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解读】《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宪法》遇到初中生,怎么教?怎么学?统编新教材法治分册主编告诉你初中学段法治教育专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以深化宪法教育为主要任务,围绕初中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中需要处理的公民与国家和社会关系,提炼生活主题,厘定编写思路,统筹安排各单元教育内容。1.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内容1.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宪法精神为主线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在初中阶段,宪法教育的重点是: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根据上述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法治教育专册的编写建议,本册教材编写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对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探究,将这些知识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宪法精神主要表现为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串联全书,既遵循了宪法的内在逻辑,又观照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教材第一单元以“坚持宪法至上”开篇,通过介绍“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宪法原则,说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通过讲解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规范国家机关权力的运行,说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从而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第二单元,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第三单元,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对宪法精神的具体展开。第四单元,在前面以知识为载体进行渗透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这是对宪法精神的扩展。总之,宪法精神是贯穿全册的红线,是统率全篇的灵魂。2.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为主旨本册教材以宪法知识为载体,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为主旨,重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包括公民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参与意识等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初中阶段公民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等。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意识,是社会个体基于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而逐渐积淀形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初中阶段国家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尊崇宪法权威,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宪法确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初步了解国家机构的职权。为此,本册教材第一单元通过阐释“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要求学生行使监督权利去“监督权力运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讲宪法的地位与功能,初步渗透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教育学生树立宪法至上观念,维护宪法权威,重点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第二单元,主要讲公民与权利及其关系,教育目标是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树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观念,重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讲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教育目标是增强国家认同,树立制度自信,重点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讲法治的价值追求,教育目标是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也是落脚于公民意识教育。3.尊重认知发展规律,遵循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在逻辑架构的设计上,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生活主题展开。首先,从宪法与公民的关系入手,使学生体会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理解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核心价值;从宪法与国家的关系入手,使学生知道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理解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宪法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具体阐释宪法的主要内容,即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最后,基于宪法和法律相关知识的讲解,引领学生领悟知识背后的东西,即法律的价值追求、法治的精神,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树立法治信仰,真正具备法治思维、践行法治原则。这一总体设计不仅符合认知发展规律,而且与宪法文本的总体逻辑相吻合。在具体内容的表达上,本册教材强调以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为起点,遵循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使法律知识的同化与法治观念的树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中具有坚实的基础。教材每一框架的结构设计,都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通过问题导入具体的教育内容,并以“拓展空间”结束,体现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归回生活的建构路径。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既忠实宪法文本,又贴近学生生活,努力寻找两者的契合点。2.教材主要特点1.结合案例分析,以讲法律规范为主,重视宪法文本的价值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都以宪法文本为载体。在宪法教育中,让宪法回归文本,保持其法律属性,可以避免空泛的政治原则说教。初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对宪法文本的理解能力,因此,本册教材有别于小学阶段宪法教育的具体方式,以讲法律规范为主,重视对宪法文本的讲解。当然,宪法条文毕竟是抽象的,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实际,教材对宪法规范的讲解主要采取案例分析形式,即结合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个性到共性的飞跃,从而达成对法律知识的领悟。选择的案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或直接从未成年人案件中撷取素材,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对宪法文本做到入脑、入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2.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与实践能力提升本册教材在阐释法律规范的同时,更注重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与实践能力提升。例如,在讲国家权力时,教材强调权力有边界,“法无授权不可为”,行使权力不得侵害公民合法权利;在讲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时,也强调行使权利要谨守边界、维护权利要遵循程序。对学生进行权利边界意识和程序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同时,本册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行为能力。例如,教材第二单元讲了如何行使公民权利以及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第四单元讲了如何践行平等的理念以及如何维护公平、正义等。此外,教材还通过“方法与技能”“相关链接”“拓展空间”等栏目指导学生向政府建言献策,参与网上评议政府,行使监督权,向人大代表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等等。本册教材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引导学生参与法治实践,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3.突出法治教育主题,渗透道德教育“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本册教材作为法治教育专册,在突出法治教育主题的前提下,强调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使学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本册教材在编写时,不仅有明确的法治教育目标,而且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引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追求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与表述生动的统一法律范畴有其严格的界定,法学理论有其严谨的逻辑。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追求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与表述生动的统一。具体做法是,教材各单元、各课的导言以散文风格呈现,增强可读性,保持一定情感张力,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选取的案例,尽量保留一定的故事情节,讲究叙述方式,使其生动可读;教材正文部分对于观点的阐述,则力求科学严谨、简洁凝练。5.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凸显思维张力本册教材一方面强调逻辑严谨、观点科学,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观点得出的思维过程,力求设计开放的情境,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如第二单元针对归还失物要求物主“请客”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拾物归还,索取报酬该不该?”展开讨论。此外,教材在观点的阐发上,强调辩证性,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自由与法治的统一等。3.教材使用和教学建议1.熟悉宪法文本,理解宪法价值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用好教材,要熟悉宪法文本,掌握宪法主要内容。讲解宪法主要内容,固然需要借助法律概念进行阐释,但本册教材更强调回归宪法文本,通过宪法文本为教材理论观点提供坚实支撑。我们认为,初中阶段的宪法教育应强调以宪法文本承载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不能只有宪法理论、没有宪法文本,或者重理论、轻文本,把宪法教育变成空泛的政治说教。为此,本册教材不仅在正文及辅助栏目中大量引用宪法文本,以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感知和熟悉宪法,还设置了课后“拓展空间”,引导学生开展宪法诵读活动,加强对宪法文本的记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会这一编写意图,引导学生熟悉宪法文本,背诵重要的宪法条文,让宪法条文深深印在学生脑海里。同时,要理解宪法价值,树立宪法至上理念。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落脚点是他们的法治行动,我们的教学只有让学生体会并认同法治的价值,使法治成为他们内心的信仰,才能增强他们践行法治原则的内驱力。2.拓展学科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法治教育专册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引用了大量宪法条文,教师应能准确解读其含义;教材还涉及法学基础理论和宪法学理论,这更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教学中教师应深研教材,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学科视野下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深刻领会编写意图,避免照本宣科。3.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学中要依据《大纲》及《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着眼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使法律知识的学习、法治观念的树立在学生认知结构或道德情感中具有可同化的适当的基础;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即在把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学生的特点,并针对学生特点提出个性化目标。要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在使用和处理教材方面表现出创造性。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并合理选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是处理教材的基本方面。同时,教师既要运用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处理教材时表现出创造性。4.充分利用教材栏目,积极开发教学资源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基于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学生基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开展自主探究,是其建构知识意义、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基本途径。因此,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对于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册教材的栏目设计力求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良好的脚手架,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栏目,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知识生成和观念树立的路径,引领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教师除了要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还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中撷取丰富多彩的素材,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情境设置要有时效性、地方性、趣味性,并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具有挑战性和探究价值,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注重课堂体验与对话,关注学习过程,增强教学开放性课堂教学应重视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本册教材编写力图使师生能够与教材内容及设计的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从而开展有深度的思维活动,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为此,教师要基于设置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如讨论法、辩论法、活动演示法等,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探究。要充分展开课堂交互活动(产生想法——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