一株特殊的水稻。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在安江农校早稻品种试验田,30岁的青年教师袁隆平,被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吸引了。这株水稻株型优异,穗大粒多。他蹲下身子仔细数了数稻粒,竟然有230多粒,远远超过普通稻穗。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要知道在当时,“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已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权威结论。但袁隆平没有屈从于所谓的“权威”,他给这株水稻做了记号,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决心一探究竟。谁知道这一探就是半个多世纪。从“三系法”杂交水稻到“两系法”杂交水稻,从超级杂交稻一期到二期,从纸上理论到田间沉甸甸的稻穗,袁隆平一路攻难克艰,始终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而水稻平均亩产也从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如今的最高纪录是1200公斤。试想,如果袁隆平当年迷信权威,没有足够的探索精神,哪会有今天的”杂交水稻之父“?如果他在科研上固步自封,没有持续的创新意识,哪会有水稻品种的不断更新和亩产量的节节攀升?如今,年近九旬的袁隆平早已获奖无数,名满天下,但他依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他又瞄准了一个新目标——“海水稻”。所谓“海水稻”,是指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水稻。如果这项研究取得成功,相当于给国家增加了1亿亩耕地,最少能多养活1亿人口。这对于耕地面积偏少的我国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事例四——淡泊名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技术是“摇钱树”,有机构评估“袁隆平”这个名字的品牌价值就高达1008亿元。如此看来,袁隆平绝对能算是科学界的“首富”。然而这位“首富”花钱却颇为“小气”,作为老车迷的他,座驾只是几万元的国产车。他把获得的奖金都放到了基金会,用于奖励杂交水稻研究。“不错,我身价1008亿,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在一次采访中,袁隆平如是说。他还说:“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昨天穿的那件15元的衬衫,穿着很精神呢。我的卡西欧手表260元,鞋子120元。要说一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泊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1000多元的衣服和五六十元的衣服没什么区别。”事例五——培养兴趣爱好。虽然一生热爱学习,但袁隆平并不是一个只懂学术和科研的书呆子,相反,他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如他的秘书小辛所言:“老头儿排球、音乐、游泳、飙车,样样是把好手。”袁隆平擅长拉小提琴。早年,在都市里长大的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那个穷山窝窝里工作,一晃就是十几个春秋,孤独寂寞在所难免。每当这种时候,他就拉上一首《梦幻曲》、《蓝色的多瑙河》或舒伯特的《小夜曲》……以此来调节心情。袁隆平说,“音乐是人生的补药。”有音乐作伴,他艰苦的科研生活就有了一抹轻松亮丽的色彩。袁隆平还热爱排球,在年轻时候,他一直是主攻手,是省直排球队的主力队员。“我在场,就赢;不在场,哼,就输呗。”到老年,只要时间允许,他经常还要打上几局五人制老人排球。游泳更是袁隆平的强项。上高中时,他就获得过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一直到古稀之年,他还不时忙里偷闲,跟老伴去游泳池舒展身子。袁隆平的身体素质一直很好,年近九旬还能搞科研,出成果,这与他热爱运动有着很大的关系。从袁老身上我们能得出一个道理:业余爱好貌似无用,实则有大用。它能调节心情、强健体魄,让我们以更加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