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练好小楷?先临好十种小楷经典字帖一、钟繇《荐季直表》推荐理由:《荐季直表》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缩影。钟繇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卫夫人所崇敬的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据说钟繇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但是钟繇写得最好的是楷书,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钟繇小楷书法作品《荐季直表》局部二、钟繇《宣示表》推荐理由:《宣示表》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字体端整古雅,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传说王导东渡时将《宣示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了王羲之,王羲之后来又将它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之后传下来的是王羲之的临摹本。钟繇小楷书法作品《宣示表》局部三、王羲之《乐毅论》推荐理由:如果说三国时期钟繇的小楷是楷书的萌芽期,那么到晋代王羲之的《乐毅论》,楷书就已经到了成熟期,《乐毅论》笔笔精到,无一笔含糊,楷法成熟,释智永认为《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据说唐太宗最为宝重的书迹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与《乐毅论》。当年唐太宗还将最初的《乐毅论》摹拓分别赐给了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六人,摹本的传布范围也只限于皇亲国戚或近侍大臣,世人罕见其貌。王羲之小楷书法作品《乐毅论》局部四、王羲之《孝女曹娥碑》推荐理由:《曹娥碑》结体取扁势,与传为王羲之的其他小楷书法作品相比,这块碑的笔画更为舒展,表现在作为主笔的横画和捺画上更为明显,隶书笔意暗存于笔画与结体之间。《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了颂扬曹娥的孝行而立的碑,现代书家费声骞评《曹娥碑》:“原碑久佚,传东晋升平二年,王羲之书曹娥碑,小楷。收录《群玉堂帖》和《越州石氏帖》中,为著名的晋唐小楷之一。近人马公愚所临,可谓形神兼备,马氏临本刊入《书法大成》,上海古籍书店有影印本,可资临习时对照参考。”王羲之小楷书法作品《孝女曹娥碑》局部五、王羲之《黄庭经》推荐理由:《黄庭经》通篇章法和《乐毅论》相似,有纵行无横列,纵行清晰,但并不十分规直,随字赋形不拘高矮宽窄,字与字的联结错落有致。对比的形式因素在《黄庭经》中表现得十分丰富,这使得《黄庭经》比之《乐毅论》更多了一些“今意”。如果说《乐毅论》是古朴与妍丽兼美的话,那么,《黄庭经》已是劲媚秀雅甚于拙朴古雅了。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相传写于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五月,60行,计1200余字。陶隐居《上梁武帝书启》,以此为王羲之的有名的书迹。褚遂良“右军书目”列为第二,开元中徐洪《古迹记》列为第一。隋智永、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吴通征等皆有临本传世。王羲之小楷书法作品《黄庭经》局部六、王献之《洛神赋》推荐理由: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共计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王献之小楷书法作品《洛神赋》局部七、钟绍京《灵飞经》推荐理由:《灵飞经》的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钟绍京是唐代著名书法家,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史称钟太傅为“大钟”,称钟绍京为“小钟”。因为《灵飞经》没有作者落款,所以关于《灵飞经》的作者一直也存在争议,元代袁桷和明代的董其昌都认为是唐钟绍京书,但启功先生认为只是无名经生所书,同时,启功先生认为“《灵飞》本身的书法,在唐人写经中,允推精品,试用敦煌所出那么多的唐人写经来比,够得上《灵飞》那样精美的,也并不太多。”钟绍京小楷书法作品《灵飞经》局部八、赵孟頫《汲黯传》推荐理由:关于《汲黯传》,赵孟頫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而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引自《书林藻鉴》),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画家,同时也是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宋太祖赵匡胤11世孙,《汲黯传》作于赵孟頫晚年,综观其书落笔迅捷,从容不迫,一气呵成,而无一笔失度;其字体宽和雍容,风骨秀逸,平和简静,有轻裘带之风:大用笔上,提按使转,方圆兼施,还十分讲究笔画间的粗细和累重变化,极富有节奏感;在结体上,法度严谨,挺秀润健,十分讲究字的揖让,国求顾盼有情,故能开阔而不平析,寓丽于苍劲之中。赵孟頫楷书作品《汲黯传》局部九、赵孟頫《道德经》推荐理由:《道德经》是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书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时年六十三岁。赵孟頫一生曾多次书写小楷道德经。据方家评介,其晚年书写的这卷长达五千言的小楷,书法结体严谨,笔画精到,精工中透静穆之氮,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前后风韵一致,堪称其小楷书之精品。元朝延佑三年三月,六十三岁的赵孟頫为进之高士书写了这卷小楷道德经。卷首,赵氏绘一幅老子画像,其后便是洋洋洒洒的整卷小楷书道德经。这卷墨迹为纸本,纵二百四十五毫米,横六千一百八十八毫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赵孟頫小楷书法作品《道德经》局部十、文征明《离骚经》推荐理由:文征明《离骚经》的风格渊源主要因受到钟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以及元代倪瓒风格之影响,运笔则工稳沉静,从容不迫,于整练之中,虚和舒徐之气浮现毫端,尤其横画起笔细若针尖麦芒,势若游丝飘忽于晴空。文徵明书法,小楷与行草俱佳,其小楷于端庄秀逸中透出坚挺刚健之气,风格独特。《离骚经》是文徵明小楷的代表作。这幅精工的小楷是文徵明85岁时所书,可谓人书俱老。文征明小楷书法作品《离骚经》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