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初探【背景】去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在重庆人民大礼堂举办的“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第一次接触到“群文阅读”。当我听了几位走在“群文阅读”教学前沿的专家的示范课后,恍然大悟,原来阅读课可以这样上!在4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阅读5篇左右的文章,并能对文章内容作比较深入的理解。回到学校,我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此先进的教学策略,我应该怎样应用到教学中呢?新学期伊始,我拿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本,仔细分析了课文,觉得第二组课文拿来作“群文阅读”比较合适,下面是我上课的教学片段。【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刚过了春节,玩得高兴吗?你觉得我们这地方的春节有些什么特点和风俗习惯?生:放鞭炮,吃年饭……(同学们七嘴八舌说了很多)。师:看屏幕,我们一起去看看《北京的春节》有哪些特点和风俗习惯,并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屏幕上的表格。时间风俗习惯生:(默读课文,并填写表格)。师:巡视指导。(10分钟后,所有学生正确完成。)师:现在,我们对北京的春节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少数民族的风俗吧,请同学们默读《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并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屏幕上的表格。课文标题作者主要内容最精彩的片段或句子特点师:巡视指导。(24分钟后,所有学生正确完成。)师:请同学说说哪个民族的风俗给你的印象最深,要求:简洁,通顺,不重复。生1:我喜欢客家民居,因为它经受无数次地震和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都安然无恙。生2:我喜欢和田的维吾尔,因为这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生3:我喜欢藏戏的面具,因为不同的面具代表不同的性格。……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说明大家都阅读得很认真,还想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吗?请大家在课下搜集相关文章进行阅读。【评析】:这堂课的教学,老师讲的很少,只是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和任务布置。关键是在巡视的时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做,也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并且是每一个都动起来了,也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综述】单篇课文教学,实现“多读”的途径就是反复读,一篇四五百字的文章,学生往往并没有读的新鲜感和探究欲。然而,“群文阅读”让学生在一篇接一篇的阅读中,始终保持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因此,“群文阅读”的课堂,学生的主动阅读占到很大的比例。也只有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当下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多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单篇文章阅读的局限所致。单篇阅读时,若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并有所发现,往往是读者将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与自己曾经读过的其他文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情境中的类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种形式)加以联结后产生的,这也是一种“群文阅读”。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在发展中,阅读时往往不具备联结其他文章的能力。教师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则容易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促使学生做出判断,进行自我发问、重读、辨析。所以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在课堂上,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当下语文教学还比较强调逐字逐句的阅读、朗读和美读。这些当然重要,但是过于强化乃至强势,实在有些令人担忧。其实,除了朗读和美读,我们还可以默读,还有速读、浏览、略读、跳读以及其他各类阅读方式(新课程标准也是这样提倡的),所以速读、浏览、略读、跳读等方式理应得到语文教学的重视,而“群文阅读”正好可以让这些阅读方式得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