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前言当前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业分工格局、能源资源版图等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预计‚十三五‛时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发展格局将初步形成,新兴产业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省将继续实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方针,抓住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打造经济发展的新活力、新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凭借先进的制造业基础,经济总量始终位列省经济发展前列。但随着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外需拉动效应明显减弱,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国内资源环境约束达到上限,以传统外向型、粗放式发展为主的东莞面临巨大压力,亟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经济社会三期叠加的关键期,东莞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坚持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更高起点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为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发展,实现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转变,结合‚十二五‛时期东莞市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1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增材制造(3D打印)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据《中国制造2025》、《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等,编制《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16—2020年,是‚十三五‛时期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第一章发展基础一、取得的成绩‚十二五‛期间,东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为‚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全市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产业、太阳能光伏、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及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2015年,全市手机生产出货量2.74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2.60亿部,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六分之一,总产值超2100亿元,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约680亿元,云计算相关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LED产值近250亿元;全市在建、已建光伏电站项目15项,项目总规模46.32MW;智能装备制造实现工业总产值196.28亿元,机器人企业数已占全国总数的10%;新能源汽车在轻量化、纯电动中巴领域取得突破,‚广东东莞新能源车产业技术联盟‛、‚东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的相关企业总产值接近千亿元;松山湖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在发展生物技术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已引进东阳光药业、博奥生物、三3生集团、广济集团、广东瀚森药业等180余家生物技术企业,生命科学相关生物技术产业正加快聚集;环保产业产值近35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品销售产值达411亿元。(二)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十二五‛期间,全市研发强度不断提升,推动实施了高速高精度五轴联动大型高架桥式动梁龙门加工中心的研发及产业化、离散制造智能化装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示范、新一代膜式氧合器的研发与产业化、癌症分子早期超敏检测及疗效跟踪系统、面向锂电池封装的全自动高精度生产线的研发与产业化、数控智能化注塑机的研发与产业化、自动高精度丝网印刷机的研发与产业化、面向液晶面板的大行程数控检测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在数字装备、电线电缆、卫星导航、云计算、数控一代、电动汽车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其中部分还打破了外国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厂家的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已达国际一流水平,有力地提升了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三)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创新载体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到27家,新增认定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认4定省级工程中心91家,认定市级工程中心32家;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达到36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6家;已与全国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31个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和10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松山湖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5年经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85家,共有省级创新科研团队26个,均居全省第三位。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15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1166件和2795件,同比分别增长61.55%和72.11%,分别位居全省第四位和第三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336件,位居全省第三位。(四)骨干型企业相继涌现全市深入实施百家企业、百亿企业‚双百‛工程,通过加快出台和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化企业服务,50亿、100亿龙头企业培育工作成效明显,莞企已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培育)企业中占据较大比重。2015年我市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1家,其中,超百亿元企业7家。华为终端、步步高电子、宇龙通信、欧珀移动通信、三星视界、华为机器和金宝电子等百亿级企业在壮大行业体量、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5(五)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东莞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东莞物联网产业基地、东莞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基地、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东莞云计算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岭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环保技术处理与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新能源、LED、物联网、新材料为主体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培育形成了一批创新型企业集群。(六)大项目招商取得成效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多策略招商,推动开展了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项目建设,松山湖华为通信终端总部、步步高二期研发扩产项目、塘厦奥克斯智能手机生产项目、金立手机二期生产项目、东吴实业项目、太阳神总部回迁项目、舜盈光伏项目、恩智浦半导体增资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二、存在的不足‚十二五‛期间,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显成效,但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储备不足、产业链条尚不完善、产业用地紧缺、配套基础设施有待改进、金融服务相对滞后、新兴产业融资困难、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机制改革有待深化、高新人才吸引力有待增强等问题,6需要在十三五期间予以重点解决。7第二章面临形势一、面临的机遇从全球来看,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日渐成熟,‚十三五‛期间产业化曙光将更多显现;新国际经贸规则密集制定,‚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国际合作重要内容,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全国来看,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国家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发展战略,以及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战略,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从全省来看,省委省政府明确将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积极创建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示范区,工业转型明显提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二、存在的挑战一是新兴产业市场需求仍待释放。全球经济低速增长、8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在一段时间内压缩总需求。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依赖终端补贴,市场内生需求仍待培育。二是研究开发风险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商业模式和终端产品成熟度较低,核心产业技术储备不足,导致关键设备、关键技术均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基本依赖进口。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机制没有形成。与全球先进水平相比,我市技术实力仍然有限,研究开发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三是要素约束趋于多重化。经过多年高强度开发,我市在土地空间、劳动力、管理水平、生产技术、环境等关键资源方面的约束不断加大。在招商引智、市场拓展等增量资源获取上,面临来自珠三角以及长三角城市的有力竞争。四是配套改革难度加大。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法制建设、社会治理等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协同推进任务艰巨。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9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充分发扬‚敢为人先‛莞商精神,牢牢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历史契机,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园区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集聚各项要素资源,加大对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和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谋篇布局,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东莞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和项目决策领域的主体地位,提升资源配臵效率。注重总体规划和政策引导,不断提升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履职效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立足东莞坚实的制造基础,主动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制造、生物技术、增材制10造(3D打印)等高端领域,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链接穗莞深科技创新走廊,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开放型新兴产业创新体系。——内生发展,开放合作。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的全球化特点,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科研机构研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全面深化科技领域对内对外合作,深入对接深圳先进技术和创新研发,不拘一格地吸收创新力量服务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群发展,产城融合。依托松山湖(生态园)等产业发展平台,不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和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分工,提升专业水平,实现错位、集群发展。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开发城市空间,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撑。三、发展目标——产业发展目标。力争实现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增强,对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增加就业等带动作用明显提高。培育30家产值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目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战略性新兴产11业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力争达到3.5%以上,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共享发展目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群体。扩大行业就业人数,实现行业每年吸纳5万人就业。力争到2020年,纳税过亿高新科技企业占比提高至35%。——改革发展目标。设立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各个产业最低资金使用额,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幅度,推动10家以上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表1‚十三五‛期间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序号一、产业发展年均增长1234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占GDP比重千亿产业集群培育数量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的龙头企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每万人拥有量每百万人申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