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打造人民满意教育而卓绝奋斗(2017年11月27日)公安县教育王世权同志们:经局党委研究,我们今天召开2017—2018学年度义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一年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并就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目的是紧跟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建树新作为,谱写新篇章,朝着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刚才,会议对一年来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县教育局党委,向获得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向一年来为我县教学工作做出努力、做出成绩的全县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会上,部分学校进行了经验交流,绍文同志作了义务教育阶段质量分析报告,接下来,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信科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以上同志们的经验和做法及教研室提出的新学年的目标与措施,我完全同意。下面,我根据局党委的要求,讲几点意见,具体做法以信科局长讲的为准。一、不忘初心,明确我县教育发展的新形势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我县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与发展速度仍有差距。一是重视程度更加强烈。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拿在手上亲自抓,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教育工作,采取一系列举措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教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都付了出辛勤的汗水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县上1下重视教育、支持教育氛围已经形成。二是各类教育持续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99.5%,初中毛入学率99.5%,高中毛入学率45.%,学前教育1年、3年入园率同比增长2.45个百分点;初中学业水平参试人数比2016年大幅度增加;普高综合上线率%,提升了2%,本科上线率%,提升了%;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不断发展。三是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全年共招聘教师名,教职工人数达人。通过国培、省培、市培等方式培训教师人次。四是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完成D级危房校舍万平方米拆除工作;个教育专项工程项目全部开工,投入使用项目个;县第一高级中学建设进展顺利;学校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同比增加%过去的一年,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一年,是砥砺奋进的一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教育工作得到了领导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县长多次次深入教育系统调研指导工作。在这一年里,县委、县政府为教育出台了多项政策,投入了大批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师待遇。在这一年里,县教育局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考核、项目建设、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的齐心奋战、辛勤拼博。在此,我谨向各级领导、各届人士、全县广大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安全稳定工作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学校安全管理抓得不经常、不扎实,社会上不安定因素对学校及师生存在影响和威胁,校车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与教育相关的矛盾纠纷、上访投诉时有发生。二是还有一些不适应新常态要求的方面。作风纪律建设还要常抓不懈,教育均衡和公平还要全面推进,办学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还要进一步扭转,干部教师补充机制、管理机制、轮岗交流机制、选拔聘任机制还要不断完善,依法治教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三是城区教育资源格局不尽合理。少数地方班额过大,幼儿2园数量不足、档次不高、分布不均,现有格局适应不了城区迅猛发展的形势,满足不了城区生源迅猛增加的入学、入园需求。四是非义教阶段学校经费保障以及人员管理面临着新挑战。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也是明天。教育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对县委、县政府而言,办好教育是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家庭和社会而言,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我们务必要树立“今天的经济是昨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的理念,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度、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从对公安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担当出发,把教育质量的提升当做第一要务,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乘势而上,争先进位,全力推动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二、砥砺前行,实施教育质量攀升新举措(一)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第一目标。一是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研究课堂、突破课堂,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课堂。当前,在一些学校管理层,存在校长、副校长不安排课时的现象,这是不允许的,如果管理层不参与上课,就无法直观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因此,从现在开始,校长、副校长不仅要更好履行管理职责,也一定要带头坚持上课,课时量按规定安排。二是向教学管理要质量。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全面查找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限期整改提高。小学和初中要以毕业监测、检测情况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评3价指标;高中要以高考上线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三是向教研教改要质量。要大兴教研教改之风,创新教研机制,紧紧围绕狠抓常规管理和提高教研水平“两大主题”,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定期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提高教研工作实效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注重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向基础教育要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基础教育、基础学科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决防止和纠正只抓高中、不重视小学和初中,只抓毕业年级、放松中低年级等现象,真正把基础打牢,把底子夯实。(二)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实施好学前教育第二期3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县实验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进度。要根据乡镇幼儿教育需要,调配部分小学教师进入幼儿园,加大学前教师的培训力度,力争建成一所、规范一所。二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全面改造薄弱学校”项目实施进度,按照“保基本补短板、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临聘教师多、疏于管理、质量不高等问题,积极推广县一中、三中、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的办学经验,推行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对口帮教,推进农村教育和城镇教育协调发展。三是加快发展高中教育。提升办学质量,提高高考上线率。四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要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为家长、学生算好就业账和经济收入账。要坚持“借外力、练内功、提质量、促就业”的思路,创新办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县职教中心要与实力较强的院校或企业开展职业教育联合办学。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招生责任,规范招生管理,力争将初中毕业未升入高中、高中毕业未升入大学的学生全部纳入职业教育范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五是积极发展特殊教育。不断扩大残疾学生随班4就读规模,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六是支持发展民办教育。要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发展民办教育。七是构建全民学习氛围。要从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者带头,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形成全社会重视学习、热爱学习的氛围,示范带动学生的学习。(三)把提升教师队伍核心素养作为第一战略。一是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加大校长队伍培训力度;要建立校长竞聘机制,对校长进行测评。广大校长要争做学者型、专家型、实干型校长,带头实干、埋头苦干。学校中层管理人员要注重学习,努力成为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能手。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县教育局要制定和落实班主任培养培训、优秀班主任评选等制度,着力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水平,使班主任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骨干和师德师风建设的表率,在广大教师中营造以从事班主任工作为荣的氛围。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对富余学科教师进行转岗培训。落实好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拓宽教师职业发展空间。积极落实好国培、省培、市培计划,实施好“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评选。认真落实乡镇内、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向城区学校、县外教师调入、县内教师调出等各类教师流动调配管理办法,坚持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向县城规划区、条件较好学校流动的首要条件,县城规划区学校教师调入原则上全部进行公开招考,并将教育教学成绩作为重要依据。要建立健全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对教育教学成绩排名靠后、不安心教书的教师和不胜任现职的局机关干部,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县城的一律往乡镇调动,乡镇的一律调配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任教。(四)把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作为第一重点。一是狠抓常规管理。教育管理的水平,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主管部门要回归主业,抓好校长、班主任这两个“关键少数”,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实施随机抽查听课办法,真正让懂教学、懂管理、爱岗敬业的同志担任这两个岗位,带动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加强德育工作。要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德育摆在教5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在德育工作机制、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内容和方法上寻求突破。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养成教育。广泛开展与学科课程教学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三是关爱留守儿童。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家访,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学生成长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保障留守儿童康庄成长。四是培育校园文化。要将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一细节;要重视教研组、年级组特别是班级文化建设。要切实发挥社团活动的独特作用,努力在师生中逐步形成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五是创建平安校园。各个学校作为安全教育的责任主体,要认真研究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新情况新形势,突出抓好寄宿制学生出校、入校安全管理等重点,以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关键环节,着力强化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加强学生营养餐监管,杜绝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应急演练,提高师生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定期开展学校周边不稳定因素排查;认真做好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和敏感期、特殊事件期间教育系统稳定工作,及时处置突发事件。(五)把课程改革作为第一大事。刚才,我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很受启发,但也有短板,在课程建设方面涉及不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聚焦核心素养,第一就是课程建设。要做好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学校要根据“成长比成功重要”的育人理念,推行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改革。增设了学科课程、综合活动课程、文化环境课程。如东港中学的“智情意美,全人发展,幸福成长”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方式和评价上独具特色。我们一定要弄明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改革趋势。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拥有三级目标,四大体系,即“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成就人生”的目标,通过人文学科、科学学科、创意学科和情商学科的学习来实现。课程、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趣味性、知识性较成长课程要大大增加,要规范课程管理,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要开好社会实践课,要实现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