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亡羊补牢【教学设计】设计说明《亡羊补牢》是一则古代寓言,出自《战国策》。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教法学法: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学具: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二、复习巩固1、读句子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2、检查字词:(男女生比赛度)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多音字:圈“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字或者词语解释(亡、补、牢)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2、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亡羊补牢如果分成两部分来讲应该怎样分比较好?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说的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朗读课文,想一想那几个自然段讲的丢羊,那几个自然段讲的补牢?生:丢羊(1-4)补牢(5)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出示自学提示:(课件)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句式变换(一、二)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句式变换(三)5、讨论交流。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五、体会寓意。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六、总结全文。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师总结: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板书设计:寓言两则:亡羊补牢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结果再也没丢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学情分析】《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对故事中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作的最高概括,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读课文理解故事的意思,但对于其中的道理还是懵懂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认真体会,还需要利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和总结,让孩子们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会街坊和养羊人的心理活动,能够自己看出其中的寓意。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查阅资料,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课文中的“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需要学生查字典和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其意思。效果分析因为本课时是《亡羊补牢》第二课时,所以主要注重理解街坊和养羊人对话时的心理活动的理解。在课堂上首先带同学们复习词语,在复习时发现“窟窿、羊圈”还是有个别同学发音出现错误,在讲解对话时,我让同学们换位思考体会街坊和养羊人心理活动,通过四次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其寓意,同学们对角色扮演很感兴趣,尤其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演一演,带上动作和表情极大的提升了学习兴趣。本节课完成了教学预订目标,课堂效果较好。教材分析:《亡羊补牢》是一则古代寓言,出自《战国策》。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本课有6个要会书写的生字,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3个多音字“圈、钻、结”。课文总共五段,主要是讲了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评测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亡羊补牢”中“亡”的意思是(),“牢”的意思是()“亡羊补牢”的意思是()。(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我明白了()的道理(3)如果你是养羊人,修补羊圈之后发现羊再也没有丢过,你会对街坊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2、按要求写句子。(1)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改为被字句)(2)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改为陈述句)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本堂课我十分重视“读”,以问题为引领,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出感受,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谈话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含义。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解释清楚这个成语的意思。在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我觉得这节课结束的比较仓促。说明我对课堂的节奏把我的还不是很好,如果在最后可以让同学们在发挥想象养羊人再也没有丢过羊会想些什么,会对街坊说些什么,然后再总结同学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样会更好些。课标分析:本课是新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二课《亡羊补牢》。第二课时主要是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即使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也不晚。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