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院十四五规划要点一、十三五的成就与问题1.成就十三五期间,社科部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挥“以一当十”的克难攻坚精神和热情奉献精神,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在院级、省级教学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项;2019年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二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中,初次参赛即斩获二等奖,获奖作品至今仍被“学习强国”上载使用;科研成果也屡获佳绩;在校园思政服务、社会文化建设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团队形象。这一成绩实际上是来之不易的。按照教育部师生比1:350计算,十三五期间,我院社科部专职教师数量应该在40-50人左右,但是实际上现在只有不足20人,2015年、2016年更少,师生比在1:1000左右,因此社科部教师一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2.问题受制于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一瓶颈的困扰,十三五期间社科部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科研精力投入不足,职称普遍偏低、晋升困难;师资队伍理论水平、信息化水平以及教学技能亟待提高;课程改革力度不够;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安排不合理;校园思政服务和社会文化建设服务缺乏可持续性;支援各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精力有限等。二、十四五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指导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顺应学院升职业教育本科的趋势,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扭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激活教研科研这个动力,发挥党建促教学这个优势,助力专业人才培养和学院整体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基本思路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坚持巩固思政课堂“主渠道”与开拓课外活动“辅渠道”并举;坚持创新办思政、开放办思政;坚持思政资源共建、共享;坚持服务校园思政和地方社会文化建设。三、十四五的重点工作1.完善基本建设适应学院升本科的形势需要,利用学院机构改革这个契机,将现名“社科部”改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按照相关标准加强建设;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将办公场所整体搬迁至高新校区;科学设置社科部内部科室,设置教学秘书岗位、办公室主任岗位、分课程的教研室主任岗位,理顺社科部内部管理。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招聘、转岗等渠道,使专职教师数量达到或接近教育部所规定的师生比1:350的标准;培养和引进高职称高层次人才,优化专职教师队伍职称结构;通过在本科院校挂职、兼课、参加培训班等多种途径,组织、鼓励、引导专职教师逐渐适应本科思政课教学工作。3.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思政课建设道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将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和思政课课堂教学“八个相统一”要求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打造“党建+思政+X”的思政课建设之路,即在加强传统思政课自身建设的基础上,科学融合“基层党建”工作以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的政治性,科学融合不同专业素养质点以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实现“党建灵魂”、“工匠精神”与“思政主体”完美结合。4.提升思政课建设信息化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思政课专用教室”,满足虚拟实践教学需要,开发建设思政课教学信息化、数字化资源库,创作一批“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一批“红色故事讲解”视频作品、系列“思政微课”,加强“在线精品资源课”建设力度,完善无纸化课程考核制度。5.优化布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倾力建设“国家级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基地”;着力建设“脱贫攻坚精神实践教学基地”;开拓建设“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原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开展实践教学,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及学分占比。6.形成“大思政”格局,落实“三全育人”教育方针。构建“一枝多叶”的校园思政服务体系,“一枝”即与专业系部开展合作深度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多叶”即与校内多个职能部门开展合作,使“思政元素”普遍植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各项具体工作中。7.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建设。以“愚公移山精神研究室”建设为依托,优化组合现有“黛芝书社”建设资源,组织力量开展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与传承,开发“愚公移山精神教育与实践”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在校内开设选修课,在校外开展专题讲座,培育骨干教师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提供授课服务,为济源示范区地方文化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