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1242总结)第一章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3-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什么?(P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他们有着共同的“根”——马克思列宁主义。4、什么是毛泽东思想?(P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在以下几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5、对毛泽东本人功过是非的评价?(P15-16)《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党坚持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为我们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自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6、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6个问题: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问题展开。10各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是第一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第二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8、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具体:书27-29)10、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是各阶段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体现在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第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中国革命战争理论等。第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第三,实事求是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提出“三个代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新安全观等。第四章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具体见P78)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具有又相矛盾又相适应的特点(表现为两方面)。因此,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第五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首次提出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性质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这里,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历史实践表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第六章1、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科学内涵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详见书p11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为什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唯物史观,十分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高。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生产力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下气力多方面地改变了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5、“三步走”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目标。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指出:1、从1981到1990实现国民总值比1980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2、1991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内涵(p12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犯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释义看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已经证明,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人民的生存根本的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想通的。(对外)7、中国梦的实现途径(p124)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阐述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具体释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第七章1、改革开放的性质是什么?性质: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随着社会生活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异常繁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态势更加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大局。因此,必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坚持三者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