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校本课程建设三年规划(2017年——2020年)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全面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试行)》,提高学校的课程适应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提高学校的课程领导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专业发展能力,实现学校办学特色日益鲜明,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幸福家园。二、区域现状的简要分析经过去年的前期调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我区各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发展处于不同的水平和阶段,分布不均衡。普遍来说,小学阶段的校本课程大多体现出整齐划一的特点,实现全员参与,缺点就是缺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缺乏对课程选择的自主性。中学阶段在照顾学生的个性需求方面大有改观,学科门类也多种多样,不足之处就是课程体现出的庞杂性,欠缺了体系化,尤其不能鲜明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是一大遗憾。还有就是学校社团活动是否归属校本课程,社团活动不可或缺地成为学校的隐性课程,但不能简单把所有社团活动都简单划分到校本课程里,应该按照课程的固有标准来固化成为社团课程。学校把所有社团混谈为校本课程,这种鱼目混杂的状态也说明中小学对校本课程的内涵与要义认识的不是非常清楚。另外,特殊教育类的校本课程开展较好,既能体现出一定的个性化差异,又能与学生的特殊发展结合起来。鉴于特殊教育对于全区的影响面有限,这里暂且不对特殊教育的校本课程进行规划。以目前教育改革发展态势为前提,真正将课程的三级管理落到实处,同时结合我区各校校本课程发展现状,特对我区校本课程建设近三年工作作出如下规划建议。三、区域校本课程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实现“五个一”——一个区域课程建设机制一批特色课程一个网络平台资源库一支教师队伍一定科研成果(二)具体目标1.区域层面——课程建设领导体制建立并完善其职能,能够带动区域中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制度层面、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等确立并完善。2.学校层面——各学校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推进,达到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强求整齐划一,对于起步阶段的学校,能够充分开发建设适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校本课程即可;对于发展程度较好的学校,能够以自己的办学理念,形成能够代表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集群,同时使校本课程体系更加成熟。3.教师层面——对于起步阶段学校的教师来说,一线教师能够认识到什么是校本课程,同时,具有开发班本课程的初步能力,并尝试进行班本课程的开发即可;对于成熟阶段的学校教师,能够不断充实所担任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执教的校本课程,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可操作化;能够在相关研讨交流中给他人以启示,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愿意实现资源共享。4.学生层面——在学校课程中收获知识,不断成长,获得快乐,喜欢学校所提供的课程。四、具体实施——分三步走第一步:营造氛围,搭好框架(第一年)通过行政部门助推,业务部门培训跟进。全区中小学在教育局的领导下,成立区域课程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由局长及相关中教、小教科室及师校相关部门组成,开展区域全体校级领导的课程领导力培训,以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基础,提升校级领导的课程领导力,着力于课程管理运行机制的构建,着手于课程内涵的品质优化,立足于课程规划的精心编制,落脚于特色学校课程的品质建设,有效提高校级领导的课程管理水平,增强一线教师课程意识,初步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与开发角度。第二步:课题牵动,搭好平台(第二年)以省级区域校本课程课题为牵动,(此课题已通过省级立项评审)定期对各校进行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调研,了解各校情况,准确评估各校发展状态,同时以实验校为龙头学校,以联盟校为基地学校,通过课题开展研究,搭建各校展示平台,通过课题的牵引,不仅丰富了各参与校的校本课程建设经验,而且使他们注重了提炼和固化校本课程的研究成果,将校本课程建设从经验化、随意化,向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展示的优秀课程成果作为课程资源,分享到互联网信息平台,供大家借鉴和参考,拉动区域校本课程建设均衡发展。第三步:活动促动,评价拉动(第三年)全区定期组织校本课程建设交流会或成果展示会,让校际之间相互学习,反思自己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实现优势互补,优秀的校本课程资源不断产生,把进行同类校本课程建设的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联合起来,组成微型校本课程研发团队,共同研究相同的课程,相关的成果用来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实现课程资源的无限共享。组成由行政机构人员、区内外课程专家、区内同类课程成员校的优秀开发者组成的课程评审团,对各校校本课程进行多途径的专题评估,包括问卷法、实地考察法、座谈法,学生作品考量,等等,通过评估树立榜样,长善救失,维持各校主动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热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对工作负责任的表现,但鉴于能力水平的有限,对现实的把握不见得准确,所以,提出的规划会有不妥之处,请您阅后留下宝贵意见,不胜感激!2016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