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陈其铨书道馆中长期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弘扬传统文化,深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明确我院陈其铨书道馆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和具体任务,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定位、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提出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特制定本规划。1、发展目标(1)立足校内,构建层次分明的书法教研体制,传播书道文化,推动素质教育,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以书法教育推广为特色的师范大学;(2)面向社会,设立专门机构,先是在潮汕地区,进而在全省乃至国内外形成书道教育推广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优美书道文化。(3)积极开展以陈其铨先生及其书道为核心的书学研究,大致整理出陈先生书道思想与书道教育理念的理论体系,使之与陈先生的书道实践一起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书法流派的基石。弘扬书道传承理念的同时为书法的繁荣提供理论的借鉴。(4)进一步完善我校对外书法交流体制,拓展海内外交流的深广度,更好地服务教学,使陈先生致力一生的书道在学校内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2、主要任务对于以上目标落实,我校拟以陈其铨书道馆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建设为重心,拓展其在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书道交流等各个方面的功能,在目前陈其铨书道馆及其教育科研机构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发展,将建立集以上各种功能为一体的“陈其铨书道院”。在此之前和今后的工作中,我院有关的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及海内外书道同仁,以书道院的建设为核心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把弘扬中华书道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实实在在的工作。(一)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着力建设书道院的主体机构——书道教育中心我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省属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一百多年来,薪火相继、人才辈出的韩山师院师范教育的性质始终没有改变,并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优良校风。我校杰出校友陈其铨先生正是饱受这片文化沃土的浸润,汲取有用知识和精神营养之后,从这里走向世界、推广书法教育、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他又满怀着赤诚的反哺之情,以“八十再出发”的豪迈准备为母校的书法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以期像他母校的前辈如詹安泰、王显诏诸公一样培育书法人才、传承书道文化。在先生生前的言谈和他遗留下信件中屡屡表达这一殷切期望。先生仙逝后,张月华老师秉承先生遗志,一如先生先前所期许,数年间往返于海峡两岸,在韩师陈其铨书道馆推广书道教育。在我院领导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寒暑假的书法辅修班的举办,正式立项成为我院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项目,学生在书法辅修班学习书法也由教务处批准予以学分,这些举措已经使书道馆书法辅修班的举办常规化、制度化。在张月华等老师们的倡议和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三笔字书法教研室也在积极的筹备中。以此为起点,书道教育中心即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书道教育中心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书法公修课教研室我校是一所师范院校,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在广东省许多有条件的地方已经使用或正在推行多媒体教学,使用板书的机会已经不太多,但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在相当长的时期还会使用板书。即使在使用多媒体较为普遍的地区,学生作业、试卷的批改也大都使用硬笔。再者,中小学生的学习期间,写字教育是伴随汉字学习积累而进行的,教师的示范作用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学习还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高等学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2006年3月,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在青少年中恢复书法教学,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得以传承与振兴,并强调指出:“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书法家,而是国民教育、文化传承。”2006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体育和艺术科正式把相关的计划提交给了教育厅审议。陈绍基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中小学恢复开设毛笔书法课。原则上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课,不搞一刀切。书法开课,成了社会普遍而急切的呼声。我院作为一所省属高等师范院校,以省内中小学师资培养为主要任务,有必要对全校的师范类学生进行书法普及教育和三笔字书写能力培养加大力度。承陈其铨先生遗愿,顺应时代要求,设立书法公修课教研室。负责全校师范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的书法普及教育。对每一级的学生都要进行为期一年(两个学期)的书法教育,使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至少能写得规范端正、匀称美观。三笔字的书写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技能,而我院正筹备的书法公修课教研室,正是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做出的极为合理、合乎广大师生心愿的举措。教研室的筹备,在未来几年的要做的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引进书法师资;二是为教研室提供办公场所和必备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用具。2.设立书法培训部开展横向联合,面向全校和潮州、汕头等邻近地区,推广书道教育。