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新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3第三章城市土地利用.................................6第四章城市建设控制.................................9第一节建筑容量控制................................9第二节建筑间距控制................................12第三节建筑退让控制................................19第四节建筑高度控制................................23第五节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24第五章城市绿化景观控制.............................27第一节城市绿化控制................................27第二节城市景观控制................................28第六章公共配套设施.................................32第一节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32第二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33第三节公共设施混合设置............................40第七章城市道路交通.................................42第八章城市市政公用工程.............................56第一节给水排水工程................................56第二节供电和通信工程..............................63第三节智慧能源设施................................66第四节燃气工程、加油加气站及充电设施..............67第五节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控制........................71第六节环卫设施....................................74第七节城市消防、人防及抗震防灾....................79第九章城市空域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84第一节城市空域保护................................84第二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85第十章附则........................................90附件1:名词解释....................................91附件2: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规则.93附件3:日照技术分析参数............................103附件4:建筑间距、建筑高度计算…….…………………….104附件5:建设项目绿地计算............................10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水平,促进赣江新区城市规划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保证赣江新区建设质量,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技术规范,特制订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围绕赣江新区“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倡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第三条赣江新区城乡规划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高点站位,符合实际的原则。按照赣江新区“两区两地”总体定位要求,遵循各组团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和开发建设。(二)坚持创新引领,先试先行的原则。促进城乡规划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在赣江新区先试先行。(三)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开放的原则。推进以保障和1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城市建设,构建有机融合的空间格局。(四)坚持刚性管控,弹性适应的原则。落实国家和江西省的强制性规定,适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四条在赣江新区城镇开发边界内编制城市规划,实施城市规划管理、建设,适用本规定。第五条本规定实行动态修订,以保障其适用性和适度超前性。赣江新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适时地对局部章节、条款进行修订,上报赣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备案后施行。第六条本规定中各有关技术要求为基本要求,同时应当满足国家、江西省建设工程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2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第七条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第八条赣江新区总体规划由赣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经江西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后,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第九条赣江新区相关部门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报赣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批准。第十条赣江新区各组团应根据上位规划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开组团、临空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报赣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批准;永修组团、共青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由组团批准后报赣江新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一条赣江新区各组团可组织编制重要地块、重要节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经组团批准后报赣江新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其它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建设单位编制3报各组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二条赣江新区各组团应编制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经开组团、临空组团城市设计报赣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批准;永修组团、共青组团城市设计由组团批准后报赣江新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三条城市设计应体现文化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下列区域应当编制城市设计:(一)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地区;(二)新城新区;(三)重要街道,包括商业街;(四)滨水地区,包括临江、临湖地带;(五)山前地区;(六)其它能够集中体现和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第十四条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应当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并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相关指标中。重点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未体现城市设计内容和要求的,应当及时修改完善。4第十五条赣江新区经开组团和临空组团重点建设区域应落实规划设计咨询监理制度,永修组团和共青组团可参照实行。5第三章城市土地利用第十六条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进行用地分类,必须执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第十七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第十八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建设地块中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的,按以下规定执行:1、住宅总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0万平方米或居住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5万平方米的新城建设及旧城成片改造项目,其社区商业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10%。2、住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5万平方米或居住用地面积小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以及商住混合用地中的居住项目,其社区商业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3%。3、住宅总建筑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小于10万平方米或居住用地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小于5万平方米的居住项目,其社区商业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5%。6表3.1社区商业比例配置表住宅总建筑面积(万2m)项目面积社区商业比例居住用地面积(万m)≥10≤10%≥5≤5≤3%2住宅总建筑面积(万2m)居住用地面积(万m)≤22住宅总建筑面积(万2m)居住用地面积(万m)25~10≤5%2~5第十九条用地面积低于1公顷(15亩)的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引导其进驻高标准厂房。第二十条允许科研用地用于建设研发、设计、勘察、检验检测、环境评估与监测等功能的科研设计产业用房,并可兼容部分科技服务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兼容设施建筑面积比例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的15%。第二十一条规划设计条件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规划用地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二)规划净用地面积;(三)容积率;(四)建筑密度;7(五)建筑限高;(六)绿地率;(七)停车位;(八)交通出入口方位;(九)市政配套设施要求;(十)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安全设施要求;(十一)满足间距、日照、消防等其它城市建设要求。赣江新区各组团的核心地段应增加城市设计导引、生态控制导引、地下空间建设等要求。8第四章城市建设控制第一节建筑容量控制第二十二条新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指标应当根据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但不宜超出表4.1中的规定。表4.1建筑容量控制指标表2000-10000用地面积(m²)(居住10000-300003000-10000)建筑建筑容积容积用地、建筑类型密度密度率率(%)(%)4层以下R居住用地4-9层10-18层19-33层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4m以下商业建筑24-50m50m以上24m以下商业综合体24-50m50m以上24m以下24-50m50m以上1.22.02.53.52.545.52.545.52.233.5403028255550505045403530301.222.532.5452.23.552.233.54030252555505050453835303030000-50000容积率1.11.82.23.02.23.54.52.03.04.51.82.5350000以上建筑密度(%)36282222454040404035302525建筑容积密度率(%)382822225045454540353025251.01.62.22.823.24.52.03.04.51.82.02.5行政办公用地9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文化设施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4m以下24-50m50m以上24m以下24-50m50m以上2.00.70.80.91.02.01.51.82.231.82.23353535353530403530303530301.80.60.70.80.92.01.21.82.231.82.23303030303030353530303530301.60.60.70.80.91.21.21.622.51.622.5303025252525303025253025251.60.60.70.80.91.01.01.52.02.51.52.02.525302525252530302525302525注:1、表中建筑密度、容积率指标为上限;2、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建设强度指标,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确定;3、居住项目地下建筑密度不宜大于80%。第二十三条除生产安全、工艺流程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工业企业不得建造单层厂房。在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多层标准厂房一般不低于三层,容积率应达到1.0以上,其中轻工业标准厂房应在四层以上(含四层),容积率应达到1.2以上。如工业用地容积率小于1.0或大于2.0,须经专家论证确定。第二十四条工业项目的建筑密度一般不低于30%;物流10仓储项目的建筑密度一般不低于35%;标准厂房项目的建筑密度一般不低于30%。第二十五条除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外,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工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0%。针对新型产业用地配套设施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5%。严禁在工业项目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宾馆、招待所和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第二十六条经批准取得规划条件的建设项目,因上位规划调整造成净用地面积减少的,在符合交通、景观、消防、卫生、日照等有关规定,经规划论证可行的前提下

1 / 1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