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标准一、课程标识课程编号总学时制订日期482019年6月课程类型理论学时制订人公共必修课42王晓琳适用专业实践学时审核人所有专业6罗孝友二、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在全国高校各专业都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设计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紧紧抓住本课程具有严谨理论性、鲜明实践性、具体针对性的特点,按照新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理想信念以及道德和法律素质的要求,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以“厚德尚能”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遵循“三个结合”教学思路,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实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性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转变,结合专业教育,服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及成长成才需要。2.设计思路(1)基本理论与职业素养的结合。从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系统设计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强调崇德尚能,以德导能,以能强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实现基本理论与职业素养的结合。(2)基本理论与职业现实问题的结合。从面向社会的职业人的培养出发,结合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整合课程的内容体系,有针对性地回答高职学生在成长成才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有关人生、事业、理想等方面普遍关心和迫切要求解决的德行修养和职业现实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基本理论与职业道德实践的结合。围绕高职教育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及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与安排,明确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致性和整体性,促进知行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二)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课程内容的选取理论内容(四大模块)共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是“人才观教育模块”,内容是教材的“绪论”部分,主要是带领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进入人生新阶段,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引导身处新时代的大学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第二模块是“思想教育模块”,内容是教材的第一至三章,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理想,重点解决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方向问题,使高职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其学习创新动力,进而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第三是“道德观教育模块”,内容是教材的第四、五章部分,这部分主要是集中阐述道德观教育的有关问题,包括公共生活、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道德规范,着重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公民道德准则,引导大学生坚定价值观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决高职学生未来面临的职业选择、职业素质等职业道德遵守方面的问题,是第一、二模块的知识在实际领域中(如就业、社会责任、奉献等问题)的延伸,旨在提供职业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第四是“法治观教育模块”,内容是教材的第六章部分,主要是集中阐述法治观教育的有关问题,包括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等相关内容,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及其运行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鼓励其积极参加法律实践,帮助高职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提升其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社会人、职业人的基本素质,使其初步掌握并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未来职业生活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如职业活动中的法律以及就业中权益保护等问题)的能力。实践内容本课程的实践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到母瑞山革命纪念园、杨善集烈士陵园、周士第革命纪念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中国南海博物馆等场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旨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2.课程内容的组织我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关注“四业”——学业、行业、就业、创业“四业贯通”,更注重帮助学生确立“先做人,后做事”的为人处事之道。本课程基于这个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本着突出职业性特点、倡导自主学习、了解基本理论、加强实践环节的思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的,积极开展“厚德尚能”高职德育模式探索,科学设计学习工作任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力求体现科学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理性思辨与感性体悟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1)以任务驱动组织课堂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教学目标更加直观、易操作。因此,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践项目都是在任务驱动下设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彻底改变了从概念、原理出发讲授教学内容的传统方法,而是按任务驱动组织,以专题研讨等方式带动学生预习和课外实践,引发学生对理论的深入探讨,激发学生主体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以项目实践组织课外教学。根据职业岗位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对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从学生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入手,通过追寻职业榜样、追寻道德榜样、面向社会的“职业人”角色和责任定位、职业生涯中法律问题的解答等实践项目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项目实践教学充分体现了道德和法律知识的传授、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养成一体化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取得好的学习效果。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难点重点:本门课程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大学生成长成材中的重要课题,具体来讲:第一,在思想教育方面: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解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中的第一个问题“有理想”;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第二,在道德观教育方面: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第三,在法治观方面: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养法治思维,做到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难点:1.如何认识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必要性;2.如何认识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4.怎样进行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5.怎样培养法治思维;6.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知与行动的统一。(2)解决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观念,而难点在于如何使相关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入脑入心,收到更好的实效。为此,本课程拟从以下方面入手:(1)集体备课时对重难点问题着重讨论,设计多种教学方案,力求讲深讲透。在学时分配上,重难点问题相应分配较多学时。(2)组织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逐步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澄清认识,解除疑惑。(3)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将知识考查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大学阶段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认识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新趋势,了解新形势下理性爱国的原则与要求。3.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了解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公共生活、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重点理解个人品德的意义及养成。5.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运行,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培养法治思维,明确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以及高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4.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三)素质目标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理论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42课时)绪论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355559实践教学设计与课时分配(6课时)撰写大学学习生涯规划书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参观周士第革命纪念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参观中国南海博物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观看“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展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践内容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六、教学实施建议(一)学情分析10组织12月4日宪法宣传日活动、观看《法治的力量》本门课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专科一年级学生,涵盖全校所有系部的所有专业。1.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多经历过高中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本门课的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教学主题的同质性,导致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2.高职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自主性、自觉性。3.发展还不成熟,同时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需要加以引导。4.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整体思维活跃,对参与性的教学接受程度高。(二)教学组织形式与设计第一模块:多媒体教室;班级授课;基本理论内容讲授第二模块:多媒体教室;分小组学习;小组辅导第三模块:网络平台;借助学习通软件、、E-mail、微信等网络工具;交流与引导(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根据本门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避免纯理论的灌输,避免说教式讲课,而是调整讲学角度,以平等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基于教材的具体内容,我们有针对性的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多媒体演示法:这个方法主要运用于理论阐述部分。利用图片、结构示意图等方式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简练、概括后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直观的演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后部分的讲解打好基础。(2)案例分析法:先从具体的案例出发,通过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提高“注入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方法关键在于搞好案例采集与组织。要注意五点,即教育性、系统性、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3)阅读讨论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或者结合老师提供的具体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阅读,再经过同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