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所引发的几点思考1乡村振兴道路的战略背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到平稳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三农经过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国家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会议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三农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时刻:十六届三中全会将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七大提出统城乡发展,推荐新农村建设、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业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十八大提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土地流转,实行三权分立的土地制度、十九大的乡村振兴战略。且从2004年开始中央每年都会专门针对三农问题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历经14年,针对不同时期制定出相适应的发展策略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彰显出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及解决问题的决心,通过14年的政策,基本构建起了强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具体的政策内容如下(表一):表一中央一号文件表时间主题内容2004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年政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2005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年策的意见聚焦重点农民增收,旨在通过有力的举措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旨在解决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等问题社会主义新农农村建设,旨在落实党的十六2006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年设的若干意见大历史任务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2007现代农业,旨在夯实产业基础,确保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年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若干意见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2008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解决农村社会管年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理和公共服务的矛盾2009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农业稳定发展,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年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止粮食生产滑坡与农民收入徘徊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2010统筹城乡发展,在以城乡统筹破解三农难题,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年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础的若干意见水利改革发展,旨在有效缓解水利“基础脆2011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等问题,加快扭年定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2012农业科技创新,旨在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年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农村改革,旨在解决城镇化进程中谁来种地、2013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怎么种地以及农村社会管理等问题,激活农年意见村和农民自身的活力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破2014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除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弊端,推进四化同步发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展农业现代化,在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2015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障,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2016农业现代化,旨在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年难题,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从供给侧入手、2017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年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最突出的农业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农业经济取得也一定的成效和阶段性的发展,具体的表现如下(表二)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农业增加值63671亿元,增长6.1%,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上升到63670.7亿元,同比增长1.3%,农业从业人员下降500万人,粮食产量高达61625万吨农民的可支配收入11421.7,相对上年增长7%,农村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截止2016年底,乡村旅游人数突破24亿人,带动乡村营业收入高达4800亿元,其中农业从业人员845万人,带动农村收入人数762万人。农村的新型发展模式带动经济的增长,在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出现的同时,降低了农村的恩格尔系数,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按照2010年的标准贫困人口已减至43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4%以下,同时农村荣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止2016年,处理污水的行政村比例比2015年上升4%,垃圾处理率高达60%,有效的缓解农村脏乱差的现象,积极建设文明乡村,(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28%,文明乡镇占比为56%),除此之外,农村基层干部建设也有所进展,在2016年新当选的村级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头人占54%,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总数达到10.3万人表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项目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万人)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粮食产量(万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亿)农村外出务工收入水平(元)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万人)乡村旅游人数(亿)旅游乡村营业收入(亿元)旅游农业从业人员(万)旅游带动农民收入人数(万)处理污水的行政村比例2014年2279058343.56070210488.91.68372037.87017133100----14%2015年2191960862.16214310421.11.69327537.1557522440063055018%2016年2149663670.76162511421.71.79345930.1433524480084567222%在三农问题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看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新的问题也凸显出来,首先农业的比较优势减弱,农村农耕土地资源、水资源等面临减少和污染的局面,农药的滥用加剧了农产品及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农业投入成本上升,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农村空心化,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出现土地闲置,宅基地无人居住,严重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农村的资源开发又缺少合适的人才带动,经济发展出现乏力状态。再次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小农经济的耕作方式难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由于家庭为基础的耕作方式,信息收集成本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差,导致出现产量高,价格低,容易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或者产量低,农民的收入又不足的现象,农民持续增收困难。2.乡村振兴道路的基本内涵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我们应该根据实际的农情农力制定发展策略,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于推动三农经济的发展,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体的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解读:(一)全面升级的农业是走乡村振兴道路的本体从农业方面来看,一方面从历史转变来看,党的十九大升级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将农业“生产发展”提升到“产业兴旺”的新高度,有过去的单纯提升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给的基本目的转变为依靠先进的技术,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在农业农产品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设生态农村,促进新的农业形式发展。另一方面,从现实来看,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农业发展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农业结构问题存供给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很多农产品的质量差,产量高满足不了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销售困难,产品大量积压,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也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深化农村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有利于农业全面发展。(二)全面进步的农村是走乡村振兴道路的载体农村方面从横向来看,十九大强调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要求和之前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有本质区别,是对之前的政策的继承和发展,“生态宜居”不仅要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居住条件的局面,实现“村容整洁”,还要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养老等新型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乡风文明”在原来传承尊老爱幼、邻里互助互爱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不良的农村风俗做斗争,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治理有效”是一种自下而上管理方式和“管理民主”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管理方式也就有所不同,治理有效的方式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性。从纵向来看,党中央制定的农村战略都是我工业和城市发展需求而制定的,忽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去向问题制度建立模糊,整个农村的发展关注最多的是农业的发展,十九大的工作会议分别设定了三个节点的目标任务,2020/2035/2050年,从长远角度为农村发展提供全面、细致的规划,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际行动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三)全面发展的农民是走乡村振兴道路的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年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更加关注农民的生活质量的问题,农村生活要求由“生活宽裕”向“生活富裕”转变,在解决温饱的问题的基础上,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推动者,不单单渴望物质上的满足,更加渴望丰富的文化生活,精神方面的满足等,这也是我们新时代需要重点关注和改善的地方。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中间力量,但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才能的年轻人走出农村,农业经济缺乏人才支撑,因此,十九大大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力量,汇聚乡村振兴的力量。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关系(一)产业兴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的实现首先要发展乡村产业,农业产业的发展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结合自然优势,特色经济及文化风俗习惯制定相适应的农业产业,比如发展农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产业,农业在加工产业,乡村旅游业,及休闲养老业等产业,在农民易于接受的情况下,根据市场导向,做好规划,形成供产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和特色经济,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产品、经营、科技、文化的创新及实现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标准化的生产,扩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吸引人才,带动更多人投身农村创业,使得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二)生态宜居——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前提生态宜居是对村容整洁的继承和发展,但和其有本质的不同,生态宜居要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要关注小环境的改善,实现村容整洁,居住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要关注大环境的改善,十九大中习近平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因此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农业环境承受能力的情况下适度开发,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对农业的环境的破坏,同时要改善恶化的生态环境,渐快实现绿水青山,让农村尽快“美”起来。(三)乡风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象征乡风文明是农村振兴的精神代表,乡风是乡村的固有的文化风俗习惯,是经祖辈流传下来的,为了实现乡风建设,首先要了解乡风的内涵,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尊重原有的乡风的基础上,继承性的发展,实现乡风文明和乡村各项建设的融合,为了实现振兴乡村的目标,需要全体乡村人民团结一心,实现自身实四化,知识化、文明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在体现本土特色基础上,加强农民思想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同意建设中要密切关注乡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否相一致,能否与时俱进。(四)治理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合理的治理,乡村治理就是要把法治、德治和自治结合实现“三治合一”,农村的乡村治理要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地方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综合治理体现实现良性互动。有关乡村自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群众的力量不可小视,在自治时,要保证农民的各种权。二是要公平公正。村级干部的选举,要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真正的实现村级干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实事。三是要制定规划,循序渐进。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乡村要实现振兴,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和总的战略目标,根据各个具体实施方案一步一步实现,最终实现总的目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