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2.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匈奴、契丹B.匈奴、女真C.吐蕃、女真D.吐蕃、契丹3.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4.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第1页共9页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5.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6.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州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3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担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A.①②③④C.①②④B.②③④D.①③④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A.东京)B.临安)C.应天D.建康8.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A.①④③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B.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简单初中生9.《宋史•岳飞传》记载:“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抵抗的是(A.契丹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B.党项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C.女真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D.蒙古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第2页共9页10.《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该材料反映了宋代()A.已经出现了草市B.与少数民族政权边界贸易兴旺C.已经出现了夜市D.南方出现较大规模的商业都市11.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12.下列三幅图片直接地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A.农业繁荣C.商业繁荣B.手工业繁荣D.文化繁荣13.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的特点是依山势而建,状如阶梯;圩田的特点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14.元世祖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说明元代(A.注重权力监督)B.实行三权分立第3页共9页)C.完善三省六部制D.加强机构分工)15.元朝为管辖辽阔疆域,建立行省制度。济南当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的辖地(A.四川行省C.中书省B.河南行省D.陕西行省16.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隋朝B.元朝C.宋朝)D.唐朝)17.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下列选项他不可能经历的是(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B.中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C.下午在瓦子中看杂剧《窦娥冤》D.晚上在临安夜市去逛街18.《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D.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19.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A.造纸术C.活字印刷术B.火药D.指南针))20.假如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你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用曲辕犁耕地B.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C.品评《资治通鉴》D.用纸币购物@简单初中生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14分,23题18分,24题12分,共60分)21.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4页共9页(1)图一是哪一制度的示意图?(2分)图二是哪一朝代的行政机构图?(2分)图二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哪一机构?(2分)材料二……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朝)旧(制度)。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决心)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阅读材料二,宋太祖是怎样“把相权拿归自己”的?(2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两点即可)(3)两则材料反映了中央集权的什么发展趋势?(4分,言之有理即可)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盛哉……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政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新唐书·太宗本纪》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材料三忽必烈即位后,“以农桑为急务”,使百姓“安业力农”。为此,他多次下令蒙古军“不第5页共9页得以农田为牧地”。(1)材料一中,用“盛哉”评价太宗。“盛哉”对应的历史史实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你认为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3)概括材料三中忽必烈所采取的措施。(2分)这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4)自秦至元我国历史发展的总体特点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4分)23.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光耀世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杏坛(曲阜孔庙)大成殿匾额(北京孔庙)(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誉?(2分)@简单初中生材料二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第6页共9页(2)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4分)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3)列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12分)2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探究一制度篇(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五权宪法》(2)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是指中国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分)探究二经济篇@简单初中生(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发展。(2分)第7页共9页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4)根据上述内容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2分)探究四感悟篇(5)综合以上内容,说一说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第8页共9页参考答案一、1.A2.B3.C4.C20.A5.D6.C7.B8.B9.C10.C11.B12.C13.A14.A15.C16.B17.C18.A19.C二、21.(1)三省六部制。(2)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元朝。御史台。设置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等。(两点即可)(3)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两点即可)22.(1)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局面。(2)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南方农业的持续发展。(3)重视农桑。使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4)特点:统一是历史主流;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中华民族是在相互融合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言之有理即可)23.(1)孔子。(2)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制度、文字等);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答出两例即可)(3)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4.(1)行省。(2)科举制。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简单初中生(3)曲辕犁或筒车。(4)宋词和元曲。(5)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