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2期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6No.22019年6月Journalof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Edition)Jun.2019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考与实践苏庆国,赵宏(河北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摘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要意义。结合基础课教学和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关键词]“三进”;思考;实践doi:10.3969/j.issn.1673-9477.2019.02.016[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477(2019)02-045-0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主要目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基本内容,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培育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因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合到基础课教学和实践中去,就成为本课程推进三进工作的关键环节。(三)组织教研室教师认真开展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解读的基本教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有机衔接和融合,具体到课程的各章节之中。力求做到:其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材和教案中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价值立场、深沉的家国情怀、科学的思想方法论等。其二,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性质和特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关内容,充分融入教材、准确体现教案之中。特别是“八个明确”“十四个基本方略”,根据教学需要,重点切入展现。其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许多重要论述,直接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主体内容密切相关,应当系统分类研究,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开展。形成有关人生、青年、大学生、教育、文化建设、理想信念、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道德建设、依法治国等专题活动。一、理顺思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教材”是整个“三进”工作的起点。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已经前瞻性地全面融入贯通这一思想,为一线思政课教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在课前还需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认识。(一)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采取个人自学和教研室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认真抄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文,撰写学习笔记,做到既对原文内容熟悉,又有深刻的认识,特别是集中讨论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保持与党中央的一致性。(二)积极参加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培训按国家和省相关要求,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培训,掌握最新动态,回来在教研室进行交流,精准渗透教材。二、学懂弄通——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课堂”处于三进工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础课的关系,实现其内容在课堂上的有效融合和体现,为实现“进头脑”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是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后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的新要求,要充分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形成发展的新特点,结合进入新时代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投稿日期]2019-01-02[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607040101)[作者简介]苏庆国(1972-),男,河北永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