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双减”政策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今年5月,针对一段时间以来“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突出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该政策的宗旨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因而它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非常明显。一、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实现政策目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其一,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加强传统课程设置中的短板弱项,如更加重视体美劳相关课程。其二,充实和加强传统学科的内涵质量。如充分利用理化生学科的实验教学;将传统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质健康结合;加强艺术教育中戏剧、舞蹈、影视等方面的美育等。其三,要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深化推进主题综合性学习、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等项目实践;完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将启发式教学思想进一步融入课堂教学等。二、系统推进作业设计改革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就已经提出“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同时提出“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这次“双减”政策更是直接指向学生作业负担这一问题。文件明确了作业布置规范,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在压减了作业总量、总体降低考试压力的前提下,学校还要从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强化作业批改、加强作业分析反馈和课后辅导等方面,推进作业系统改革,这其中的关键是作业设计,特别是作业的类型结构,需要进行大力度改革。三、探索完善校内课后服务教学质量上去了,作业量压下来了,作业类型改革了,那么,放学以后孩子们干什么去呢?这正是家长关心、揪心、不放心的一个问题,其中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是课后服务的重要关注点。那么,课后服务,服务什么?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做作业、开展探究性活动和艺术体育兴趣活动,组织特色社团活动,如舞蹈队、各种运动队或合唱团等。学校还可以探索建立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举办校内体育赛事、文艺展演、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校内创新拓展课后服务、校外规范管理培训机构,这样一来,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当然也就容易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