之所以设立这一机构,是出于下述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弘扬陈老先生的书道理念,以陈先生为榜样,面向全社会推广书道教育,弘扬祖国的优美文化;二是我校考虑到书法这一学科的性质与任务与目前就业的现实,暂未设立书法院系与专业,而在校学生中的一部分在经过了书法公修课的阶段之后,产生了进一步研习书道的比较强烈的志趣,有必要为这些同学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校陈其铨书道馆和书道教育的影响的进一步扩大,许多社会人士会希望能到一个较为专业和正规的书法教育机构学习书法,书法培训部的设立正是为了满足这一社会需求,同时也拓展了我校服务社会、加强与外界联系的一个重要渠道。书法培训部将与现阶段一样,设初中高三阶和研修班。由于在校学生有了公修课的基础,一般进入中级班学习,对于校外学员,经筛选后根据基础的不同分别进入初级或中级班,而研修班原则上的要求是对已经完成三阶学习的学员进行培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临摹与创作的水平。这个培训将与台湾弘道书学会继续合作,由张月华等老师为客座教授开展寒暑假初中高三阶和研修班的集中培训。同时,也将联合潮汕地区书写水平和理论水平较高的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会员中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参加到这个培训教师队伍中来,做为这个部的外聘教师,在传承弘扬中华书道的大旗下奉献自己的力量。未来的五年内,我们要争取申请成为全国书法等级考核考点和全书法教育基地的建设经费,以期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和更大跨越度的长足发展。3.在适当的时机设立书法远程教育部韩山师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广东省各地,近两年还对国内广东省外的许多省份招生,这样在韩师的书道培训的影响也将传到全国各地。有的优秀学员毕业甚至还没有完成全部三阶的书法学习,就已经在校外做兼职的书法培训班教师,他们的成绩,与我院书道馆书法辅修班是分不开的。这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书法爱好者的关注,也为我们弘扬书道开辟了更大的阵地。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我们将首先在粤东地区以横向联合的方式,开展远程教育。届时我们将与潮汕各地的文联、书协联合,以陈其铨先生书道传承的理念为宗旨在当地推广书道。争取申请成为全国书法等级考核考点和全书法教育基地的建设经费。所需师资以我院书道馆辅修班毕业在当地工作的学员为主,希望台湾弘道书学会张月华教授为代表的诸名家前往作巡回指导;同时,一些在理论和创作上基本上属于传统型的书法家也真诚欢迎他们加入进来,使传承书艺、弘扬书道的队伍更加壮大起来,共同营造正统书风。(二)推广书道教育的同时深入开展书学理论的研究书道研究所的筹建和发展是另一项重要任务。陈其铨先生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虽从戎而未曾投笔,在军旅中从事文职工作。陈先生本来在韩山师范学院得詹安泰、王显诏等名师亲炙,有着相当扎实的基础。从军后一直与同时代的文化精英有着密切的过从。这些文化名流中,有些人比如于右任、董作宾诸先生都是在书法创作和理论上都有着极高的成就。因此,陈先生在书法的实践和理论方面都走在同时代书家的前列。任教于国立中兴大学中文系兼中兴大学艺术中心主任陈钦忠教授,为台湾艺术经典大系执笔时称“陈其铨严谨而周全的学书步骤,今人难与匹俦,连古人也要敬让三分”,“整体风格古雅二字概括;各体之中甲骨书法高古苍劲,金文书法老成朴茂、笔趣盎然,隶书既古朴复华滋,行书今世学王能以‘不似’夺羲之心法者,陈其铨当之无愧;七十之后综体书开创全新风格……大概找不出第二个”。陈先生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上有如此的成就,与他深厚的理论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先生平生著作有《中国字体源流》、《中国书法概要》等书,论文有《汉字源流与书法创意空间的拓展》、《谈书道美》等数十篇,尚有已经整理而未印行和未及整理的手稿数百万字。先生集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与书法教育与一体,不做空头理论家,躬行实践,验之于身,又很好地以理论指导创作与教育实践,故能成其大。陈先生留给我们的这些富含珍贵书学思想的资料有待于我们去汇集整理,陈先生包括书法教育思想在内的书学体系有待于我们去分析和解读、发现并发展,使之与陈先生的书道实践一起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书法流派的理论基石,弘扬书道传承理念的同时为书法的繁荣提供理论的借鉴。对陈先生的生平经历、过往交游、艺术修习历程,也是在陈先生个案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书法史书法理论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在研究之列,但尽量侧重于与潮汕以至岭南、台湾等与陈先生成长有关区域书法史研究,再就是与陈先生时代相近、关系较切的书法家、书法现象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书法研究所的人员构成将以书道院的专职科研人员和教育中心的教师兼任,也将外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等学术机构的博、硕士生导师为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对书法专业研究人员的培养和聘任、与国内外书法教学与科研机构的联系交流也是未来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三)书道交流工作书道交流既应当有书道临摹创作实践的交流,也应当有学术理论研究的交流;从范围上讲,既要重视内部的交流,也要重视与外部的交流。只有有学有养,知行合一,我们的书道弘扬才不至于沦为空喊口号或者一般的写字培训或者对技法的把玩;只有内外互动、融汇交流,才不至于蔽于一曲固步自封。同时,与外界的交流本身也是我院我馆对自身的宣传,是对陈其铨先生书道传承理念的弘扬。因此,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一定更加重视与包括台湾在内的海内外书法界的朋友加强交流,具体交流方式和渠道列述如下:1.书道沙龙交流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这是一种小圈子式的定期聚会,一般选在非工作时段的晚间,故以沙龙名之。这是一种常规性的内部书道交流活动。这里所说的“内部”,是指志趣相投的书道爱好者,并不分人员来自校内校外。有志于像陈其铨先生那样淡泊名利、深入传统、入古出新、有一定书法实践和理论水平的书法界人士,均可加入此沙龙组织。书法沙龙的活动内容较为广泛,但凡关乎书道的话题均可列入演说讨论的话题。活动的形式也较为自由,不安排主题,不设立程序,讨论评说,畅所欲言。或当场挥毫,相互切磋;或携书作,任人评议;或有论稿,宣之于众;或有得于心,一吐为快;或有疑问,讨论答辩;或意见相左,自由辩难。只有这样,才能淘尽社会交往中的人情世故,尽付真心,有裨艺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切切实实的提高。2.外联互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外界书法组织和机构的联系首先,我校所在的潮汕地区文化底蕴丰厚,人才辈出,一些文化单位和个人都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合适的时机,我们将邀请一些在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人或组织到我馆传经送宝或相互切磋。其次,广东省内乃至国内外也是我们应当重视的更大范围内的交流。我们也将走出去学习交流,或派遣个人引进先进的学说理论,或集体出动参观学习、交流。值得强调的是,我馆将与台湾中兴大学艺术中心陈其铨书道纪念室加强联系。两馆即将建立姐妹馆的关系,我们衷心期望姊妹馆共同发展,共同宣扬传承理念。为加强两馆间的联系,将来要多组织互访、交流资讯和经验,探讨拓宽合作领域的新途径;经常向对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