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沟通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家园沟通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家园共育的关键在“沟通”二字,家园双方通过交流彼此的观点、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尽管教师和家长有着良好的沟通意图,但由于各种原因,双方经常会出现沟通障碍。通常是沟通双方产生误解,形成错误假设,开始了错误的解释,最后导致错误交流的现象。相信每位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都出现过这样的案例,回想在发生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跟家长沟通的,沟通结果又如何你呢,先让我们一起看看案例。情景再现一:幼儿园开展活动,一位小班幼儿家长用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有意义的镜头。第二天,家长将冲洗好的照片带到班上。离园前,老师将有幼儿镜头的照片分发到对应的小朋友手上。事后老师正在整理桌椅,做下班前的准备。琪琪的妈妈拉着琪琪来了,她气冲冲的对老师说:“为什么琪琪没有照片?你们做老师的真偏心,琪琪的座位也在最后面……”说完,拉上琪琪头也不回地走了……分析: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关注方式和支持程度不同。部分家长能主动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且有主动关心的意识,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不了解活动及照片的缘由,但是又很在意活动中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程度,所以会发生这一幕。2.案例中教师处理照片的方法也有欠妥的地方。一方面带照片的家长是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应给予感谢,另一方面应考虑到部分家长由于不清楚照片的来源,而对老师产生误会。教师可将这些照片作为布置主题墙或相关专栏的材料,设置一个关于此活动的集锦专栏。这样既能促进活动的深入,又能淡化家长对照片的过分注意。3.案例中,家长从照片联系到孩子座位在最后,从而得出“老师真偏心”的结论,说明教师平时工作中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应对方法:1.主动与生气家长沟通,说清照片的来源,并不是琪琪表现不好,其实琪琪在各方面表现还是很好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2.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如家园小报可引导家长参与讨论,让家长互相交流。也可在家长学校中邀请专家学者讲学,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情景再现二:晨间活动时,老师在接待幼儿。丫丫来了,她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老师回以热情的微笑,并蹲下来拥抱丫丫,然后指了指操场一端的玩具筐说:“丫丫,自己去拿玩具吧。”丫丫的奶奶看了很生气:“老师为什么不帮孩子拿玩具,我交那么多费用,上你们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得到好的照顾……”分析: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法还未被家长接受,特别是祖辈的观念,由此也可看出家长对后代的溺爱程度。2.收费高并非幼儿园的行为,但也可以理解,每一个家庭花费较多的钱,选择好的学校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好的照顾。3.从案例中还可以看出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同时,也要更新家长的科学育儿观念。应对方法:1.幼儿园要运用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2.教师要适当改变培养孩子的策略:既然家长不愿孩子多做事,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培训,逐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而不能急于求成,造成家长误解。3.对于幼儿园的高收费问题,一方面用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家长的信赖,另一方面要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将幼儿园的收支情况公开,使家长能理解。情景再现三:肖雅在家饭菜一口不吃,每天用奶瓶喝流质食物。入小班以来,老师运用各种方法来纠正她不良的饮食习惯,经过一个月时间的锻炼,肖雅终于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吃蔬菜时也不恶心了。老师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家长,家长很开心,但也有点半信半疑。国庆长假后,肖雅有哭闹情绪,家长为了安抚她,每早入园时,都带一瓶牛奶,说:“小孩一喝奶,就不哭了。另外,我们也担心她在幼儿园吃不饱。”老师强调了这样做的危害;但是家长我行我素,自行其是。现在孩子拒绝吃午饭,吵着要喝奶……老师的努力前功尽弃!分析:1.从案例中看出肖雅还有可塑性的,经过老师一个多月的训练已初见成效,但老师仅注重了训练幼儿,忽视了和家长的互动,仅仅告诉家长成效是不够的,必须让家长亲眼所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证明,逐步让家长相信。2.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孩子是有耐心的,能坚持正确的引导,但同时我们要知道,成人要改掉一个坏习惯都很困难,更何况孩子!我们要树立信心,强化引导的力度。3.从案例看出家长也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觉得孩子一直吃牛奶不好,但另一方面他们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又情不自禁的去做,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应对方法:1.教师与家长多沟通,使他们认识到孩子只吃流质对孩子生长发育不利。如:不利于牙齿发育,不能增强胃的消化功能,不能及时补充维生素、粗纤维等。2.将幼儿园训练孩子吃饭的好方法教给家长,让家长在家里逐步尝试,并提醒家长逐渐减少喝牛奶的次数。3.教师对孩子能自己拿勺子吃饭等点滴进步要适当鼓励,多在集体和家长面前给予表扬,使之逐步形成习惯。但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强求立竿见影,分步提出要求,直至目标实现。案例一:幼儿哭闹的问题我们班的幼儿刘某某是一个非常聪明,观察力非常敏感的孩子,在小班刚入园时,哭闹现象特别严重,哭起来就没完没了,家长为此经常站在教室的窗户前徘徊观察不愿离园,虽然我们运用了很多办法,孩子的哭闹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于是我与其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可家长非但不配合,还经常给我们两位老师不定时的打电话,甚至连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受到了影响。案例二:幼儿频繁尿裤子的问题幼儿石某,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父母年龄较大,且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全职在家带孩子,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石某入园时已经快四岁了,应该有正常的排尿意识,可仍然天天尿湿裤子或被褥。针对孩子在园的情况,我也和他的母亲进行过多次的交流,希望家长能给予配合可效果不好。案例三:过渡溺爱孩子的问题幼儿赵某某身体素质较差,缺勤现象严重,经常因感冒发烧不来幼儿园,即使来园家长也是时常给孩子带着药,可是我通过观察孩子一天在园的情况,并没有发现孩子咳嗽、流鼻涕的现象。我与家长多次的交流意见,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可是都没有达成共识。遇到这种情况着实让我很头疼,经过冷静分析和反思,认识到我在与家长沟通中存在沟通随意性强,缺乏深层次沟通,总以自身为主导扮演“权威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解与沟通,由于家长的过分依赖,为了应付家长随之附和浅层次的互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是与家长沟通产生了障碍。1.