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5页《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千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惚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悄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悄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悄趣。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l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教学难点:2.赏析关键字词,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看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省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Cl)体会诗情一一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2)想像画面一一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3)穿插联想一一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4)析词补白一一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5)积累美句一一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诗歌的音乐美。(二)学法: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三)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2页共5页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本课共选了三首唐诗、一首元曲,都是写景抒悄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悄怀。二、检查预习l、找出各首诗中的生字并注音。2、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l)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邓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柏)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丕第汉后,曹操被韩称为“魏太祖武皇帝”。(2)汉乐府汉乐府橄初是汉时乐府官署名,后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消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娥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悄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邓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邓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觅要阶段。《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4(3)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屈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012~713)进士及第,授荣阳县主簿。开元五0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荣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4)白居易(772一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fe;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颠峰人物。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称“香山居士”。他去世后,唐直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觉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枪然。”。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幸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品很多,以讽喻诗为娘有名,语言通俗易惟,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第3页共5页等艺术成就很商。(5)散曲·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金元时在北方起源,故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千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元曲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并列,称之为“一代之文学”。(6)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字干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悄剧:关汉卿的《拜月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宵年时期仕途坎珂,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布。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铝自娱,死后葬于祖荌。三、鉴赏诗歌《观沧海》I、导学:这时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布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筠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可惜的是在次年的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天下三分,中国从此进入三国鼎立的局而。《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碌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谒石山,而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悄。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励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的橄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2、思考题(!)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3)诗中哪些诗句橄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次北固山下》1、导学: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悄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2、思考:(!)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层层相因)(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悄?第4页共5页(3)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钱塘湖春行》I、导学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人早春游湖,面对湖光山色,莺歌燕舞,草色花香,心悄十分愉快。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打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诗的风格自然消新,娟秀明丽。2、思考:(!)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天净沙·秋思》1、导学: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打悄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商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打悄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是散曲曲调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掘写作。2、感知老师描绘,学生闭目想象画面,体会思乡之情。然后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3、赏析:这篇散曲在写景、打悄上的特点。四、检测反馈I、默写:《观沧海》一诗中的想象之句是:《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钱塘湖春行》的名句是:《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总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跤舞力掘。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A、星汉/灿烂,若出/其里。B、江春/入/IB年C、几处/早莺/争暖/树D、断肠人/在天涯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时间飞速逝去,新旧交替)6、《钱塘湖春行》一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而行,从到最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第5页共5页7、歌咏西湖的古诗词不少,你能否试着写出两句呢?并标明作者。六、作业布置:领会诗歌意境,熟切成诵【板书设计】观沧海曹操海水山岛草木洪波(实景)星汉(想象)次北固山下王湾远大抱负呥大胸襟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客路行舟思乡残夜海日旧年江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早莺新燕孤山寺贾亭白沙堤最爱乱花浅草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天涯古道西风瘦马月日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