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1、概念:发展: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儿童发展主要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以及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2、研究任务:wwh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年龄阶段);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3、近现代的儿童观(1)近代:洛克:白板说;1夸美纽斯:○教育目的和作用:来世;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直观巩固量力系统循序渐进;《母育学校》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2卢梭:性善论;自然教育理论(核心、目的、阶段、方法)○3裴斯泰洛齐: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赫尔巴特: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体系(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经验、兴趣;统觉)4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理论(任务:家庭教育的补充;方○法:自我活动、游戏、社会参与;课程:恩物、游戏、歌谣)5蒙台梭利:儿童具有内在生命力、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内容:自由活动、感官教育、读写算、实际生活练习、自我教育;实施:儿童:作业;教师:有准备的环境杜威: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需要教育而适应社会。(2)现代:19世纪后半期,德国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专著。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达尔文)掀起了儿童研究运动。德国施太伦对儿女进行了0-6岁的观察,《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3)中国近代:20世纪初翻译西方儿童心理学著作。陈鹤琴最早开创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之研究》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个案研究的开拓者;中国儿童早期发展追踪研究典范的开创者;心理测验开拓者之一,1921《智力测验法》1932《测验》杂志。20c60s,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是先天和后天作用的结果。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类型(1)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2)整体研究和专题研究(3)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4)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之间和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基本方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已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方法。1轶事记录法:有价值○2时间取样法: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方面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3事件取样法:以某一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为观察对象,记录○经过及前因后果(2)调查法1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资料的一种方法。根据控制程度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2问卷法:和访谈法类似,将研究的问题印在纸上,并要求○参与者以问卷的形式作答。(3)实验法: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地操纵和控制一定的变量以观测个体的反应,进而揭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按照实验场地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4)测验法: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儿童进行测查,从而研究儿童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格塞尔成熟量表;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1格塞尔认为,婴幼儿的行为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有次序的过○程,反映了神经系统的不断成长,因而可以把每个成熟阶段的行为模式作为智能诊断的依据。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婴幼儿进行测查:一为动作,分粗动作和细动作;二为顺应,测查婴幼儿顺应新环境的能力;三为言语,四为社会应答,指与周围人们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将婴幼儿在这四个方面的表现与正常儿童的发展顺序对照,可分别得到在每一方面的成熟早熟以及发育商数。由于发育商数提供了发育速率的指标,因此对临床诊断有相当大的价值。2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这个测验的目的是为了把异常儿童和一般儿童区分开来,并对其进行特别的教育。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虽然编制得比较粗糙,但它以智力的G因子作为测量目标,用年龄作为智力测量单位,这些均意味着为科学的智力测验找到了正确前进方向,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5)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成本低,省时省力。不足在于不能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横断研究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曲线有可能受到“世代效应”的影响。(2)纵向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特点是,通过长期追踪,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料,从而系统了解量变与质变的规律。不足:周期长、费用大;练习效应(3)聚合交叉设计(时序设计/动态研究)是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4)跨文化研究亦称交叉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1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2物理环境包括物理经验和展,是发展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社会环境是指在于社会相互作用中获数学逻辑两种经验;○4平衡是儿得的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童内部的一种自我调节过程,也是主体内部存在的适应环境的机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2)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婴儿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一些低级图式。这一阶段,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2-7)开始使用表象和词来描述外部世界;自我中心;泛灵论;不可逆(transductivelearning);不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7-12)能在具体事物或具体形象的帮助下○进行逻辑思维。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和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守恒、可逆4形式运算阶段(12-15)能以抽象的词语进行思维,根据○假设进行逻辑运算,接近成人2、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1)心理发展观(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的心理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2)内化说(基础是工具理论);(3)最近发展区3、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依德:人格有三个层次: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其中,本我是占比最大的一个部分,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学前儿童基本需要的源泉。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依次是口唇期(0-1)引导幼儿吸吮乳房和奶瓶,若未满足,以后可能会吃手肛门期(1-3)从憋住大小便然后排泄中获得快感,家长要训练上厕所性器期(3-6)发现性刺激的快感,依恋父母潜伏期(6-11)男孩和女孩开始各自以同性父母为榜样来行事,自居作用生殖期(12-)性冲动再次出现,若之前发展顺利,会顺利过渡到结婚生子弗洛伊德强调个性形成和儿童的早期经验有关,缺陷:带有假设性,不能被证实(2)埃里克森: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或任务,而这一危机是每个人在这一阶段必须解决的。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自主对羞怯(1,5-3),主动对内疚(4-5),勤奋对自卑(6-12),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4、信息加工理论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人如何注意、选择和接收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和指导自己的行为等。5、生态系统理论由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提出,强调个体发展嵌套于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环境系统之中,儿童的发展是其与生态环境作用的结果,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环境由5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1微观系统:儿童成长中直接接触和产生体验的环境如家庭、○社区、幼儿园2中间系统:两个或多个微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如家庭和学校的关系3外层系统:个体并未直接参与其中,却对其成长产生着影○响的那些环境以及这些环境的练习和相互影响:父母工作的性质4宏观系统:个体所处的整个的社会组织、机构和文化、亚○文化背景,涵盖了前述所有系统,并对它们发生作用(法律,习俗)5时间系统:个体的生活环境及其相应的种种心理特征随时○间推移所具有的变化性及其相应的恒定性。如:一个人随成长和生活结构的变化会形成各种相应的心理特征。四、学前儿童认知与思维发展1、感知觉发展(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包括视听嗅触动平衡。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个别属性,主要有视听嗅味触;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人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主要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感觉是个体探索外部世界认识自我的第一步,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1视觉:视觉系统未发展成熟,需要时间,但有些功能发展○较快:视觉集中、视敏度和颜色视觉。视觉集中:通过两眼肌肉的协调,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视敏度:人分辨细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俗称视力。6个月大的婴儿即可达到成人的视力水平。颜色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2听觉:听觉的发生:6个月的胎儿对声音有反应,儿童一○出生听觉系统就已经起作用,对不同声音有不同反应。听觉的发展:视听协调、语音感知(母亲)、音乐感知3触觉:是皮肤感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刺激大脑发育的良○好手段。是幼儿探索世界和认识自身的最重要的手段。喜欢啃自己的手脚,来认识自己和周围物体的存在。良好的抚触能促进婴儿的情感发展。婴幼儿的触觉主要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婴儿对物体的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探索的。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幼儿真正触觉的开始,标志是伸手能够到东西。感觉规律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感觉的补偿作用。(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知觉不同。1形状知觉是人们对物体形状的感知能力。幼儿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3岁)→椭圆-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4-5)。配对-指认-命名2空间知觉:反映物体之间的关系的知觉,包括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深度知觉(距离知觉):人判断不同事物之间距离的能力,6月大有。方位知觉是人对自身或物体所处位置的反映,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方面。一般来说,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对方位词的掌握。3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的发展与年龄呈正相关,7-8岁时间知觉迅速发展;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4规律:○知觉的选择性: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的现象。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此来把它标志出来。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属性、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