了解家长是沟通的前提作为班级负责人,首先应对本班幼儿家长的职业、性格、文化水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因素进行了解,通过深入地分析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如针对案例一,教师首先了解到由于孩子的父亲在外地工作的原因,与孩子接触、照顾的较少,从情感上认为亏欠了孩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导致孩子哭闹现象得不到改善的原因就是其父亲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针对案例二,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家长大龄得子的因素,造成对孩子过分的呵护,加之母亲是全职带孩子,对孩子的事情过分的包办代替,忽视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从而制约了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案例三,家长对孩子偶尔打喷嚏或咳嗽过分的紧张,不了解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在这一时期还没有达到一个正常的水平,只注重通过寻求药物来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忽略了可以通过其它对幼儿健康有利的途径增强孩子的体质。以上三个案例发生沟通障碍的现象是由于孩子入园初,教师对幼儿的家庭背景、家长的职业、性格、文化水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够了解,不理解家长的情感给沟通造成了障碍。2.沟通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只有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才能保证与家长的顺利交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在案例一中,教师热情有礼貌地接待家长,并与家长进行坦诚相见的谈话,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诚意,让家长觉得教师和他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这样家长敞开心扉接纳了教师。于是家园一起来客观的分析孩子形成哭闹的原因,通过交流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入园哭闹是入园焦虑症的表现。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出现,只要家长积极配合孩子会很快度过这一时期的。所以家长不必过分担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其次,将家长单独请到幼儿园与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一起引导,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同时我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与家长交流。如:吸纳其家长为班级的家委会成员、利用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间,或电话、微信等方式,谈孩子在园吃饭、游戏、睡觉等方面的进步表现。另外,利用一些园里开展的活动。如:新生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运动会、秋游活动等等。让家长感受教师在教育理论、经验等方面都比家长高出一筹。在教育技巧和儿童化语言上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经过我们与家长有效的沟通,家长由学期初的不配合到渐渐理解,我们的教育观点,再到最后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而孩子的哭闹现象也终于在第二学期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家长看到孩子每天高兴的上幼儿园,对我们辛勤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有效的沟通为我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也成为教师与家长互动的桥梁。3.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因为这样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针对案例二的情况,在与家长沟通前,教师应先了解孩子在家时的排尿情况,尿湿裤子现象是否也是经常发生,其次确认孩子尿裤有没有生理性的原因,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心理感受,再与家长取得联系,选择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家长进行交流。可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顺情心理的策略。首先对孩子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如:孩子很聪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等,然后再适时指出孩子的不足。在交谈中教师充分尊重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孩子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我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过分的呵护和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帮助家长认识到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针对孩子经常尿裤、尿床情况,给家长一些意见和建议。如:尽快给孩子建立良好的排尿意识,平常多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他,发现有尿意的时候提醒他,并引导孩子告诉大人,及时纠正幼儿因贪玩而尿裤子的现象,在孩子入睡前,也要提醒孩子先排尿,逐渐帮助孩子养成自觉排尿的习惯,千万不要因为舍不得的心理,而制约孩子能力的发展。经过与家长坦诚的交流,家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理解和支持,愿意积极配合老师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慢慢的养成了自觉排尿的习惯,尿裤子的现象很少出现了。4.善倾听,巧引导当与家长沟通前,教师应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并邀请家长参加园里开展的一些活动如:亲子运动会、秋游活动等,让家长通过互相交流,听听其他幼儿家长的育儿经验,帮助家长转变依靠药物改善孩子体质的观念。沟通时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与感受,认真的倾听家长讲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分享孩子的信息,当家长说完后,应根据家长讲述的情况,首先给予理解和支持。其次,把一些有关提高孩子体质方面的资料、方法摘抄下来,与家长共同探讨哪种方法更科学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并和家长一起选择制定一些适合她孩子的方法,如:给孩子提供营养较为均衡的饮食,多吃水果补充孩子体内的维生素含量,多喝水,加强体育锻炼,每天做一些简单适量的运动,逐步提高孩子自身的抵抗力。经过与家长多次的探讨和交流,家长逐步树立了正确、科学的育儿观,现在这名家长非常支持、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5.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它对幼儿社会性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老师添麻烦等,有些班级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应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如:对一些工作较忙的家长,鼓励他们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和教师交谈,有些家长是因为有些事不便找或不好意思当面与教师沟通,应鼓励他们可以采用便条、电话、微信等形式加强和老师联系促进家园合作,拓宽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6.要学会感谢通过沟通之后,一座心与心的桥梁已悄然出现在教师和家长之间。在与家长交流的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地对家长的建议给予肯定、对家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